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MIT 6.858】【Computer Systems Securit

1. 安全可以在多个抽象层面上进行考虑,可以修复特定的漏洞,也可以从更高层面上考虑如何防止攻击对系统造成损害。
2. 对于未知的攻击,可以通过限制损害范围来应对。
3. Google关注保护用户数据的完整性和机密性,以及系统的可用性。
4. 需要通过隔离来确保组件之间的安全,例如虚拟机和独立的服务器。
5. Google的安全架构旨在防止攻击,并建立信任,同时也是一种市场宣传。
6. 在计算机系统中,对于安全性的考虑,常常需要将不同的服务隔离开来,以保护敏感数据和资源。
7. 针对不同的服务,可以采用不同的身份验证方式,如密码、双因素认证等。
8. 对于用户身份验证,密码是常见的方式,但容易被猜测或泄露,因此双因素认证更安全。
9. 对于服务身份验证,IP地址认证可能在小规模环境下可行,但在大规模网络中容易出错,因此使用加密密钥更可靠。
10. 在安全设计中,还需要考虑授权和审计的问题,以确保合法操作和追踪异常行为。
11. 使用公钥加密可以更好地进行身份验证,不需要将密码完全发送给对方。
12. 需要使用目录服务来存储凭据和主体名称的对应关系。
13. 谷歌在其数据中心中使用集中化的服务来维护目录和授权表。
14. 授权可以通过访问控制列表(ACLs)或能力(capabilities)来实现。
15. 将系统拆分为细粒度的组件可以实现最小特权原则,并提高安全性。
16. Google的安全计划涉及到一些额外的安全措施,比如RPC和数据加密,这些措施可能会带来一些性能开销。
17. RPC和数据加密是安全计划中的两个主要开销来源。RPC可能会增加一些开销,特别是在分布式系统中,但随着硬件加速器的发展,数据加密的性能开销逐渐减小。
18. Google在安全服务方面采取了一些分布式的策略,以减少性能瓶颈。虽然这些服务在逻辑上是集中的,但它们在许多虚拟机上运行,并能够快速响应查询。
19. Google的安全计划中还涉及到数据删除和硬件可信性的问题。数据删除虽然重要,但不会对性能产生太大影响。而硬件可信性方面,Google在服务器上嵌入了安全芯片,用于验证服务器的可信性。
20. Google还关注审计日志和内部员工的安全问题。他们有一个团队负责分析审计日志,以检测可疑活动。同时,他们也在硬件上采取了一些措施,以防止BIOS和操作系统被篡改。
这段视频中,主要讨论了代码注入攻击、持久性后门、BIOS修改、拒绝服务攻击和用户身份验证等计算机科学相关的主题。以下是重点总结:
21. 代码注入攻击可能无法防范,因为安全芯片在机器启动和注册后不会发挥作用。
22. 持久性后门可能通过修改内核或BIOS来实现,安全芯片可以在服务器重新启动时发现异常。
23. 安全芯片对于一般的缓冲区溢出等攻击可能不太有效,但可以防止后续影响。
24. 拒绝服务攻击会耗尽服务器的资源,Google使用资源聚合和尽早认证请求的方法来应对此类攻击。
25. 用户身份验证是防范拒绝服务攻击的重要手段,Google使用GFE作为前端负载均衡器来处理认证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