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考公考编是否相当于第二个高考?
考公和考编跟高考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在我看来,区别在于,考公和考编有较长的时间去准备,而高考则是在有限的时间里去争取更多可能。
有人就会去问,说考公和考编,不就那么点时间去准备吗?就算从考前半年开始准备,这也足够时间长了吧。半年,怎么说还有较长的时间去准备呢?
实际上,我说的是在更长远一个时期的选择。比如说高考,大家都站在同样的时间起跑线上,12年教育最后的结果都是高考,那么一方面是个人的天资和努力,另一方面所在家庭、生活区域来说也同样是一个重要因素。但是,高考不能积攒和叠加资本,自己所拥有的所有资本往往会在一个回合梭哈。
但是,考公和考编是可以叠加资本的,换言之,考公和考编在人生过程中往往是个回合制游戏,一个回合不行,往往我们能进行多个回合。
对于一些人来说,直到35岁之前,他都可以去反复地考公和考编,虽然很辛苦,但是还有奋斗的机会。
而对于一些人来说,则可以通过考研、专升本等等手段来提升自己的学历。比如当下考公和考编大部分都是本科学历起步,那一个人通过专升本就可以在本科毕业之前拥有报考的机会,而如果自己足够勤奋和努力,进入到更高一级学府去深造,那可能拥有更多机会。而即便是一个普通高校的本科生,如果有幸考入985高校,将来甚至能够拿到央选和地方定向选调的机会,同时各地的人才引进和不同形式的事业编考试,可以说难度大大降低。那么,其实放在一个长远的人生节点来看,他做的不是瞬间的努力,而是在多个回合的过程中叠加自己的资本。
这是考公、考编和高考之间最大地区别。总结来说,高考往往一锤定胜负,而考公和考编则需要大家长时间的提高自己的资本,比如学历、经历、经验等等。
当然,这一过程中,高考往往给不了很多人机会。比如农村的孩子,很多具有天生的劣势。但是,他却可以通过不断地努力,来让自己从考公、考编这条路上脱颖而出,跟城市里的孩子在一起工作。说这一点不是为了渲染农村和城市之间的不平衡,而是这个机制本身带来的优势。
当然,讷于言而敏于行,即便是再多的积累,真要到考前下功夫的时候,同样需要大家认真来准备。至少把全套资料可以先刷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