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怎么了?用踏实的努力换来稳稳的幸福!

柴雅迪
录取院校:清华大学 科普视觉传达设计
本科院校:中南大学 视觉传达专业
初试总成绩:381
政治:68
英语:73
史论:110
手绘:130

选择—犹豫就会败北
“简单选择”放在2018年大三的我身上是截然相反的,大三暑假6月时我决定考研,考同济大学,整个暑假在学校备考政治和英语,9月就放弃了考研,12月秋招结束时已经准备和企业签约劳动合同的前一晚反悔,直到最后关头我才明白我还不想工作。过了一个寒假,比我小一个年级的男朋友也在纠结考研还是工作,意识到不能这样犹豫寡断下去,犹豫就会败北,与他商量后决定两个人一起考研,一起考去北京。他慎重决定后选择北航,我凭一腔热血选择了清华。奇怪的是自从做出考清华的决定后,我就再没有动摇过,无比坚定的走上了考研之路。
一战—不确定的坚信
2019年3月开始边考研边准备毕设和论文,期间我的毕设导师给了我足够的肯定,让我能够有足够的心理支撑。6月毕业之后我在学校附近租了房子,脱产考研,因为有男朋友的陪伴,一起考研似乎也没有那么难,两个人朝着一个方向努力,为了节省时间平常就在房间里备考,偶尔一起去图书馆、学习累了踢十五分钟足球,最怀念的时光是每天晚饭后宝贵的半个小时散步时间。8月来北京参加了梦想清华的暑假班,九月回到长沙全身心投入学习。12月参加初试,回家后就有了疫情,成绩和分数线迟迟不出,经过漫长等待最终得知史论单科差一分与清华失之交臂,心情很复杂,写下了一段话。
“ 很多事情发生时,我会有情绪,开心、难过、又或是五味杂陈,但现在我却不知该以什么样的情绪回应这段算是幸运又很不幸的经历。我高傲、漫漫、自以为与众不同,却又自知这是对自己愚昧的赌定,我也感谢自己有这样的无知,让我为自己想做的一些虚无、不切实际的行动做出决定,这种对自我的赌定是我自信的来源、是我内心的支撑。即使这样,史论单科一分之差错失清华的戏剧事件还是降临在我的头上,虽然其他科目都是我能达到的意料之外的收获,但结果终是无果。这个答案对我来说不差,会因为某方面的成长窃喜,却又为这不幸无奈。可能没有情绪就是我对这件事情的态度。庆幸,我还是个赌徒,仍保有那份对自己愚昧的赌定。再来一次,我是第一名,赌自己会赢。”
二战—踏实的努力
决定二战是一个很简单的决定,虽然想过再脱产考一年会不会有些太不顾及父母做一个啃老族,但是我想且很想上清华,所以再一次决定不遗余力的全力以赴。因为疫情没办法出门,2020年二战完全是自己一个人在家里的孤战,因为一战时很多科目都做了足够的准备和梳理,二战轻松了很多,顺着上一年整理的资料,每天早上9点开始,晚上11点结束。同时针对一战时的弱势科目史论做出了针对性的改变。整个备考过程平和、安静、舒适、安稳的努力着,有条不紊的向前进。
“有些事情不是看到了希望才坚持,而是坚持了才看到希望”

考研还是一个需要自我观察能力和自我规划的历程,我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女生,能考上的一大部分原因个人认为就是我常做自我规划和自我反省。
一、自我规划
自我规划就是对学习进度进行规划,根据最终我想达到的目标确认我需要完成的事情,再将任务分解,每季度应该完成什么进度,再分解成每月每周的任务,最小单位是天,不建议做更详细的规划,一方面是每天总是会有其他的琐事干扰计划,另一方面是如果小任务没按时完成会有挫败感,不容易形成积极正向的学习心理。做好规划的好处是整个过程不会失去方向,任何时候都不会茫然,有明确的目标就会有行动力。
以下是我根据各科目目标做出的课程规划:
英语
英语我在一战时考了75分,二战我想保持这个成绩就好,节省时间将更多时间分给两门专业课,所以针对英语科目中的单词、阅读、写作分别做出以下规划(表格1)

单词
7月前集中把单词顺两遍,同时把第二遍还记不太熟的单词标记
️9月前只背自己记不住的单词,同时做真题阅读,将真题里不会的单词按年份和篇章在A4纸上总结(我一战时就总结了,二战直接拿着之前的背的),每一篇真题中的生词用一张A4纸,并标注这篇文章的类型,比如文化、经济、医学、艺术等,因为同类型的文章会有很多词汇是重复的,这沓纸就放在床头,每天睡前翻翻。
9月后就集中背一些之前做真题中自己不会的词汇。
阅读
一战时英语一和英语二的真题都已经做了两遍,二战在家复习有足够的时间准备,所以7月正式开始做第一轮真题,一战的同学可以早点开始,每三天做一套,第一天做完阅读和完形填空,不要急着对答案;第二天不查单词的情况下自己翻译阅读并写下来,这个过程有点痛苦,但很有用,能清楚的知道自己哪里不会;第三天对比着范文看自己翻译的阅读哪里不合适哪个词错了,然后看唐迟的讲解,最后对答案。这样子坚持把英语一和英语二的真题阅读过一遍,对英语提升很大。一定要每次都尽最大努力把题做透,不在于你做了多少遍。
9月开始做第二轮真题,第二遍的时候要整套整套的做(除了作文),做完每一遍的时候都把每部分得分做一个统计表,便于后期直观的了解自己有没有在进步。
作文
英语作文我两次考试都是考前10-11月左右背下来王江涛老师的20篇大小作文,考场上再灵活组合完全够用。前提是一定要背熟!
政治
我的政治两次考试分数都是平均分的水平,不会拉垮,但是也不给我提分。所以我的政治备考过程仅供参考。
政治是一个可以后来居上的科目,所以前期不用太费心思,正式进入政治备考是8月份。 8月份开始听徐涛老师的强化课,每天两个小时,一般安排在下午两点到四点,因为这个时间容易瞌睡,徐涛老师讲课比较有意思,可以提神醒脑。
10月份之前要把课听完,书看完,1000题做完一遍,并且把错题注明。
11月再做一遍选择,主要做关键章节和之前的错题。
11月中旬做肖8
12月中上旬做肖4
12月中旬背肖4的论述题
史论
史论是我的弱项,第一年就是因为史论差一分没有达到初试线,第二年虽然做出了改变,但是在一堆大神中,我的史论分数也是比较低的。所以我也从简说一说我学习史论的方法。
设计史涉及到的几本书,《中国工艺美术史》 《外国工艺美术史》 《世界现代设计史》 《现代设计史》 《设计的故事》等,最少要看三遍,在5月份前看一遍,5到8月份再看两遍。第一遍看书的时候就列出思维导图和年代对照图,使得一个知识点横纵坐标都很明显清晰,其中外国工艺美术史我使用世界地图标注地理位置加深印象。

现代设计史


外国工艺美术史


中国工艺美术史

( 这张表格非常重要,便于做同时期中外工艺美术史的横向对比,也便于同一个门类的纵向记忆。)


框架和年代一定要自己做梳理,自己梳理知识点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背诵工作尽早开始,不要担心忘记,越早背就可以多背几轮,记忆就是重复的工作,虽然一战时背了大部分,二战时我也8月就开始正式背诵第一轮了。
关于背诵方法:我是一个忘性很大的人,时常担心自己老了会得阿兹海默症,但是考前我还是背下来了大部分内容,有一点点小心得。一是不把背诵当背诵,我会当成给别人讲课,经常想象出自己在一个讲台或者演讲台上做分享,如果是中工艺和外工艺我会想象自己在展览馆里做解说员,并且在脑海里还给展馆根据年代划分了不同展区,书中的内容装进不同展馆里,背诵的过程就是逛展馆的过程,这样记下来的东西比较清楚,这个方法也叫记忆宫殿。二是重复,背诵一定要重复,不是背一遍就完了,我是按照徐涛老师分享的艾宾浩斯表格记录每天的背诵,有需要的可以联系老师找我要。三是背诵时间的选择,我一般早上安排英语背诵,晚上安排专业背诵,这个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合适的时间段。
最后知识点梳理完成、名词简答题背诵完成,这些也都只是夯实基础的过程,前期的所有准备都是方便后期自己写论述的时候能随机调取论点论据,议论文是后期准备的重中之重,可以根据时间顺序、朝代对比、不同特征论述等多种逻辑搭建论文框架,再填充内容。考场上也是要先在草稿纸上搭建完论文框架再着笔。所以只有广泛的阅读量和记忆量才能支撑起一篇好的文章。
手绘
手绘是一个需要长期积累的科目,所以从你能开始的当下尽早开始。第一次考手绘出考场时,我觉得我完蛋了,一是没画完,二是三张草稿过于潦草,只拿铅笔勾勒了几根线,出分数前一再祈祷要是手绘能过就谢天谢地了,谁知道出分数后手绘竟然128分。第一次考试手绘给了我极大的信心,二战就沿着自己一战时的绘画思路继续深入,主要是以线稿为主,上色选一些有灰度的颜色和一点亮色,画面主要是构图饱满加一点想象力。

对于色彩的选择,我是会将一幅画画两遍,一幅暖色调一幅冷色调进行对比尝试。也会将一个色调运用到多幅作品上,尝试多种组合。




视传和科普视传手绘前期准备的重点都是元素的积累,平时将元素分类保存,方便后期创作时提取自己需要的元素。推荐一个分类照片的好用软件—slidebox(好像只有iOS有)


初试结束后我动手画画的时间不多,大部分时间都用来看考研期间想看但是没时间看的闲书,所以复试笔试没有太丰富的准备经验,绘画思路也是按照初试的手绘思路进行的。
复试面试我的分数比较好,个人认为主要原因是作品集准备的比较充分。而且今年复试考试时间稍微有点紧,从初始成绩公布到复试,我用了大部分时间来准备作品集。作品集一战结束时我就已经着手准备过,但是比较中规中矩,没什么新意。今年是赋予作品集一个新的思路,将作品集的手绘作品丰富了一下。个人认为作品集的准备需要赋予其一个引导线,可以是一个故事、人物、物品,使其既具有个人含义,又能合情合理的承载内在的作品,同时作品本身也要过硬,作品本身可以是体现自己设计基本功或者具有一定社会责任感的作品,可以是落地的项目,也可以是概念性的设计。在作品集的排版上要注重细节的处理,尽量能在排版上给老师一些惊喜。

二、自我观察
我有写日记的习惯,即使考研期间也保持两三天写一篇日记的习惯,不论是什么样的形式,我建议大家找到一个可以定期静下来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观察自己的途径,考研过程中我们会有很多的情绪,容易迷失在一些不必要的情绪漩涡里,或者某一段时间复习不在状态,都需要跳出当下状态审视自己,及时的把自己拉回正轨。
自我观察另外是对自己学习情况的观察,不要自欺欺人,对自己的学习状况做出客观的评估,下一步要做出怎样的改变。
三、资料工具
专业一史论
中外工艺美术史材料
《中国工艺美术史》
《外国工艺美术史》
《设计的故事》
《世界现代设计史》
《现代设计史》
《设计概论》
《梦清资料》
知网清美老师论文
世界地图
全球艺术史简表
专业二-手绘
APP
Pinterest-找插画、字体
Ins-找插画
Slidebox-之前一个学姐推荐的图片分类工具,很好用
工具
马克笔120支左右-根据经济能力购买就行,
我是touch和法卡勒都有
马克笔盒
樱花勾线笔-棕色和黑色,
个人最常用的是01和003号的
樱花白色高光笔
施德楼圆规
彩铅(个人习惯用的少,不做推荐)
铅笔-根据个人爱好随意选择
百乐自动铅笔,打草稿用,
个人用的橙色,不容易留印记。
康颂水彩纸
长尺
公众号推荐
空卡空卡空空卡(政治)
考研斯基师兄(公共课笔记资料)
小白考研(会有考研规划和定期调查的推送,
可以看看自己进度)
快乐考研人(资源较多)
考研政治徐涛(公众号每天刷一道题)
(另外我会在不想学习的时候看B站剑桥的学习up主彭酱酱LINYA和小巧小马的视频激励自己)
工具类APP推荐
X-mind-思维导图、背诵框架
番茄专注todo-时间管理
语音备忘录-自己把要背的录下来,闲了听,帮助背诵
手机|IPAD自带日历-做任务规划,每天每周每月
备考过程中给予我帮助最大的是我的家人和男朋友,从小到大我的父母都无条件的支持我的任何决定,考研过程中更是给予我精神和经济上的支持,让我可以没有什么后顾之忧,即使我毕业后还靠着家里考了两年,他们也只是担心我会不会心理压力太大,在有人问起时,也自豪地说我闺女考的清华。另一个给我强大心理支撑的人是我的男朋友,他从我最开始决定考研到收到拟录取通知,两年中的每一步都陪伴着我,还记得暑假在梦清集训结束后,因为在集训班见到太多厉害的人,自己忽然不知道怎么做才能进步,很着急、焦虑的想找出自己的手绘风格,一天晚上终于没忍住崩溃的哭了,他的拥抱就是给我最大的鼓励。我一战落榜时他成功录取,为了顾及我的心情,他没有流露一点喜悦,还担心我的心理状态,帮我出谋划策下一步怎么做。在我无数次自我怀疑时,他比任何人都坚信我一定可以。因为他英语挺好,所以备考过程中会每天考我单词,英语的学习方法上也给了我很多实际的帮助,并且每天都互相激励对方,我认为最好的关系莫过于此,两个人一起努力变得更好。
所谓师父领进门 修行在个人,梦清就是我的师傅,在梦清学习的日子是我考研的探索期,在这个时候遇上梦清的老师,给出正确的引导带到一个正向的航向上是很重要的,我的手绘也是在梦清集训结束时,老师提出让我练好线稿的建议,之后也都是以线稿为主衍生出后期的手绘风格。也感谢梦清教务老师的辛勤付出,在两次考试时梦清给我提供了很多帮助。
最后,假如清华已经给了你通知书,只要做到这些就能拿到它,行胜于言,让梦想成真吧!
许多同学将清华定为自己考研目标时
通常都会遭到很多友善的提醒
确实考清华和考其他学校是不一样的
好的学校意味着更大的风险
特别是清华
但殊不知
近几年诸多上岸的学长学姐
起初之时都有着同样的遭遇
因一份单纯的热血
剑指清华
发现打开这扇大门
也并不是完全无法掌控
只要具备科学的备考方法
以及踏实的努力和稳定的心态
清华也并不是“白月光”
雅迪学姐通过两年时间
第一年“开门”
第二年“进门”
所以各位同学,
如果你也有这份热忱
不妨不要顾虑重重
相信自己
按部就班的完成既定目标
车到山前必有路。
恭喜雅迪学姐,
两年的付出结下硕果
你是我们的榜样和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