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世界古代史(下)名词解释(一)

2022-07-14 11:24 作者:酒酿糯圆  | 我要投稿

日耳曼民族大迁徙【蛮族入侵】 :4世纪末,匈奴人对日耳曼人领地入侵,使日耳曼人从波罗的海和北海沿岸地带向西罗马帝国涌去,耗时两百多年,规模宏大,波及大半个欧洲和北非广大地区。日耳曼人大迁徙加速了西罗马奴隶制帝国的灭亡,也促进日耳曼人氏族制度的瓦解。在原西罗马帝国领土上建立的日耳曼人王国里,罗马因素和日耳曼因素互相影响,但主要在罗马生产力的影响下,终于形成一种新的生产关系即封建制,进入封建社会。

查理大帝(查理曼)法兰克王国的著名君主。查理在位46年,对后来的欧洲历史有深远的影响。他一生南征北战,大大扩大了法兰克王国的版图,全盛时期几乎囊括了除西班牙外的整个西欧。公元800年圣诞节教皇利奥三世为查理加冕,授予他皇帝和奥古斯都称号。查理还统一货币。限制物价、保护商业流通和贸易、颁布有利于农业生产和管理的《庄园勒令》。他多次主持宗教会议,亲自任命大主教、主教和修道院长,严令居民必须向教会交纳什一税。他还从欧洲各地网罗知名学者,设立学校,抄写和保存了大量古典作品,被史学界称为“加洛林文艺复兴”。

凡尔登条约:分割法兰克人的加洛林帝国的条约。这一条约是加洛林帝国瓦解的第一阶段,预示近代西欧国家的形成。840年路易死后,爆发了公开的战争。路易的第三子日耳曼人路易联合查理攻击长兄皇帝罗退尔一世。罗退尔在丰特努瓦败北求和。843年8月,在凡尔登达成协议,罗退尔仍保持帝号,获得中法兰西亚,即包括今比利时、尼德兰、德国西部、法国东部、瑞士和意大利大部的一个狭长地带。日耳曼人路易获得东法兰西亚,即莱茵河以东的地区。查理获得西法兰西亚,即今法国的剩余部分。

大化改新:孝德天皇即位后,646年颁布了《改新之诏》:一,实行“公地公民制”,向贵族支付俸禄;二,设京师、畿内、国、郡、里等中央及地方行政组织,建立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三,编制户籍和账簿,施行“班田收授法”,即按人头分配土地;四,制定新的统一税收标准,实施租庸调制。新政权还颁布了改革葬仪及婚姻等旧风俗、完善交通等的诏书,并宣布废除部民制,授予新的官位和官职。直到654年,孝德天皇在位时期推行的一系列政治,经济等改革被称为“大化改新”。但这些改革很大程度只是一种政治宣言,因为当时并未立即加以实施。

摄关政治:日本历史上的一种政治形式。858年,日本外戚藤原氏出任摄政辅佐年幼的天皇,他实际掌握了中央权力,后改任关白。以后每当天皇年幼、病帝或女帝,藤原氏就以摄政掌权,天皇长大亲政后则改任关白,继续掌握朝廷大权。于是,摄政和关白便形成为一种例行的政治体制,史称“摄关政治”。

武家政治【幕府政治】【幕府制度】:幕府制度是日本封建时代的一种军事集权政治制度。在这一制度下,统治大权由封建武士首领“将军”统领,天皇形同虚设。因为将军所住之处称为“幕府”,所以称为“幕府制度”。1192年开始,经历镰仓幕府,室町幕府。江户幕府。1868年1月3日,日本明治天皇颁布“王政复古”诏书,幕府制度被取消。

 太阁检地:即太阁检地,是丰臣秀吉日本全国推行的检地(农地〔山林除外〕的测量及收获量调查),包含了天正的石高修正和文禄检地。 [1] 丰臣秀吉在1582年开始实行检地,1591年把关白及丰臣政权家督之位让给丰臣秀次后,成为太阁,但是因为1591年以后秀吉自身喜好使用“太阁”的称号,1591年之前的检地亦称为“太阁检地”。石田三成是检地奉行,亦是实际上的施行者。秀吉为了征服日本各地而推行检地,确实把握征服地而成为了统一日本全国的基础。太阁检地是全国均使用统一的方法来执行,整理以前复杂的土地拥有权,更新土地制度。因此,庄园制度被完全消除。而且因为统一了量度工具,完成了度量衡的统一。原一町由3,600步(60步x60步)改为3,000步(明治24年〔1891年〕再度变更)。因为实施了太阁检地,兵粮没有被断绝的小田原城被约20万兵力围困,北条氏因此被灭亡(小田原征伐)的故事十分有名。事实上后北条氏的北条早云早在一甲子前就实施检地制,此役无涉检地。

李舜臣字汝谐,本贯德水,生于朝鲜首都汉城(今韩国首尔)。李氏朝鲜时期名将。官至三道水军统制使、全罗道左水使。在十六世纪抵抗日军侵朝(壬辰倭乱)时,曾立下汗马功劳。1597年,他在朝鲜南部的珍岛与朝鲜本土的鸣梁海峡(今属韩国)仅靠12艘舰船击败日寇300余条船(战船133艘,后勤船200余条)。1598年在露梁海战中牺牲,享年53岁。谥号忠武,死后追赠领议政,与乙支文德、姜邯赞一并被后世朝鲜半岛奉为三大救国英雄。

壬辰卫国战争:1592——1598年朝鲜反抗日本侵略者的卫国战争。因战争始于壬辰年,故称。又称壬辰之乱或万历朝鲜之役。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后,于1592年出兵侵略朝鲜,准备进一步侵犯中国。战争初期朝鲜节节溃败,1592年底明朝派李如松率军援朝。朝明联军并间作战,收复了平壤等失地。日军退至朝鲜南部,伪称议和。1597年,日本丰臣秀吉又派兵从水陆两路进犯。1598年,明朝也增派水师,并在露梁海战中重创日军。1598年,丰臣秀吉病死,日本军队于1596牛笠郡从朝鲜撤退。壬辰卫国战争保卫了朝鲜的独立,也粉碎了日本侵略者妄图进攻中国的野心。

源赖朝(【征夷大将军】)日本镰仓幕府第一代将军,平安时代末期武将,武家政治创始人。"平治之乱"后被流放,与北条时政之女儿结婚。以镰仓为基地,集结反对平氏势力。1185年灭平氏后,源赖朝以追捕与院政接近的兄弟源义经为由,在各地设置守护、地头职。1189年率军远征奥州,消灭藤原家族,由此确立了源赖朝统治日本全国的地位。1192年,源赖朝从二条上皇处得到"征夷大将军"的称号,正式成立武家政权——镰仓幕府。

《大唐西域记》简称《西域记》,玄奘游历印度、西域旅途19年间的游历见闻录,由唐代高僧唐玄奘口述,门人辩机奉唐太宗之命编集而成。成书于唐贞观二十年(646年)。记载了玄奘亲身经历和传闻得知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地理、气候、物产、民族、宗教、风俗习惯等。该书对研究古代中亚及南亚的历史,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戒日王:名曷利沙•伐弹那,也译喜增。公元七世纪印度易利沙帝国统治者,剧作家、诗人。初自称王子,号尸罗逸多,中译戒日。统治时期(606—647)统一北印度,迁都曲女城,建立严格行政制度。崇信佛教,每五年在钵罗耶伽(阿拉哈巴德)举行无遮大会一次,全国佛教徒云集领取布施。我国唐玄奘旅居印度时,曾和他晤见。著有剧本《龙喜记》、《钟情记》和诗篇《八大灵塔梵赞》等,对印度古代戏剧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沙恭达罗》 全译名是《由于一种信物而重新找到沙恭达罗记》7幕剧。迦梨陀娑后作的3部印度古典梵语戏剧之一。描写净林修女郎沙恭达罗和国王豆扇陀的恋爱婚姻故事。国王行猎时遇见沙恭达罗,两人相爱而结婚。不久国王返回京城,临别时将戒指作为信物交给沙。后沙怀着身孕,上京城去找国王。但由于遭到仙人诅咒,结果失落了戒指,国王也完全忘却往事,拒绝接纳她。最后国王重新获得沙遗失的戒指,诅咒的魔力也随之解除,破镜终于重圆。此故事最早见于史诗《摩诃婆罗多》,但剧作家匠心独运,改造成充满诗意的戏剧,形象丰满,性格完整,塑造了印度古典美的的女性形象。它为迦梨陀娑赢得了世界声誉。在中国,自20世纪20年代起,有多种译本。50年代以来,中国先后两次上演此剧。

【穆罕默德】:伊斯兰教创始人。出生于麦加城古莱西部落哈希姆族的一个没落商人贵族家庭。610年开始在麦加传教,622年开始“徒志”迁往雅特里布城(麦地纳),并组建起穆斯林公社。624年他成功组织了伯得尔战役,大大提高了他的威望和扩大了伊斯兰教的影响。627年,他以掘壕坚守之策,挫败了麦加万人大军对麦地那城的围攻。630年率大军兵临麦加城下,迫使倭马亚贵族归顺投降。通过多方努力,最终使阿拉伯半岛上的各部落民众在伊斯兰教旗帜的引导下走上了建立统一国家的历程。

【伊斯兰教】: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由阿拉伯人穆罕默德于公元7世纪初在麦加创立。“伊斯兰”系阿拉伯语音译,原意为“顺从”与“和平”。伊斯兰教的经典为《古兰经》和“圣训”,二者同为伊斯兰教教义、教理、教法、伦理以及社会思潮、学说的经典根据和理论基础。伊斯兰教有逊尼派和什叶派两大派别。中国穆斯林大多属于逊尼派。

【阿拔斯王朝】:阿拔斯王朝阿拉伯帝国王朝。750年伊拉克大贵族阿拔斯夺取国内起义军的胜利果实建立了阿拔斯王朝(750-1258年),762年迁都巴格达。阿拔斯王朝旗帜尚黑,中国史籍称“黑衣大食”。阿拔斯王朝时期,帝国中心东移。最初的百余年内,由于对外停止征服,社会比较安定,使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政治也日益稳定,文化繁荣昌盛,是阿拉伯帝国的黄金时代。1258年,蒙古军攻陷巴格达,杀了哈里发,阿拉伯帝国最后灭亡。

【天方夜谭】:《天方夜谭》又名《一千零一夜》,是一部脍炙人口的文学名著。它生动地描绘了中世纪阿拉伯帝国的社会生活,色彩斑斓,形象逼真,是一幅瑰丽多姿的历史画卷。由于它具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流畅通俗的语言,奇妙的想象,对事物的鲜明爱憎和对理想的热烈追求,因而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古兰经》:伊斯兰教经典。伊斯兰教的教义、教规和社会政策都反映其中。共114章,6236节,记载了穆罕默德在23年的传教过程中所颁布的经文。其中内容包括:穆罕默德在传教过程中同阿拉伯半岛的多神教和犹太教进行斗争的记述;以信仰一神安拉、反对多神崇拜为中心的宗教信条;针对阿拉伯社会情况所提出的宗教制度和社会主张;为了传教需要而引用的一些流行于阿拉伯社会的故事和传说。因此,它不仅是宗教经典,而且是政治文献,是阿拉伯国家的第一部成文法典;既是伊斯兰教精神的神圣源泉,也是阿拉伯社会是政治、经济、司法、军事体制的理论基石。

《麦地那宪章》:伊斯兰教初期重要的政治、宗教文献.穆罕默德迁到麦地那后,便以此为根据地,把从麦加迁来的穆斯林(称为迁士)和麦地那的穆斯林(称为辅士)组织起来,建立了一个以共同信仰为基础的宗教社团“乌马”,即穆斯林公社。“乌马”的组织条例共47条,称为《麦地那宪章》。其主要内容是,在公社内不分氏族部落穆斯林皆以兄弟相待并相援助;公社内部禁止互相仇杀,如有争议须请神或先知予以调解;维护社会秩序,保障私人财产权,对非法侵害他人财产者,予以严惩;为信仰真主受害或牺牲的人,全体公社成员必须为之复仇,犹太部落在遵守宪章的条件下,准其维持原来的信仰,并和穆斯林—样受法律保护等。

倭马亚王朝 :661年叙利亚总督穆阿维叶夺取了哈里发的权位,开始了倭马亚王朝的统治(661—750年),定都大马士革。此后哈里发不再由选举产生,而由倭马亚家族世袭。传马亚王朝旗帜尚白,中国史籍称为“白衣大食”。倭马亚王朝初年,主要致力于镇压反对派,巩固统治。而后在“圣战”的口号下继续大规模的扩张。到8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形成,疆域横跨欧、亚、非三大洲。750年被国内人民起义所灭。






世界古代史(下)名词解释(一)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