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科大中医院刘主任:只仰赖药物治疗还不够,消除糖毒性和脂毒性,才是逆转糖尿关键
根据刘主任的解释,长期服用降糖药物主要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来实现降低血糖的效果。然而,不管血糖控制达到何种程度,这种长期刺激会对胰岛细胞产生毒副作用,导致这些细胞受损、衰退甚至凋亡。在长期服用此类药物的患者中,胰岛功能会以每年5%至10%的速度逐渐下降,导致这些药物失去对血糖的降低作用,即使增加剂量也无法稳定血糖。
医学研究早已证明,2型糖尿病与胰岛功能异常密切相关。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可以改善甚至逆转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功能受损。其中的关键在于解除危害胰岛细胞的“糖毒性”和“脂毒性”。
关于“糖毒性”,刘主任解释道,高血糖状态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长期高血糖会使胰岛β细胞进入疲劳状态,导致胰岛素储存减少,进一步加重高血糖状态,形成“高糖毒性”的恶性循环。
至于“脂毒性”,当血液中的游离脂肪酸过多,超出脂肪组织的贮存能力时,这些多余的脂肪酸会聚集到肝脏、肌肉和胰岛细胞中。这会导致内脏脂肪含量增加,从而引发“胰岛素抵抗”效应,迫使胰岛β细胞分泌更多胰岛素来降低血糖。同时,这也会直接损害胰岛β细胞的胰岛素分泌功能。
然而,在2型糖尿病早期,这些“糖毒性”和“脂毒性”并不会直接导致胰岛β细胞消失或退化,而是迫使它们进入“去分化”的“沉睡”状态。因此,对于病程较短的2型糖尿病患者,如果能够及时有效地阻断由“糖脂毒性”引起的恶性循环,就有可能实现胰岛β细胞的“唤醒”。
综上所述,广州科大中医医院刘主任强调,治疗2型糖尿病不仅仅应依赖药物,还应关注消除胰岛细胞的“糖毒性”和“脂毒性”,以实现更好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