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惧焉
骜烈,今江右方言以形容自以为是,与执拗一词意思相近。
正字应为拗烈,故北宋王安石为时人谓拗相公,而其名言所谓“天命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大抵就是我想要藉由“骜烈”一词所欲表达的。
前段时间我留下了不少文字,不过随后在年前我又删掉了它们,因为我发现自己当时的思想仍不够成熟,我想要等一个相对成熟的时间来重新用自己的话把这些想法写下来。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在此并不表达神秘主义的含义,而要表达应当认识到语言中的概念同现实物质世界的差距:口中所言之物皆为无常,行动才得以说明一切。
苍天已死;上帝已死(Gott ist tot)——任何虚构的场域皆不存在,只有存在者存在。与其说是已死,不如说其从未存在过、应当祛魅更为合适。
这两段话大抵是我先前想清楚的部分,不过因为暂且还在知而不行的层面,所以只好说是自己只不过是想清楚了。而关于本文最初所采取的“骜烈”一词则是我在具体行动方面给出的指导性观念。
骜烈一词如今是暗含贬义的,有现世、丢脸的含义在。究其原因,是因为人们从语言上已然默认了存在一套行为规范。因为天命存在,祖宗存在,人言也存在。但是执拗的人无视了它们的存在,反而对世界作浩然姿态:自大,自我无限大,以至于浩浩然仍不足以形容的程度。以至于天命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死何惧焉,何惧焉?包括死亡在内的任何未知都不足惧,切身体验早就无法更差了。未知生,焉知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