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爬编年史(2)——黑科技附身者,逮虾户人柱力(上)
石炭纪雨林的崩溃宣告着持续4600万年的二叠纪正式开始。在早二叠世,合弓纲占取先机,成为羊膜动物中更占有优势的类群,而蜥形纲虽然错失良机,但它们依旧分化出了多种多样的形态,占据了不少合弓纲未踏足,或者是未完全踏足的生态位。
而在早二叠世,副爬开始了大分化,产生了不少形态和习性上剑走偏锋的异类,这其中,中龙科便是这些“异类”中的“异类”,不仅是由于它们怪异的形态,更是因为它是第一支重新下水水生的羊膜动物。不过它并不是像真爬里鱼上沧御三家那样的“海爬”,而是“湖爬”,并且是“盐湖爬”。



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想要在水中傲游,配套的游泳装备肯定是需要安排上的。事实上,得益于中龙类化石普遍保存较好,科学家已经在多个中龙类个体上发现了蹼的印痕,并且科学家认为:这些蹼在它们活着的时候可以大大的增加肢体的质量,这证明蹼并不单单是一个辅助工具而是一个被广泛使用的“重器”。


关于中龙类游泳的方式,目前还没有定论,而其中一个假说便是“亚鳗型泳姿”,这样的方法需要涉及到身体绝大部分的肌肉,尤其是尾巴,所以如果中龙的尾巴断掉,这将会大大影响它的捕食和生存能力(中龙科也可能是最早拥有自主断尾能力的羊膜动物,这个后面会说到)。所以,中龙后肢的蹼会在它们失去尾巴以后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有了不错的游泳能力,中龙已经可以在盐湖里一路水花带闪电了,不过想要成为一个彻头彻尾的“盐湖爬”,卵胎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黑科技,而好巧不巧中龙科就演化出了这个黑科技。

其实如果纵观蜥形纲的下海史,不难发现这个黑科技实际上是一个基础能力,鱼上沧御三家也都演化出了卵胎生。但是,中龙科的卵胎生厉害就厉害在它可能是最早实行卵胎生的羊膜动物,比它的真爬后辈早了将近6000万年。
科学家对胚胎进行研究后发现,胚胎上有一个小小的卵齿(Egg tooth),结合化石附近并没有卵壳化石的痕迹,科学家认为:当中龙母亲将带有薄薄卵膜的小中龙生下来后,小中龙便用卵齿刺破卵膜,直接在水中生活。甚至有假说认为中龙会照顾自己的后代。


生存在盐湖里,中龙类的竞争应该是普遍激烈的,除了唾手可得的臀头虾,自己的同类应该也会是中龙类食谱里比较重要的一部分,为了应对这种情况,中龙科又憋出了一个超级大招——断尾求生。



断尾再生是一些现生物种中很常见的能力,这种能力可以帮助他们一定程度上逃避捕食者的追猎。现生的爬行动物常见的断尾术有从尾椎连接处直接断裂,或者是从尾椎的薄弱位置断裂,将尾椎一分为二。而中龙可能就存在这样的椎内自断。中龙科像一些早期的断尾再生能力者(如大鼻龙)一样,围绕在骨折平面的是致密的皮质骨,但是并不像大鼻龙一样骨折平面直接进入了神经管。

中龙科可能是目前发现的最早拥有断尾再生能力的羊膜动物了,这对理解这种能力的演化有很重要的作用。不过这个发现是否会改变它的分类现在尚且不得而知。


断尾求生的神奇能力,加上后肢的辅助作用,中龙科也终于可以在盐湖里自由的生存了,而盐湖里的臀头虾也成功使它们变成了真真正正的“逮虾户”。在下篇,我会详细介绍中龙科的形态学特征、中龙科下属三个成员,以及它们的生存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