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装甲前进】世界上第一款主动防御系统——鸮

2022-10-29 22:27 作者:无人之火  | 我要投稿

该文章的内容均为解密资料。

【装甲前进】是我想做的一个系列,这个系列就是通过各国公开的坦克和科研资料和B友们唠唠嗑。【装甲前进】里面所出现的资料都是解密资料,所有翻译与校正工作均有我一个人承担。 


讲“鸮”式主动防御系统之前,我们先来看看Дрозд主动防御系统(其实就是“鸮”就是在Дрозд的基础上进行改造的。Дрозд的代号是1030,而“鸮”的代号是1030M。在一部分资料中并没有进行细分,所以你可以叫他德罗兹(Дрозд的意思),也可以叫他“鸮”

装备了“鸮”式主动防御系统的T-55

上世纪60年代中期,在ОКБ中开展了关于主动防御系统的研究工作,随后得到苏军方面的委托。被委托的是一项研究项目,研究为坦克的主动保护综合体(代号“Дрозд”)射击和找到可以实现方案,最后在1967年完成了设计定型。(关于ОКБ是什么?这里讲的ОКБ并不是一个具体的设计所或者军工厂,ОКБ是实验设计局的缩写,也可以叫特别设计局,一般用于航空航天方面。通常后面的是要接数字来代表特定的设计局,如ОКБ-1,ОКБ-49等,如果你们愿意看会有专门的一期讲ОКБ系列设计局和他们的成就。)

Дрозд式主动防御系统(1030)的各个部分

雷达系统和整个信号传输系统是由ОКБ ТК设计局

武器系统和整个主动防御系统在坦克上的安装是由ЦКИБ СОО研究所

另外还有大量的军工单位参加了这个项目特别是其中的一些单位,负责了解决检测攻击手段,确定其运动参数,开发反制手段与生产Дрозд主动防御系统的原型问题。(由于这里会提及一些敏感国家的研究所和生产厂家,所以这里就这能这样写了。

Дрозд主动防御系统(1030)的实验之路

1968年成立了一个以主动防御系统为主的实验室。该实验室由苏波罗夫斯基领导。他还被任命为该研究的科学主管, 副科学主管斯卡列茨基。得益于研究工作的及时完成,很快就进入了基础的实验阶段。

由于在实验室阶段的主要目标是:主动防御系统是否有可能实现的问题。在其过程并没有对控制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导致操作过程中过于复杂,效率低下,整套系统过大(特别是武器系统)、在坦克发射穿甲弹,高爆弹时,后坐力对主动防御系统的影响(高情商:影响,低情商:震稀碎)。同时参与实验的人员还注意到:建造高精度的特殊测试控制和记录的设备。在测试报告中表示主动防御系统部分地方技术过于复杂,例如雷达。

尽管有着许多的问题,但是在军方对Дрозд项目仍然充满希望,并支持该项目进行下去。ОКБ于1971年至1972年受军方委托,研究出了Дрозд主动防御系统雷达的可实现预案。但是在实验Дрозд系统在复杂环境下的能力时,再次暴露大量问题,导致实验失败。因此实验被中止。

“鸮”主动防御系统(1030M)的出现和改进

事情的转机出现在1974年。在这一年Дрозд项目重新启动,得益于电子技术的发展,一些原来需要大量精密设备的地方被体积小的电子部件取代,加上原计划留下的技术和实验资料,在1974年12月,就完成了设计定型和原型制造,并且要求测试。测试从1975年初开始至1976年10月结束。军工单位进行了综合系统的参数的测试,武器系统的测试,对雷达系统的评估等。

大部分测试都是在军工单位的测试轨道上进行的。 某些测试也在哈尔科夫理工学院进行。“鸮”成功通过了国家测试,并于1983年被苏军采用,同时被采用的还有装备该系统的坦克:T-55AD。

在1984年,苏军提出了对“鸮”系统的改进计划,在1989年完成了对“鸮”II系统的预生产与国家测试,可是因为一些众所周知的原因,导致缺乏资金,于是“鸮”II中止。解体后二毛一直追求军队现代化,于是在1998年,改装出一台装备“鸮”II系统的T-80坦克,以探索“鸮”II系统在现代战争的情况下是否有效。最后的报告是“鸮”II在现代战争的情况下仍然是有效的,甚至是先进的。

“鸮”II的报告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竞技场”系统的改进和装备。竞技场系统请看这批专栏【装甲前进】主动防御系统——坦克的反导系统(竞技场篇)

“鸮”式主动防御系统(1030M)的参数

主动防御系统“鸮”(1030M)于1983年被苏军采用并安装在 T-55A坦克,之后坦克接收。

首席开发人员 -ЦКИБ СОО研究所 。首席设计师 - 巴卡洛夫·瓦西里·伊万诺维奇(这位大佬因为研发鸮式主动防御系统被授予了列宁勋章)。

“鸮”式主动防御系统的目标就是为了保护坦克免受反坦克导弹,反坦克手榴弹的攻击。

主要参数

自动化程度:全自动(使用过程中由雷达托管)

保护范围:向前±40度

俯仰角:-6~+20

拦截设备:左右各1局,共2局

可探测拦截目标的速度:70m/s~600m/s

设备中可存储拦截弹数量:8发

拦截弹口径:107mm

整个系统的重量(包含装甲板,可抵挡12.7mm重机枪近距离射击):1000kg

设备的续航时间:8个小时

拦截弹由火控计算机遥控引爆

“鸮”II主动防御系统的参数

鸮”II是“鸮”的后续升级型号,应该也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投入了实战的主动防御系统(投入了阿富汗战争),“鸮”II在设计之初就要求多平台。不止坦克,步兵战车使用,还要在装甲运输车和卡车上使用。“鸮”II加强了雷达与火控,这让“鸮”II在体积上比早期“竞技场”小的同时获得了和早期“竞技场”一样的技术参数,即把600m/s这个上限提升到了1200m/s。同时为了兼容大小车辆,“鸮”II还采用了模块化设计。(由于模块化设计,导致在各种平台上的参数都不一致,所以在这里不列举出来了)


“鸮”式主动防御系统的结局

“鸮”II的技术和图纸在苏联解体后落入二毛手中,还是那些众所周知的原因。导致坦克厂已无力维持生计,对于“鸮”式主动防御系统的改进研发更是有心无力。


以上的图是出口给美国的478BEM-1工程,这台车被用于阿伯丁试验场。


以上便是“鸮”式主动防御系统(所有资料均为解密资料,目前已经开放)

点赞过10光速更新下一期 


【装甲前进】世界上第一款主动防御系统——鸮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