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扬州十日的秘密(5)受难者有话说!

2023-09-03 13:35 作者:朱世巍  | 我要投稿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26271952/?spm_id_from=333.999.0.0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26235685/?spm_id_from=333.999.0.0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26214180/?spm_id_from=333.999.0.0

在上一篇,我们提到了经历扬州屠城的吴嘉纪所写诗歌《李家娘》。诗歌宣称清军在扬州屠杀了140万人,还描写了一个被清军掠走且遭到残酷迫害的“李家娘”。

读者们会问,吴嘉纪虽然是扬州屠城同一时期同一地区的亲历者。但他所写的“李家娘”,是否是虚构杜撰人物呢?

事实上,吴嘉纪曾写过很多关于清军扬州屠城的诗。仔细考察后,笔者发现,其中涉及到的人物,基本都是真实存在的。

我们再来看吴嘉纪的另一首诗:《挽饶母》

忆昔芜城破,白刃散如雨。杀人十昼夜,尸积不可数。伊谁蒙不戮,鬼妻与鬼女。红颜半偷生,含羞对新主。城中人血流,营中日歌舞。谁知洁身者,闭门索死所。自经复自焚,备尝杀身苦。崩榱堕楹底,偏存命一缕。事定夫也归,故妻出垣堵。祸害百万家,无恙独此户。仰面谢苍天,回头案重举(扬州古称芜城)。

这首诗直接提到了“杀人十昼夜”和“祸害百万家”,描绘了清军在屠城期间驱使被掠妇女歌舞取乐。还谈到了一个罕见幸存下来的饶姓家族。

这个饶姓家族就是真实存在的。

顺治-康熙时期的满清官员汪懋麟(扬州人),写过一个真实故事:他的好友饶子眉的母亲,在“王师(清军)攻扬州”之际,先是上吊未死,又自焚。房屋倒塌压在她身上,没有被清军发现而活了下来(《饶母史儒人墓志铭》)。汪懋麟所说的情况,与《挽饶母》的内容完全一致。

显然,饶子眉的母亲,就是吴嘉纪所说的“饶母”。她是扬州屠城的幸存者。

吴嘉纪还有一首诗《董妪》:

……主人韩秀才,家住芜城里。城破兵屠戮,夫妻先自死。妻缢死梁上,夫溺死井底。所生两男儿,一死从严亲。幼者在母怀,擎举托老身。忆母将缢时,复抱幼儿乳。乳儿几曾饱,苍惶分散去。门外积骸高,昏暮何西东。裹儿儿不啼,共入死人中。死人盖生人,尸血模糊红……

而根据王式丹的《东轩歌为韩醉白》和汪懋麟的《董妪传》,逃出扬州城的董妪也是真实人物。“韩秀才”则是董妪的主人韩文适(史可法的幕僚,与史可法一起殉难)。而被董妪拯救出来的小孩,则是韩文适的儿子韩醉白(扬州城破时只有3岁)。这个幸存者韩醉白,又正好是汪懋麟和王式丹的朋友。

汪懋麟本人也是扬州屠城的幸存者。他在《哀诗》写道:“扬州乙酉(1645年)乱,杀人无遗黎。城中火夜起,新鬼啾啾啼。吾母志凌冽,甘为井中泥”(《百尺梧桐阁文集》)。就是说,当清军屠城时,他的母亲曾投井自杀(后被家人救起)。在朋友帮助下,们的家族设法躲到城外,避开了清军戮。却仍有一个哥哥被杀

(汪懋麟追忆其母遭遇时,突然感慨“儿今皇皇求禄能不悲”。似乎有些后悔为满清做官之意。他的另一些诗,则直接说是太穷了才必须做官。他们家的财产早就被劫掠一空)

但汪懋麟毕竟为满清做官,说话有所顾忌。叙述家族逃难遭遇时,他有时又会说是“甲申(1644年)夏四月终旬”的事。年份不对,月份却正是清军攻陷扬州之际(4月25日)。也或许是麟对“甲申”这个明朝灭亡的年份特别敏感。但这误导了一些学者。然而,汪懋麟的朋友施闰章胆子更大一些,直接指明麟家在扬州遭难,就是“顺治初,王师(清军)取扬州”期间《学余堂文集》卷二十四)。施闰章还说麟的父亲曾假装和尚。其他躲入佛寺的人都被清军杀了,只有他侥幸活了下来《学余堂文集》卷二十

但汪懋麟也有大胆的时候。他借着前述》,直接描写了清军屠城的场面:

当乙酉(1645年)破城时……万马屠城,城中火起,照锋刃如雪,天大雨淙淙,与戈甲声乱,杀人塞坊市。妪匍匐蛇行刀头马脚之下,伏死人中。

所言细节与前述《哀诗》一致。这极有可能是麟家族逃出扬州城之前,亲眼看到的场面。

(请特别注意:《扬州十日记》记载清军开始屠城时,正在下雨。这与麟所说“天大雨淙淙”也完全一致!《扬州十日记》的可靠性又增加了一大证据!

麟后来还是被康熙罢官,以“不安分生事”的莫须有罪名(《康熙起居注》)。幕后真相不明。

事实上,另外还有一批屠杀幸存者的诗歌存世。这些幸存者大都是被清军掠走的妇女。其中有些被分配给高级军官的女子,往往在行军沿途的旅店,向店主索要纸笔,在墙壁上写下诗歌。这类诗歌又有一些被时人记录下来(朝鲜使节也曾亲眼看到这样的诗歌,还从旅店老板处了解过更多信息。见《燕行录》)

其中有几首题壁诗的作者,明确就是扬州屠城的受害者。如:

扬州女子张氏、汪氏同难西沟

顺治二年六月(屠城为四月二十五日) 扬州女子张氏遭难于西沟宝林庄居,洒泪口占五绝:

深闺日日锁鸾凤,忽被干戈出画堂。弱质那禁过鸟道,可怜魂梦绕家乡。绣鞋脱出换宫靴,女易男装实可嗟。扶上玉鞍愁不稳,泪痕多似马蹄沙。碎环祝发付东流,寄语河神仔细收。拟将薄命随流水,因伴兜鍪不自由。江山更易听苍天,粉黛无辜甚可怜。薄命红颜千古恨,妾身何惜误芳年。翠翘金雀久尘埋,车骑辚辚野店来。怜我故乡生死别,花枝移向别园栽。

汪氏则于八月二十三日,“亦同此命薄,因磨泪和成五首”:

悲鸣淮海只孤凰,流落秋风梦锦堂。为问近邻同难女,谁抛骨肉去他乡?驼马驰驱换妇靴,无端胸次起咨嗟。苍天此际聊相问,埋我风尘几石沙?芳年情事叹如流,一滴金盆复不收。身付镆鋣为上计,老苍何苦不侬由!薄暮危楼风雨天,隔邻谁弄想夫怜。昨宵梦与良人会,依旧还盟松柏年。伤哉骨肉已尘埋,惟有清魂梦往来。寄语故乡兄与嫂,花枝从此不须栽!

顺治三年,直隶正定府新乐县的一处房屋墙壁上又出现了这样的诗歌:

不管高楼妾姓谁,牵来宛马使人骑。相逢已是愁无那,更被前营主将知。何关出塞始风流,生长江边不解愁。自到前旗多姐妹,笑声一半是扬州。已分将身葬野乌,曹公高义赎文姝(曹操赎回蔡文姬的故事,曹寅曾描写此事)。生来厌学男儿拜,长跪君前为故夫。江草江花步步愁,江边生长在高楼,红颜合齿名王剑,不用鞭人似土牛。

毋庸置疑。这些诗歌就是扬州屠城的被掠女子所写。她们被迫换上“宫靴”、“男装”(当指满洲式服装)。此类诗歌还证明,扬州屠城后第二年,八旗军(前旗)的随营妇女,有”一半“来自扬州。屠城时,曾有一些妇女在清军面前跪下为自己丈夫求情。

这是八旗兵为屠城扬州主力的另一个铁证。

(事实上,这类题壁诗所指明的都是八旗兵。甚至到了康熙时代,朝鲜使节还记录了一个分配给“章京”的江西女子的题壁诗)

满清《内国史院档》有多铎在顺治二年十一月十五日分配一百零三个“才貌超群汉女人”的记录。顺治一个人分到了十个、多尔衮分到了三个、图赖和拜音图各两个(他们两人负责直接攻打扬州)。从分配名单看,有权享受这批女子的,几乎全部是满洲贵族和攻打过扬州的八旗高级军官。而从前述诗文看,这批女子有相当一部分是来自扬州。八旗贵族和高官以外,下级八旗兵也掠夺了大量妇女。顺治二年九月一份档案记录,名珠尔扎海的正黄旗满洲兵,一人就掠来三个汉妇。这正好是扬州、昆山等一系列屠城几个月后。

除了直接描写清军的屠杀外,吴嘉纪还描述了清军统治下的扬州。代表性的一首,就是《过兵行》:

扬州城外遗民哭,遗民一半无手足。贪延残息过十年,蔽寒始有数椽屋。大兵忽说征南去,万马驰来如疾雨。东邻踏死三岁儿,西邻掳去双鬟女。女泣母泣难相亲,城里城外皆飞尘。鼓角声闻魂已断,阿谁为诉管兵人。令下养马二十日,官吏出谒寒慄慄。入郡沸腾曾几时,十家已烧九家室。一时草死木皆枯,昨日有家今又无。白发夫妻地上坐,夜深同羡有巢乌。

这首诗比较特殊,描述屠城十年之后,扬州城周边的残破景象。幸存居民也有一半被砍掉了手脚(参考:清军屠杀昆山期间,顾炎武的生母何氏被清军砍断了右臂)。

更重要的是,这首诗描述满清统治建立十年后,早已不是作战地区的扬州,依然遭到路过清军的蹂躏,肆意掠走少女,踩死儿童,焚烧房屋。而地方官根本无权干预。而这种地方官无权干预的特殊骑兵部队,无疑就是八旗兵(吴嘉纪还直接用了“大兵”这个词。满清统治初期,“大兵”就是八旗兵的意思)。

(吴嘉纪还有诗描述清军骑兵长年以来踩死大量儿童,以至于草丛里满地骷髅。所谓:“儿童弄武范公堤,塞马腾来踏作泥。无数髑髅衰草里,年年变作野禽啼。”在吴嘉纪笔下,即使到康熙时代,清军作风也毫无变化)

《过兵行》诗提到“养马二十日”,是八旗骑兵临战前的习惯性做法。《衡阳府志》记载在顺治九年,进攻衡阳的八旗兵,“以牧马为名”四出为害,导致”居民兽散,咸逃死“。蒲松龄《聊斋志异·张氏妇》也描述三藩战争期间,途经山东的八旗兵以养马为名,到处奸淫妇女。这些都与《过兵行》的描述完全一致。

这是顺治和康熙统治下的“盛世”


附录:扬州屠城的特殊记录

除了档案、地方志、亲历记、时人诗歌等等以外,关于扬州屠城还有一些特殊记录:文学记录。

生活在顺治到康熙时代的严虞惇(1650-1713年),出生在扬州屠城几年后。他所作闲谈笔记《艳囮》有如下文字:

岁乙酉清兵南下,将至淮杨……未几,扬城破,阖城受屠,妇女老丑皆被杀。独留少美者给有功披甲。

完成于雍正四年(1726年)的小说《雨花香》(作者是扬州人石成金),有如下文字:

大清兵破了扬州城,只因史阁部不肯降顺,触了领兵王爷的怒,任兵屠杀,百姓逃得快的,留条性命,逃得缓的,杀如切菜一般。

这类描述,虽然不能做为正式史料,却也可以视为一种特殊的民间记忆。是扬州十日屠城留下的特殊烙印。

结论是:如扬州十日屠城这样,留下如此众多史料和深刻民间记忆的悲剧性事件,并不多见。

可是,扬州十日还有更多的秘密。敬请期待下一期。


扬州十日的秘密(5)受难者有话说!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