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系列汇总
一、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全球经济新的增长点,2030 年市场规模或达 470 亿美元。
中国科协主席、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主席万钢表示,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成效显著,已成为全球经济新的增长点,上半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超 533 万辆,预计到 2030 年,新能源汽车市场整体规模有望接近 470 亿美元。其中中国上半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 260 万 辆,同增 116%,渗透率达 21.6%,是全球最大市场。同时,新能源车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动力电池产业规模持续扩 张,2021年全球动力电池需求达340GWh,同增100%,预计2025将达1TWh,到2030年电池产量会提升到3.5TWh, 市场规模将超过 250 亿美元。
二、插混车型发力,新能源车多动力协同助力国产品牌弯道超车。
随我国新能源产业链完善成熟,“三纵三横”多动力模 式的总体战略有效落地,国产品牌竞争力逐渐突显,今年 1-7 月,中国品牌新能源乘用车市占率达 84%,创历史新 高,带动中国品牌的整体汽车市占率提升到 48%。从技术路线看,今年 1-7 月,插混车型销量增速达 162%,高于新 能源车 110%的平均水平。长安汽车朱华荣也表示,今年长安新品深蓝 SL03(纯电、增程、氢电)自上市发布以来超 60%的订单来自增程版本。插混、增程因解决用户心理和现实需求的优势,朱华荣预计插混产品销量或将占据到整个新能源市场的 40%,替代燃油车成为新的全域产品。
三、汽车产业碳排放标准体系亟待出台。
万钢指出,要推动汽车产业成为全球减碳的“先行者”,有必要首先共同探索整车和动力电池等重点零部件和产品低碳标准和管理体系的建设,促进全球汽车产业碳排放政策标准体系协同。
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呼吁尽快出台汽车产业低碳发展的路线图,进一步明确汽车产业实现双碳目标的时间表、实施路径和核算边界等。
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表示由于亚洲缺席国际碳足迹标准的制定,许多关键基础数据未能及时更新,使得中日韩生产的同类电池产品,碳足迹明显偏高。
我们认为,尽快推出科学透明的碳排放标准,有助于为国内车企明确发展路线,促进国际贸易低碳管理协同,强化国产品牌国际竞争力。
四、新能源汽车与能源产业融合协同发展,加速充换电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南方电网董事长孟振平表示,电动汽车具备负荷和储能的双重属性,是具有高度灵活性的移动储能单元,随着新能源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其“削峰填谷”作用日渐显现,汽车用能正在从单向传输向双向交互演进。于此同时,新能源车的爆发增长带来巨量电力需求,超快充等新技术也对电力系统的稳定性、负荷上限和调节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另一方面,根据国家电网副总经理庞骁刚数据,目前我国公共区域车桩比仍较高,充电设施需求较高。
我们认为,车、桩、网协同发展、协调互动,加速交通和能源产业深度融合,是新能源汽车继续规模发展的必要前提。
五、《2022 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共识》正式发布。
相较去年大会“共识”,今年“共识”提出应加强各国汽车产业碳管理体系的协同,共同研究包括动力电池在内的碳足迹评价方法,推动碳排放数据的互通、互认与互享;在推动电动化转型上,提出加快多元化动力类型汽车产品,丰富应用环境;强调人才是支撑产业变革的根本,各方将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积极探索新型汽车人才的培养模式,吸引更多人才投身汽车产业。
1、 坚定推进汽车产业全面电动化转型。
全球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渗透率突破全面市场化拐点,与会各方将以用户需求为中心,加快开发包括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燃料电池等多元化汽车产品,营造良好的政策及应用环境,持续扩大新能源汽车应用规模。
2、 加速推进商用车绿色低碳发展。
商用车是全球汽车产业碳减排的重点与难点,与会各方将进一步加强氢能燃料电池、纯电动、零碳燃料等关键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积极探索低碳零碳商用车市场化推广路径,持续加速商用车电动化进程,推进产业绿色低碳转型。
3、 着力构建安全稳定的汽车产业链供应链体系。
全球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与会各方一致认为要加强电池、芯片等产业链关键环节的科技创新与全球合作,不断优化供应链的资源配置,加强循环利用体系建设,努力构建合作共赢的全球汽车产业链供应链新生态。
4、 加强汽车产业碳管理体系协同。
加快迈向碳中和是全球汽车产业共同的愿景目标,产品碳足迹已成为产业关注的热点,与会各方将加强各国汽车产业碳管理体系的协同,共同研究包括动力电池在内的碳足迹评价方法,推动碳排放数据的互通、互认与互享。
5、 充分发挥汽车与智慧能源、智能交通、智慧城市深度融合的协同效益。
与会各方将积极推进跨部门、跨行业的大联合、大协同,加快推动新能源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领域的深度融合,努力构建安全、高效、低碳、智能、 愉悦的新出行生态。
6、 加强新型汽车人才培养。
人才是支撑产业变革的根本,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亟需跨学科、跨产业的综合型人才,与会各方将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积极探索新 型汽车人才的培养模式,广泛开展科普宣传,吸引更多人才投身汽车产业,为产业创新发展持续注入新动力。
加强全球合作、推动全面电动化转型是汽车产业应对气候变化、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与会各方倡议发起成立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国际科技合作组织,汇集全球优势资源,进一步凝聚发展共识,深入推进交流合作,共享机遇、共应挑战,共创绿色低碳发展新格局。
我们和大家系统地分享了2022 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系列的相关知识,大家可以通过以下链接来回顾学习,如果大家有更多的想法,可以和我们联系并相互交流。微信咨询:LGF27913725(请备注公司名称+姓名)
大纲如下:
一、车企进展与规划
二、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
三、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中国 CEO Stefan Mecha
四、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
五、一汽集团副总经理刘亦功
六、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
七、奇瑞董事长尹同跃
八、通用中国总裁柏历
九、日产汽车副社长中畔邦雄
十、戴姆勒大中华首席技术官安尔翰
十一、北汽新能源董事长刘宇
十二、供应链企业进展与规划
十三、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
十四、中创新航董事长刘静瑜
十五、LG 新能源高级副总裁申榮埈
十六、大陆集团 CEO 司徒澈
十七、微软中国董事长侯阳
十八、百度集团智能驾驶事业群组总经理李振宇
十九、华为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产品线总裁王军
二十、四维图新 CEO 陈鹏
二十一、高通中国区董事长孟樸
二十二、地平线总裁陈黎明
二十三、黑芝麻首席运营官刘卫红
免费服务:
(在舍得低碳公众号发送以下关键字可以查看相关系列的内容)
国际碳市场,中国碳市场,碳市场展望,中国碳价调查,碳交易,碳资产,大宗商品碳关税,碳关税专家交流,欧盟碳关税计算,碳减排制度,发达国家碳排放政策,ISO14064-1,碳计量,碳排放,低碳供应链,可持续发展案例,可持续发展调研,循环经济,ESG,钢铁ESG,乡村振兴
CCER制度,CCER项目减排效益测算,林业碳汇,林业碳汇项目开发,碳汇造林方法学,林业碳汇专家交流,绿色金融
碳中和,电力碳中和,水泥碳中和,玻璃碳中和,化工碳中和,钢铁碳中和,电子制造业碳中和,CCUS,氢能,抽水蓄能,太阳能热发电
智慧园区碳中和,零碳智慧园区案例,华为零碳智慧园区,工业互联网双碳园区,智慧建筑碳中和,商业建筑碳中和,房地产碳评估,智慧交通碳中和,数据中心碳中和,远景零碳
汽车碳中和,汽车行业碳中和,中国乘用车双积分,广东汽车碳足迹,汽车左B柱LCA,汽车白车身LCA,废旧轮胎再生橡胶LCA,新能源汽车人才供需
绿电,绿电专家交流,电价政策,电力市场政策,澳洲电力危机解析,新型储能政策专家交流,户用储能,户用储能成本与收益计算,欧洲户用储能专家交流,国内储能项目进展,虚拟电厂,长时储能
锂电池,电池回收,动力电池,动力电池发展趋势,动力电池市场回顾,传统车企电动化战略,动力电池全球市场格局,锂电材料专家交流,磷酸铁锂专家交流,磷酸铁,石墨化专家交流,4680、麒麟电池专家交流,电池隔膜行业竞争壁垒,磷酸锰铁锂
付费服务(零碳工厂、零碳园区):
1、个人和企业层面的碳排放管理、碳资产管理培训
2、上市企业、各类园区的组织层面碳盘查、产品层面碳足迹、碳中和规划、碳配额资产托管、国内外碳信用申请和交易(CCER、林业碳汇、VCS、GS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