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卡山英雄电话兵,14次冒死抢修线路牺牲,军区授荣誉称号
潘宜,广西罗城县人,仫佬族,1979年3月入伍,1981年任广西边防3师9团通信连架线排一班副班长。
在1981年5月的法卡山战斗中,为了保证有线通信畅通,他从5月5日至10日,一直坚守在阵地上,冒着越军猛烈的炮火,先后14次出生入死抢修线路。5月10日凌晨,越军猛烈炮击法卡山阵地,我军有线通信中断。潘宜第三次抢修线路,被越军弹片击中头部和胸部,牺牲时两手还抓着电话线。广州军区授予潘宜烈士“英雄电话兵的荣誉称号。
潘宜的家乡在广西罗城县,1978后参加高考,总分离录取线只差2.5分,他本来准备第二年再上考场。但1979年初,中越边境摩擦不断,我军发起自卫还击。在后方,年轻人踊跃参军,乡亲支援前线,潘宜再也无法安心复习备考。“参军去!”18岁的潘宜报名应征。

潘宜
潘宜和其他许多新战士坐着军列南下,在离中越边境不远的一个小站下了车。在他的想象中,下了车就要端起枪或是操着炮进入阵地,投入战斗。可没料到,他们来到边防时,我军已经完成惩戒越军越军任务回撤了。边境地区暂时没有大规模的战斗,他们刚入伍新兵主要是搞好战备训练、扛枪站哨。
没赶上打仗,潘宜感到不带劲。这时的潘宜,还带着书生气,他在笔记本上写道:
可惜我们来得太迟,太迟,没赶上那战斗的时日。
因为啊,我渴望亲手严惩越军,战斗使我神往心驰。
可惜我们来得太晚,太晚,错过了那立功的时机。
你瞧,让花束和勋章在胸前辉映,微笑着留影,伴一面五星红旗。
没多久,他们完成了新兵连集训,潘宜分到了通信连。他看到连队里有汽车、摩托车、电台,心想这下准能学点技术了,这个兵算是当对了!没想到,他被分配当了一名架线兵。
当架线兵,技术并不复杂,只要有体力就能胜任。一盘长500米的电话线,重18斤,训练时背着它拼命跑着放线出去,又收线回来,只一趟,衣服里外就湿个透,全连最辛苦的就数架线兵了。

潘宜个子不大,体质也不算特别好。刚开始训练,背着一盘电话线跑起来摇摇晃晃。他把吃奶的劲都用上了,来回一趟所用的时间还是超过了规定的标准,一天下来,累得像一团泥似地瘫坐在地,小腿还抽起了筋。他觉得,自己一辈子受的累加起来,也抵不上这一阵子。
晚上熄灯后,他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睡。他是个要强的人,浑身难忍的酸痛,并没有使他哼半声。后来,指导员和班长见他情绪有些不对劲,以为他想家了,就来安慰他,问他有什么难处,他缄口不言。
连队有位战士的母亲来队探望儿子,指导员请她给全连干部战士讲一讲话。这位母亲是个小学教师。她说了一番话,潘宜印象最深的有这么几句:“我这次来,看到我们的边防这么重要,看到有你们这么多年轻的解放军战士守卫在这里,我很感动。我不但要教育我的儿子安心服役,保卫祖国,回去还要教育我的学生,不要忘了你们这些解放军叔叔。”

潘宜和战友们都为这位母亲和老师热烈鼓掌,潘宜的眼角有些湿润。他渴望真正的战斗!
从1981年开始,越军又大举向中越边境我方一侧的军事要地法卡山进犯。在这方圆仅四五百平方米的山头上,我军展开了一场壮烈的法卡山保卫战。
战斗打响前,潘宜和战友担任阵地上的通信保障任务。5月3日,潘宜随连队进入了阵地。
5月5日,第一次战斗打响。从这天起,每隔几天就有一场敌我短兵相接的恶战,小的战斗没有一天中断过。
5月10日,天刚蒙蒙亮,越军的炮火就向法卡山及周围一带疯狂轰炸,越军又一次大规模进犯了。当时虽然有电台,但为了保密起见,同时为了防止无线通信的不稳定,我军各级指挥所与前沿阵地之间主要采用有线联络。越军的炮火十分密集,敷设在地面的电话线常常被炸断。作为一个架线兵,潘宜知道肩上的重担,他也明白自己随时可能倒下。

潘宜原来担负的任务,是保障营、连指挥所之间的通信线路畅通。这一段线路离前沿阵地稍远,落下的炮弹也较少。他看到连指挥所到法卡山前沿阵地的电话线频繁被炸断,另外2个战友查接断头的任务非常繁重,便跃出掩体,一口气跑到连指挥所掩蔽部。他刚找到排长,又一阵炮弹在指挥所附近炸开了,他凑近排长的耳朵大声请战,排长看了看满身满脸都是土的潘宜,答应说:“好,任务就交给你吧。要注意安全。”话刚说完,又一阵炮弹砸过来,电话不通了。潘宜一猫腰钻出了掩蔽部。排长在后面叫道:“一班副,要小心!”
从连指挥所到法卡山前沿阵地,有一段长500米的山梁是必经通道,电话线就从这里通过。这段路面,完全暴露在越军炮兵观察所的视界内,成了越军炮火的重点封锁区。眼下,这段山梁上弹坑连着弹坑,成了一片焦土。潘宜冒着狂轰滥炸的越军炮火,机智地避开落下的炮弹,从一个弹坑跳进另一个弹坑,一步一步前进。电话线断头终于找到了,他立即扑过去接通了。
这天从上午7点到9点的2个小时,潘宜冒着炮火接了六次断头。有时刚接好,转过身又被炸断了,他又接。这段时间,法卡山前沿阵地上的勇士们连续击退了越军的四次冲锋,阵地下面横七竖八地摆满了越军的尸体。不甘心失败的越军像输红了眼的赌徒,想孤注一掷。上午9点40分,更为猛烈密集的炮火向我阵地倾泻而来,越军开始了第五次冲锋。

电话线又断了!潘宜没有迟疑,又猫腰钻了出去,顷刻间,他的身影就消失在滚滚硝烟之中。
这已经是第七次了。
炮火太猛烈,吃喝送不上来,从战斗打响到现在,已经六个小时了,他滴水粒米未进。同班战士刘肖能见副班长冲了出去,也连忙跟在副班长后面,给他当助手。
潘宜顺着线路查看,糟糕,电话线被炸断了好几处。在炮火下,他和小刘两人一会儿拼命爬,一会儿躬腰小跑,把查到的断头迅速接上。他们查到一个转弯处,潘宜伏在地上观察,侧过头对小刘说:“前面地势太高,人多了容易暴露。你在这里好好隐蔽,剩下的断头我一人去接。”说着就要往前冲。小刘一把拉住他喊道:“不行,副班长,要去我们一起去。”潘宜急得猛地一把甩开小刘的手,喝道:“别哆嗦,听我的。”小刘只得看着副班长冲上去。
大约跑了30米,潘宜就势卧倒,接好了又一个断头,动作麻利。

他刚要起身向前,一发炮弹在他的后方不远处爆炸了,一块拇指大的弹片深深地打进了他的大腿,当即血流如注,他摔倒了。他双手撑着地面想站起来,但怎么也站不起来了。他望着前面的线路。噢,前面还有一个断头——这是最后一个了。
他用双手和一条腿向前爬行,他的身后留下一条血红的粗线。他整整向前爬了20多米!
他终于爬到了最后一个断头的地方!他伸出颤抖着的左手,抓住断头的一端,再把右手向另一端伸去……不幸的是,一发炮弹在他正面不远处爆炸了,弹片击中了他的头部。就在这一刹那,他的右手也抓住了断头,抓得那样地紧。
线路畅通了。前沿阵地的指挥员立即用电话向上级指挥所报告了越军一个新的炮兵阵地的位置。
电流信号顺着线路,流过潘宜的身躯。
我强大的炮兵怒吼了。越军的炮兵阵地和向我法卡山前沿阵地进犯的敌群,全部湮没在烟火之中,越军又以惨败告终。战友们找到了潘宜的遗体,这位年仅20岁的英雄战士,张开双臂扑在阵地上,电话线的两个断头,还紧紧地捏在两只手里……

法卡山烈士陵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