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中華言葉 拉丁化罗马音声母方案

2022-07-05 09:56 作者:ドラゴンFrancis  | 我要投稿

注:本教程纯属个人兴趣,仅供研究使用,不喜勿喷。

先看看现代汉语拼音的声母

b、p、m、f

d、t、n、l

g、k、h

j、q、x

zh、ch、sh、r

z、c、s

y、w

一共23个

接下来看看polyhedron的中古汉语拼写拼音(又称为严式拼音)与普通话拼音的对比(请看完中古汉语语音教程后再看)

唇音:p、ph、b、m

舌音:t、th、d、l、n

          tr、thr、dr、nr

齿音:c、ch、z、        s、zs、

          cr、chr、zr、     sr、zsr

          cj、chj、zj、nj、sj、zsj

牙音:k、kh、g、ng

喉音:q、h、gh、y、j

用汉字表示声母就是

脣音:幫  滂  並  明

舌頭音:端  透  定  來  泥

舌上音:知  徹  澄  孃

齒頭音:精  清  從  心      邪

正齒音(莊組):

             莊  初  崇  生       俟 

正齒音(章組):

           章  昌  常  書  日  船

牙音:見  溪  羣  疑

喉音:影  曉  匣  云  以

再与普通话拼音做对比

唇音:p、ph、b、m

           b、p、\、m

舌音:t、th、d、l、n

          d、t、\、l、n

          tr、thr、dr、nr

          zh、ch、\、\

齿音:c、ch、z、s、zs、

           z、c、\、s、\

          cr、chr、zr、sr、zsr

          zh、ch、\、sh、s

          cj、chj、zj、nj、sj、zsj

          zh、ch、\、r、sh、\

牙音:k、kh、g、ng

           g、k、\、\

喉音:q、h、gh、y、j

           0、h、\、y、y

这又太多了,又有很多现在大多数方言都用不到的声母。

那么点解会这样呢?

学过外语的朋友可能会了解,普通话和极大部分汉语方言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浊音早已完全清化,这种特征在外语中是很少见的。

先来介绍一下什么是浊音?

浊音,乃中華之正气,语时声门之颤动,表阳刚之意味。

意思就是说,说话时声带振动,但是不止韵母发音要振动,声母发音时也要振动。

可能大家要问,咱们的语言里虽没有浊音,可是还不是会说英语吗?

这个问题要从欧洲的语言语系说起,西欧的语言主要有两大语系,日耳曼语系和罗曼语系,他们的形成是由于古代罗马帝国和北方日耳曼民族的对峙导致的(不了解的可去看世界历史)。

而我们所学的英语就是西部日耳曼语支下的一门语言,虽然不列颠(今天的英格兰和威尔士地区)处在当时强大的罗马帝国统治下,但随着4世纪罗马帝国的衰落,日耳曼民族的盎格鲁人、撒克逊人、朱特人等部落迁徙至不列颠,并将自己的文明在英格兰建立起来。

公元1066年,诺曼底公爵威廉征服了英格兰,并让当时的法语成为了当地的语言,而法语又是高卢拉丁语的传承。虽然英语有很多词汇来源于拉丁语,可是日耳曼语系的独特特征被保留了下来,并延续至今。

而同属西部日耳曼语支的荷兰语和德语虽然和英语在某些词汇上有很大的不同,但它们有一个发音的共同点,即:

虽清浊对立,但清音为送气音(或者称为有气音或强气音),但如果清音p、t、k在s后面,则变为不送气音。

我举个例子

power——sport   today——story    kate——skate

他们总说这是浊化,其实是完全错误的。

而假设100多年前没有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那么我们现在所学的外语就很可能是西罗曼语族的法语。虽然法兰克人和哥特人都是日耳曼民族的部落,但是由于当时高卢地区和伊比利亚半岛受罗马帝国影响太深,所以他们也开始"入乡随俗"学习拉丁语,并经过千百年以来的演变,而存在至今。

而西罗曼语族语言的发音特征和西日耳曼语族有所不同,即

虽清浊对立,但清音为不送气音(或称为弱气音),除外来语词汇外,清音永不送气。

比如法语里的passer和belle,西班牙语里的tele和dele,busca和pusga,刚接触法语或西班牙语的人肯定认为一样吧。

有人说法语小舌音r和西班牙语大舌音rr很难,其实对于用普通话以及没有浊音的方言的人来说,分辨清浊音才是最难的。

肯定有人又会说:这些都是欧洲语言,而我们是东亚的语言。

既然这样,就看看古代曾经学习中国,与中華文化一衣带水的日本吧。

日语中的语音虽然也是清浊对立,但是其发音规则也与其他语言不太一样。

日语的清音存在送气音和不送气音,但清音在句首是送气的,在句中和句尾是不送气的。

比如说

アリガトウ (谢谢) 其用罗马音表示为a ri ga to u,这个ト虽是清音,但位于句中所以不送气,而不是浊音ド。(日语ガ行假名不分鼻浊音nga和口浊音ga,读成nga也无所谓)

其实日语对送气不送气并不是很敏感,就算句首的清音读成不送气音也无所谓,而是对清浊音很敏感。所以当一个日本人在学习普通话的时候,看着普通话的拼音并好奇地试着想要读出来时,但他可能会由于不懂送气强弱对于汉语的重要性而发出较为可笑的音。

综上所述,要学好这些外语,浊音是多么重要,可惜现在的普通话已经没有了。

所以我决定把这些字母简化成22个,并分为虚音和实音(虚音1个、实音21个),即

虚音:q(相当于法语、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里的h,零声母不发音,拼音里y、w声母也归为这一类)

唇音:p、ph、b、f、m(中古前期无f,f声母的字由p、ph、h接替)

舌音:t、th、d、r、n (大部分知、彻、澄的字归为端、透、定,nj的字并入n或成为零声母的i韵母的字)

齿音:ts、tsh、z、s、zs

牙音:k、kh、g、ng

喉音:h、gh(匣母部分变成溪母kh,部分与晓母h混同)

用汉字表示声母的话就是

虚音:影

脣音:幫  滂  並  非  明

舌音:端  透  定  來  泥

齒音:精  清  從  心  邪

牙音:見  溪  羣  疑

喉音:曉  匣

以下声母虽然保留,但只用于外来语或有浊音的方言(比如吴语)。

b、d、z、zs、g、gh (並、定、从、邪、群、匣)

f(非母)只用作外来语

这样一来,用于拼写除吴语以外的本土方言语音就只有15个声母。

虚音:q

唇音:p、ph、m

舌音:t、th、r、n

齿音:ts、tsh、s

牙音:k、kh、ng

喉音:h

所以有可能会觉得我的拟音有点像日语、闽南语或粤语,但这也许就是中古汉语的魅力所在吧。


中華言葉 拉丁化罗马音声母方案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