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央视版水浒传增加的宋江和方腊议和的片段?
这个转自我在知乎的“如何看待央视版水浒传增加的宋江和方腊议和的片段?”这个问题下的一个回答 这段在原著中是有原型的,就是下面这段,钱振鹏和关胜的对骂:
先是关胜骂钱振鹏,然后钱振鹏再骂回去,然后关胜就破防了,动手了。为啥?可能是“倒去降无道昏君”这句话让关胜破防了,因为关胜是原著中唯一一个直接说出皇帝昏庸的人,钱振鹏这话骂到关胜的心坎里了,所以关胜破防动手。 很多新水粉都非常痛恨央水、痛恨方腊、痛恨央水的宋江,其实没有别的原因,就是因为央水批判的就是他们这种昏君的奴才。他们说央水的宋江是“天撅星”,屁股撅的高,而央水是批判“天撅星”的。而新水粉他们对宋徽宗这个昏君的屁股撅得不知道有多高。新水粉无一例外都是活脱脱的央水宋江。
新水粉他们痛恨方腊的原因也很简单,因为方腊造了他们主子宋徽宗的反。 《水浒传》原著作者对方腊军是充满同情的,书中确实多次说方腊残害百姓,但这只是古代的政治正确而已,水浒传的方腊篇其实充满了春秋笔法,比如,无论历史上还是小说中,童贯都是一个大奸臣,而童贯在方腊篇中却是一个100%的正面形象,对梁山鼎力支持,反而是央视水浒杜撰了童贯想和梁山抢功的情节“抹黑”了童贯,原著的童贯非但没有抢功,反而对梁山鼎力支持,征方腊的过程中也没有暗中妨碍梁山,也没有陷害梁山。在历史上是抗金的民族英雄的王禀,反而被作者塑造为了陷害阮小七的小人。作者在方腊篇都把“阴阳怪气”表现得如此明显了,那些新水粉却拿方腊篇的“方腊残害百姓”作为论据,来论证作者多么痛恨方腊,是多么的可笑啊。 在百回本中,梁山最后一次“秋毫无犯”是征辽的时候,在120回本中,梁山征辽、征田虎、征王庆,都有“秋毫无犯”,唯独征方腊的时候没有,因为作者是同情方腊军的(这个我后面会详细探讨为什么作者同情方腊军),作者这样写,就是说明征方腊时期的梁山已经失去了天道,所以才会损失惨重。在91回(或者120回本的111回),作者就写到,梁山大军进军的路上,百姓躲避梁山军,这就是作者暗示梁山失去天道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这一回中,作者写到,吕师囊和陈观都主动给方腊献粮,只看这一回,明显是方腊更得民心。当然,整个方腊篇看下来,梁山肯定比方腊更得民心得多,不过某些新水粉说梁山是纯粹的正义,方腊是纯粹的邪恶,这是完全不成立的。还有石秀和阮小七,只为了一艘船,就杀了百姓一家,还有桐庐县李逵等人杀人放火。所以作者其实在方腊篇中不停地暗示这是一场不义的战争。 好,现在开始论证为什么作者同情方腊军,作者出于政治正确,保命要紧,必须抹黑方腊本人,所以在方腊篇,作者反复说方腊残害百姓。但作者对方腊手下的南国英雄们从不吝惜赞美之词。比如被关胜十四五合轻松斩杀的邢政,被作者夸赞为“可怜南国英雄,化作南柯一梦”,邢政这个又没戏份,又被秒杀的酱油角色都是“南国英雄”,那么表现得比邢政英勇得多,牺牲也更壮烈得多的石宝、邓元觉、王寅、方杰等人,难道还不配称之为“南国英雄”吗?杀梁山好汉最多的石宝,按理说是最应该被碎尸万段的,但作者却让他自刎而死。王寅在秒杀了石勇和李云之后,被林冲、孙立等五人围攻而死,作者夸赞王寅道“可怜南国尚书将,今日方知志莫伸。”反而是被他杀的石勇和李云没有得到这个待遇。邓元觉被方腊这个猪队友坑了之后,没有任何怨言,仍然不抛弃,不放弃,战斗到最后的时刻,被花荣偷袭而死,我相信任何看过原著的正常人都会觉得邓元觉是一条好汉,堪称镜像的鲁智深。 作者如果真的像新水粉们说的那样,那么痛恨方腊,为什么会把方腊的手下塑造成这样的好汉呢?为啥在经常夸赞这些南国英雄们呢? 最后说明一点,我认为水浒传原著中宋江比方腊更正义,梁山比方腊军更正义,但我反对说梁山是纯粹的正义,方腊是纯粹的邪恶。我认为水浒传作者对方腊军是充满同情的。我之前做过一个视频论证过,《水浒传》原著中方腊只做了一件具体的坏事,而且这件事可信度还不高,大家可以去看看。 【为什么说《水浒传》原著中方腊只做了一件具体的坏事,而且这件事可信度还不高呢?-哔哩哔哩】 https://b23.tv/eJ5Zsk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