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最新练习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对下列文化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师旅,指军队。古时两千五百人为一师,五百人为一旅。
B.齐桓,即齐桓公。春秋时齐国国君,通常被认为居春秋五霸之首。
C.庖丁,名为“丁”的厨师。一说即厨师,“丁”指从事专门劳动的人。
D.《左传》,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战国末年左丘明所作。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没有通假现象的一项是( )
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B.失其所与,不知
C.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B.焉用亡郑以陪邻
C.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D.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4.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夫晋,何厌之有 B.是寡人之过也
C.不吾知也 D.臣未之闻也
5.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赐:恩惠
B.因人之力而敝之 敝:损害
C.又欲肆其西封 肆:放肆
D.失其所与,不知 与:结交
6.下列各句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C.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其无礼于晋 以吾一日长乎尔
B.焉用亡郑以陪邻 子亦有不利焉
C.因人之力而敝之 因之以饥馑
D.失其所与 吾其还也
8. 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寥寥数语,既说明战事原因,也点出力量对比,为“退秦师”埋下伏笔。
B.第二段烛之武被举荐而“辞”,郑伯因烛之武的“辞”而自责,使本文突生波澜。
C.第三段烛之武站在郑伯立场,先用害动摇秦伯,再用利引诱秦伯,最后离间秦晋。
D.第四段晋侯拒绝子犯进攻秦伯的请求,毅然决定撤军,表现其清醒头脑和理智判断。
9.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②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曾皙言“志”,用“___ __,___ ,___ __”十字,描写了一幅春日畅游的欢愉图景。
②子路言“志”后,孔子“哂之”的原因是“_____ __ __,____ ”。
*③《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在说明了“养民”措施后,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指出了教育民众的具体方法。
④秦观在《鹊桥仙》中以富有感情色彩的议论“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赞叹牛郎织女相会,热情歌颂了一种理想的圣洁而永恒的爱情。
⑤李煜在《虞美人》中用“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具体写“回首”“故国”,暗含着自己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感慨。
【参考答案】
1.D 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2.C A.同“供”;B.同“智”;D.同“斑”。
3.B A.军:驻扎;B.陪:增加;C.鄙:把……当做边邑;D.封:使……成为疆界。
4.B 判断句;A、C、D均为宾语前置句
5.C 肆:扩张,扩展
6.A 无能:没有才干能力;B.东道主:东方道路上的主人;C.行李:外交使者;D.夫人:那个人。
7.A 连词,因为;B.副词,哪里/语气词,用于句末,起加强语气的作用,可译为“了”“啊”等;C.介词,凭借/动词,接续;D.代词,自己的/助词,表祈使语气,还是。
8.C 烛之武站在秦国的立场来游说秦伯。
9.①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那就冒昧地用这件事情来麻烦您。 ②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这是您所知道的。
10.①浴乎沂 风乎舞雩 咏而归
②为国以礼 其言不让
③谨庠序之教 申之以孝悌之义
④金风玉露一相逢 便胜却人间无数
⑤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