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泰国风生水起,日系燃油车还能守住东南亚吗?
在泰国的街头巷尾,一定可以看到许多日系汽车。市场调查机构Marketline的数据表明,2022年泰国销量前十名的车企品牌中,有八个是日系品牌。
尽管如此,大部分日系品牌的增速却出现了显著下滑,因为越来越多的中国车企也进入了泰国市场。泰国AutoLife的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3月时,中国品牌在泰国纯电车市场的总体占有率七成左右;而2023年上半年,中国品牌已达占据了泰国电动汽车销量的80%。
日本车企与泰国的渊源起源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当时,泰国暹罗汽车公司与日产成立合资企业“暹罗汽车&日产有限公司”,日产由此成为首家在泰国建厂的日本汽车制造商。同年,丰田也在泰国设立合资公司并建厂。此后,本田、五十铃等车企也相继进入泰国,并将泰国作为其主要海外出口生产基地之一。
为保护其国内制造业,泰国政府对汽车征收80%的进口关税,对摩托车征收60%的进口关税。同时,泰国政府允许外国投资者购买泰国土地,推出利于外国税收优惠政策。
泰国对于丰田的强劲销量给予了相应的回报,丰田及其集团公司为泰国带来了27.5万个工作岗位,约4%GDP的产值。仅过去十年,丰田就在泰国投资了超过十亿美元。
鉴于丰田这样的日本车企在泰国的主导地位如此之高,以至于几十年来,它们几乎把泰国市场视为本国市场的延伸。2022年底时,丰田在泰国举办了其在泰国开展业务60周年的活动,时任丰田总裁丰田章男还颇为激动地表示了他对于泰国的喜爱之情。
然而,日本车企对泰国市场的掌控,在电动汽车这里出现了裂缝。2023年6月,泰国新登记纯电动车榜单中,哪吒、比亚迪和欧拉已经占据了前三名,基本上除了特斯拉、沃尔沃,前十中的车型都被中国车企所包揽。
如此凶猛的势头,一下子把称霸泰国市场几十年的日系车直接干懵了。这种转变体现出了日本车企与泰国政府面对电动汽车所呈现出的态度分歧。
虽然日系品牌在泰国燃油车市场上仍独大,但在纯电动汽车市场就像仿佛“隐身”一样,这由于日本车企对于电动汽车一直持着非常谨慎的态度。《为什么在电动汽车领域,丰田输给了特斯拉?》
尽管日本车企在后来终于向电动汽车让步并在去年首次正式确认在泰国生产电动汽车。但这一转变来得太迟,早在2016年,泰国政府就制定了电动汽车普及的路线并批准了针对泰国本土电动汽车生产的税收优惠计划。
在政策激励与泰国本土完善配套产业的吸引下一批中国车企来到了泰国开始重塑泰国的汽车业并完成对日本车企的“颠覆”。数字经济应用实践专家骆仁童博士表示,未来随着中国品牌的新能源汽车将部分供应链转移到泰国,中日汽车之间的产业竞争可能会变得更加激烈。
泰国发力新能源的动机不难理解,作为东南亚地区的重要经济体之一,泰国的主要经济模式已从农业、轻工业、先进制造业发展至今,政府非常想推进经济模式转型和传统产业升级。
泰国政府为中国车企提供了大量针对电动车的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目前,泰国纯电乘用车的消费税率已从8%降至2%,且根据车型不同,政府还会提供7万-15万泰铢不等的补贴。
泰国内阁会议还批准,将纯电动汽车的年度道路通行税减免80%。泰国投资委员同意为电动汽车生产商提供长达8年的企业所得税豁免权,并承诺补贴汽车厂商的电力成本。
不过,要想获得这些优惠政策和补贴,车企必须在泰国设有工厂。这也是多家中国车企选择在泰国建厂的原因之一。
公开资料显示,长安汽车、广汽埃安、比亚迪、哪吒汽车等厂商也涌入泰国,投入巨资筹备建厂。
中国车企进军泰国汽车市场的缘由其实相当直接,那里的商机和希望吸引了他们。
从市场来看,有媒体在分析泰国消费者的行为后,表示电动车的需求是存在的。作为对比,开燃油车每个月的油费是5000泰铢(约合人民币1028元),但换成纯电动车,一个月的电费不过1000泰铢(约合人民币206元)。
对于泰国本土消费者而言,过去只有传统产品可供选择,而随着中国车企的进入,选择变得更加多元,需求也进一步被激发。
从产业来看,有三个原因。首先,泰国原本就足够完备的汽车零部件产业。
作为东南亚地区最大的汽车制造国,泰国拥有长达60多年的整车组装与制造能力,年均整车生产能力近200万辆,占东南亚整个汽车市场的一半左右。
此外,泰国也具备产业优势。自2008年起,泰国便制定了打造“东方底特律”的汽车产业发展目标,通过对进口汽车征收高关税及对本土生产汽车减税的措施,吸引厂商进行产业链投资,从而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支持。
中国品牌汽车进入泰国还可能给产业带来更多的可能,数字经济应用实践专家骆仁童博士表示,在中国车联网、辅助驾驶等数字技术已经是新能源汽车的标配,从这个角度讲,中国品牌也正在把泰国等东南亚市场加速向下一个阶段发展。
其次,两国相近的文化。泰国文化糅合了印度、柬埔寨、中国和西方文化等,泰国消费者在一些行为习惯上与中国本土有着相似之处。
加之当地人普遍信奉的佛教,这让泰国的营商环境比较友好。开放透明的投资环境让越来越多的中国车企涌入泰国的土地。
最关键的,是泰国的气候环境和地理位置等也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供了机会。
一方面,泰国气候年均气温在24°C-30°C,常年温度不下18°C,不像中国北方地区会因低温而产生续航里程缩水的烦恼。另一方面,泰国的国土面积为与我国四川省面积相当,泰国的消费者对车辆的续航里程包容性比较强。此外,泰国现行土地制度以私有制为主体,这里的人盖别墅比较多,可以非常形成方便的配套。
在泰国,中国汽车制造商已开始跳出传统的销售模式,将产业链投资和本土化运营提升至决定企业长期发展的战略地位。
长城汽车是其中一家先行者,它选择在泰国进行产业链投资。2020年收购的泰国罗勇府制造工厂经过智能化改造后,现在可实现混动、插电式混动和纯电动三种新能源车型与燃油车型共线生产,年产能达8万辆。
比亚迪也在泰国投资。2022年9月,比亚迪与泰国WHA工业园签约,宣布将在泰国全资投建第一家海外乘用车工厂,该厂年产能约为15万辆,预计2024年投产。
2023年4月,长安汽车也宣称将计划在泰国投入98亿泰铢,打造其第一个右舵电动车海外生产基地。
中国汽车厂商在泰国的投资不仅促进了当地就业,也推动了本土汽车产业的升级和变革,从而反哺泰国汽车工业和绿色经济的发展。
看到机遇的不只是中国车企。特斯拉在2023年年初开始在泰国交付新车,丰田推出了bZ4X电动汽车车型,还有其他掌握产业链和经销渠道的日系车企。《新能源时期,集体掉队的日系车能跟上浪潮吗?》未来中国品牌在泰国和其他东南亚市场抢夺多少份额值得期待。
商道童言(Innovationcases)欢迎点赞和分享哦!~~
免费电子书:结构化思维 | 荆棘商途 | 年度十词 | 创新企业案例 | 区块链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