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坐在车上想到的问题
你们有没有想过,人体感知温度的原理到底是什么?
假设在一个空间内,没有太阳光,温度是20度,有一根铁棒和一块木板,让他们在这里放足够长的时间,那么最后木板和铁棒谁会更冷?以物理学的角度上来讲,他们应该是相同的温度,此时,他们的传热方式只有一种,它们的温度理论上是应该和这个环境温度相等,但是,人体感知到的真的是一样吗?其实并不是,我们往往会感觉到是铁棒更冷,有刺激性,木棒就没有那么冷,那么,这是为什么呢?我的猜想是,人体感知温度,实际上是感知热的传递速度,而感知热的传递速度,有可能是神经细胞上有一些特殊的感受器,他们能感受到细胞内热的丧失,物理课上我们学过热胀冷缩,我们知道热能改变分子间间距的,有没有一种可能,神经细胞上有一种特殊的感应器,他能感受到分子间间距的变化,从而感知到刺激,产生电信号?我认为是有可能的。
目前,关于这个问题的想法,我也就只有这些,提出这个猜想的主要原因,我在网上没有查到,我本人也没有去一些特别权威的论文网站上查询过,也不知道有没有科学家在这方面进行一些研究,我说的这些很有可能也是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