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说病毒】狂犬病为什么令人恐惧?高度嗜神经的潜伏杀手——狂犬病毒
视频版

狂犬病,又名恐水症
是人类最古老、最可怕的传染病之一
如不及时接种疫苗
一旦发病,致死率几乎100%
作为世界上最令人恐惧的人畜共患病毒之一
狂犬病毒为什么如此致命?
狂犬病毒属于弹状病毒科,外形呈弹状
表面具有包膜,内含单链RNA
狂犬病毒一旦越过了皮肤这道天然屏障
可能会在伤口周围的肌肉或其他局部组织中
缓慢增殖,或停留一段时间
而后通过神经与肌肉交接处的运动终板进入周围神经
以大约每天5~100毫米的速度
沿运动神经元轴突逆向缓慢上行
另外,也有实验发现
源于蝙蝠的具有嗜皮肤特性的狂犬病毒变种
不仅可以通过运动神经
也可能通过感觉神经上行
一旦感染脊髓和脑部的中枢神经系统
狂犬病毒会快速增殖并沿着神经通路迅速扩散到
脑干、小脑、大脑皮层等核心区域
患者随之开始出现典型的狂犬病临床症状
主要表现为狂躁型或麻痹型
多数患者为狂躁型
出现狂躁不安、异常躁动、恐水畏光等症状
少数患者为麻痹型
出现肌肉无力、虚弱、麻痹、昏迷等症状
同时,病毒会沿周围神经下行
到达角膜、舌部味蕾、唾液腺等诸多部位
狂犬病毒随之混入到唾液中
感染狂犬病毒的狗等动物
此时如果撕咬其它动物或人
或舔舐到粘膜、伤口部位
就可能导致狂犬病毒的传播
不过,此时距离死亡基本在十天之内
这也是国际上通行的狂犬病十日观察法的依据
在狂犬病高风险疫区
十日观察期间应继续进行暴露后预防处理
从病毒感染到出现临床症状的时期称为潜伏期
狂犬病的潜伏期长短不一
取决于伤口深浅、病毒数量
伤口与中枢神经的距离等诸多因素
通常在1~3个月,1年以上的极少
狂犬病在潜伏期几乎没有明显征兆
一旦发病
短时间内就可造成中枢神经不可逆的损伤
因此,被高风险动物咬伤或抓伤后
立即开展暴露后处理是最有效的预防手段
如用肥皂水或清洁剂、流动清水彻底冲洗伤口
用碘酒或其他消毒剂进行伤口消毒
尽快接种狂犬疫苗
疫苗诱导产生抗体需要一到两周的时间
如果伤口严重,推荐同时注射抗狂犬病血清
可以在前期提供抗病毒所需的中和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