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姆斯血液学Williams Hematology笔记-§1.1血液病患者的初次评估:病史和体检
参考书籍:威廉姆斯血液学/(美)Kenneth Kaushansky主编;陈竺,陈赛娟主译.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第一篇 临床评估
第一章 血液病患者的初次评估:病史和体检
摘要:
1.诊断思路:
首先——病史询问:病情、一般健康状况、遗传与环境因素、用药情况、营养状况、性生活
接下来——查体:皮肤改变、肝脾淋巴结肿大。(体检发现存在与之前考虑不同的疾病时,返回去继续询问病史)
继续——外周血和骨髓检查、影像检查、活检
2.思维:出现相应症状时,考虑原发性血液系统疾病与继发于其他疾病的血液学表现相鉴别。
一、需要血液学会诊的情况:包含原发与继发
1.红系:
1)Hb:减少(贫血)、增加(红细胞增多症)
2)血清铁蛋白
3)外周血出现有核红细胞
2.粒系:
1)粒细胞减少
2)粒细胞增多:中性粒、嗜酸性、嗜碱性、肥大
3.单核细胞增多
4.淋巴系:
1)淋巴细胞增多
2)淋巴结病
3)脾大
4)高免疫球蛋白血症
5.巨核系:
1)血小板:减少、增加
2)紫癜
3)出血不止
4)APTT延长
5)静脉血栓栓塞
6)血栓形成
6.血细胞:
1)全血细胞减少
2)血沉加速
二、病史采集
1.行为状态
1)意义:评估病人致残程度、是否耐受细胞毒性治疗、评估疗效
2)标准:行为状态分级标准、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标准
2.常见症状体征
1)体重下降:大多数血液病并不表现明显体重减轻(出现极度消瘦时的贫血不是原发)
2)发热:
(1)侵袭性淋巴瘤、急性白血病的早期表现
(2)化疗:毒性造成的造血细胞减少、免疫缺陷导致的感染
(3)不明原因发热应考虑霍奇金淋巴瘤
3)疲劳不适:贫血、缺铁
4)无力:
(1)局部身体无力:VitB12缺乏时出现患者下肢无力、伴麻木、麻刺感、步态不稳。
(2)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可出现外周神经病(肌电图明晰)
(3)三大恶性肿瘤(骨髓瘤、白血病、淋巴瘤)出现肢体虚弱:肿瘤的神经系统侵入
(4)长春新碱vincristine治疗引起脚下垂、腕下垂
3.特异症状体征
1)神经系统:头痛、感觉异常(外周神经病变)、意识模糊(恶性贫血、颅内感染、高热)、意识障碍(颅压升高)
2)眼:结膜多血质(红细胞增多症)、结膜苍白(贫血)、视觉模糊(血液粘滞性增高)
3)耳:眩晕耳鸣(严重贫血、红细胞增多症、高白细胞性白血病)
4)口鼻咽:鼻出血、嗅觉缺失(恶性贫血)、舌痛、巨舌(淀粉样变性)、牙龈出血、口腔干燥(MM的高钙血症)、吞咽困难
5)颈部:颈部无痛性肿大(淋巴瘤)、淋巴结触痛(炎症性:传单)
6)胸腔:气急心悸(贫血)、胸痛(肿瘤累及胸骨肋骨)、胸骨触痛
7)胃肠:食欲降低恶心呕吐(高钙血症、氮质血症)、腹痛、腹泻、呕血黑便
8)泌尿生殖:血尿、闭经、月经过多(缺铁)
9)背部四肢:背痛(骨髓瘤)、关节炎关节痛、骨痛、骨髓纤维化、下肢水肿
10)皮肤:
(1)缺铁性贫血:皮肤干燥、头发干而细,指甲脆
(2)恶性贫血:黄疸、苍白(柠檬黄)
(3)移植物抗宿主病
(4)霍奇金淋巴瘤:皮肤瘙痒
(5)ITP:瘀点瘀斑
(6)恶性肿瘤皮肤浸润
(7)镰状细胞贫血:腿部溃疡
4.用药史:处方药、自备药、替代药
5.化学物品接触史:职业史等
6.预防接种史:麻风腮疫苗,引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7.营养史:缺铁性贫血
8.家族史
9.血液病预防:识别遗传危险因素、预防性治疗、消除铅污染、产前诊断
三、体格检查
1.皮肤
1)苍白与潮红:
(1)皮肤颜色的影响因素——皮肤色素、通过皮肤毛细血管的血液(血流量、血红蛋白量)
(2)黏膜和甲床
2)发绀
3)黄疸
4)瘀点瘀斑:瘀点压之不褪色
5)表皮脱落:皮肤严重瘙痒症(抓挠导致皮肤表皮脱落)
6)腿部溃疡:镰状细胞贫血
2.眼:黄疸(巩膜黄染)、视网膜出血(贫血、PLT↓→火焰状出血)、静脉扩张(巨球蛋白血症:节段性静脉扩张)
3.淋巴结:触诊;触痛淋巴结(炎症)
4.胸骨触痛:白血病、骨髓瘤
5.脾脏触诊:两种体位(点击查看脾脏触诊方法)

6.肝脏:肝浊音界叩诊、触诊、影像学三者结合判断肝脏是否肿大
7.神经系统:
1)VitB12缺乏:神经性退行性变
2)白血病脑膜炎:头痛、视觉受损、脑神经功能紊乱
3)肿瘤引起脑脊髓压迫、肿瘤浸润
4)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感觉、运动神经病变
8.关节畸形:血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