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思:为什么年味变淡了!?
关于年味为什么少了的思考???
首先不可否认的是年味儿变少了。相信这不仅仅是我一个人的感受,而是大家的!这事儿为什么我要写这一篇感想的原因?实在是因为过年太无聊了,没有年味的年,我觉得这不过是成了假期的一种借口吧。
接下来我将就这一问题进行我的思考。本文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大家还有什么想法?欢迎在评论中提出。
第一点。物质生活的日益充实。小时候只有过年才能吃上好吃的好喝的。在平时里就舍不得吃。但是现在,随着物质生活的充实,大家平时只能在过年里吃的。。就比如说饺子在平常生活中也成了家常便饭。所以说在饮食方面大家对过年的渴望就降低了。这是无可避免的。
第二点。是因为我们长大了,所以年味变少了吗8爷爷奶奶长辈们不也很开心吗?所以说年味变淡并不是因为我们长大,而是这个世界变了!
第三点。就我个人而言,往年过年有一种很有趣的活动就是回老家。但是现在老家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在城里买了房。过年的时候老家冷也都在城里过了。所以当时他村里过年可以玩儿的一些活动就再也没有了。比如说 原来过年可以喂鸡。可以上房顶。但现在恐怕只能在室内玩手机了吧。!!!
第四点。这是一个很无奈的一点。但随着我们渐渐长大,一些长辈们也渐渐去世。记得小时候我们家大年初一,父亲这一边的长辈都要去大爷家一起吃饭过年。可现在大爷不在了。于是我们家的大年初一的传统就再也没有了。现在大年初一的安排还是空白着的,同样的,在大年初四。原来全家人是要一起去老姨家吃饭的。但现在老姨老了,所以为了不让老人太累,去拜访亲戚的时候就照一个面就走了。同样的还有原来在大年初七要一起去我爸的四舅家ren jia you吃饭。同样是一个乡村,同样有很多不可磨灭的回忆。但随着我爸的四老舅的过世,我不确信是否还有机会能够再次踏足那个叫做ren jia you的地方,是否还能再次吃到那里过年时渴口的饭菜。
第五点。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和禁止放灯。还记得小时候过鼠年的时候,我坐在爸爸的肩膀上,在正月15的晚上,满市里溜达看灯。有米老鼠还有各色各样的生肖灯。当然还有那天天都有的《二十四孝图》每一个灯都反映着24孝的一个故事。那时虽然大家都算不上是小康吧,但是那样的年过的很充实。再说燃放烟花爆竹。小时候每年购买年货必备的就是烟花爆竹。每年我们家都要买上一些鞭炮和自己手里玩的烟花。还有那种扔出去的泡。那时候一个打火机一盒炮就是我们一个下午的快乐源泉。(记得我小时候还调皮的玩炸狗屎。还美其名曰鞭炮插在狗屎上)当然如果想看大规模的烟花爆竹,我们那时都流行到一个广场上。好像是政府出资的专门营造的一个活动,一个又一个漂亮的烟花在黑暗的天空中照相辉映,这可能就是所谓的希望吧。可现在伴随着禁燃令,看到烟花听到爆竹已经成了一种奢侈。如果还想继续放烟花的话,只能跑到老家里去了。又到了上一个问题,老家的人都到城里了。老家成了一个空家,再也没有那当年熟悉的人情味了!
第六点。社交媒体和自媒体的高度发展。变化大概是在五六年前开始的,当时除了全国人民共同看的CCTV一的春晚外,各种卫视的春晚也朝相辉映。大家拧在一起的一根绳子就渐渐的松开了。(至于部分为是部分春晚节目的低俗性和无趣性这里也就不吐槽了吧,当时就纯粹为了好玩,看了一些回放的卫士春晚。看完简直是在浪费时间。消磨情怀。)而到了后来,随着自媒体的大众化,春晚的凝聚力更小了,逢年过节一人一个手机已经成了一个见怪不怪的样子,人们娱乐的选择变得多样起来。央视的春晚也不像之前那么吸引人。再加上央视春晚一些购物活动,比如说发红包什么的。相信有不少人已经拿起手机来,开始点点点上红包了。可怜我春晚正文无人问津。感觉现在的春节联欢晚会,甚至是过年,也只是一个休息的借口了吧!!!
这真是让人感受到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