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李昕升讲食物史】小米如何席卷全球?“五谷”之首又为何走向衰落?

2022-10-29 12:47 作者:香薷a  | 我要投稿

【蜀和黍】


一.粟黍的起源

1.粟黍在北方非常重要,基本同时同地一起出现。

2.种植:粟黍重要就多重一些,重要性差的少种(只种一种无法抵御风险

3.遗址

(1)北京门头沟东胡林人遗址

(2)内蒙古敖汉旗

4.形态区分

(1)小米

①长穗(从狗尾巴草慢慢驯化来)

②果实:颗粒偏小,颜色偏

(2)大黄米

①不长穗

②果实:颗粒更大,颜色偏浅偏白


00:57



二.粟黍的别名

1.粟

(1)五谷之首,百谷之长(北方最重要粮食作物之一,中唐之前第一重要)

(2)稷(土地神的意思)

(3)秫(黏的小米)

(4)粱(好粟,好的小米)

ps.此处不是高粱,高粱汉代传入中国,发挥作用缓慢。(《三字经》的“粱”可能是高粱)元代前已经有高粱,但主要还是指小米。

(5)粢(用来祭祀的粮食)

(6)禾(今天更多指水稻,传统社会后期泛指粮食作物。但是最早专指小米)

{相关链接}最早的面条(距今四千年以前,小米做的面条)

2.黍

(1)糜子(不黏的黍,也成泛黍)

(2)穄(易与稷混淆)


02:58



三.对世界的影响

1.传播

(1)公元前四千五百年以前,粟黍基本同步传播。先西亚,然后到达印度

(2)大约公元前两千年,又传播了中国周边的一些领域(朝鲜、东南亚等)

(3)公元前一千七百年进入了阿尔卑斯山脉

2.在欧洲

(1)体现阶级(贵族—小麦,穷人—粟黍)

(2)19世纪被小麦、马铃薯、玉米、黑麦等等取代

3.衰落原因

(1)产量较低,亩产量一百多斤

(2)可塑性不好(粟中唐之后被可塑性更强的小麦超越)

4.重视的地区:台湾原住民,东南亚地区(尤其印尼)


07:07



四.黍是玉米吗

1.结论

黍和玉米完全没有关系

玉米—玉蜀黍

高粱—蜀黍

2.前期视频答疑

Q:哥伦布大交换不是玉米进入中国最早途径?(依据:元代贾铭《饮食须知》)

A:只是传说,不足为信。《饮食须知》是清人托委的古书(为了好卖)。现存最早版本在《学海类编》(清初曹溶辑的)杂录丛书体现。四库馆臣批评《学海类编》:

但是《饮食须知》未被剔除,导致误导。真实作者清初朱本中


10:17






【李昕升讲食物史】小米如何席卷全球?“五谷”之首又为何走向衰落?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