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6月2日【常识下午茶】

2022-06-02 13:27 作者:公考李梦娇  | 我要投稿

1.(单选)一女子在某快餐店就餐时要了杯水,喝下后发现竟是消毒水,随后噪子和胃部出现严重不适,经诊断患上急性糜烂性胃炎和胃痉挛。快餐店承担1500元的治疗费用后,表示只愿意再赔偿1000元,同时要求该女子签一份保密协议。对于该保密协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合同有效

B.合同无效

C.当事人有权申请撤销合同

D.当事入无权申请撤销合同

【答案】B

【三级知识点】法律-民法-合同法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合同法知识。

第二步,根据《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三条,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又根据《民法典》第四百九十七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该格式条款无效:(一)具有本法第一编第六章第三节和本法第五百零六条规定的无效情形;(二)提供格式条款一方不合理地免除或者减轻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限制对方主要权利;(三)提供格式条款一方排除对方主要权利。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六条第二款、第三款,经营者不得以格式条款、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排除或者限制消费者权利、减轻或者免除经营者责任、加重消费者责任等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不得利用格式条款并借助技术手段强制交易。格式条款、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含有前款所列内容的,其内容无效。本题中,快餐店要求女子签订保密协议,违背公序良俗,应属于无效合同。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

本题中的“保密协议”,既不属于《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对商业秘密的保护,也不满足《劳动合同法》中关于竞业限制或对商业秘密知识产权保密事项的使用场景,它不属于有法律效力的合同。

 

 

2.(单选)郎某、何某出于博取关注等目的,使用手机偷拍正在等待取快递的被害人谷某且将视频发布在某微信群,并谣传谷某出轨快递员,消息相继扩散到110余个微信群,引发大量低俗评论,影响了谷某的正常工作生活。二人的行为构成:

A.故意伤害罪

B.寻衅滋事罪

C.造谣罪

D.诽谤罪

【答案】D

【三级知识点】法律-刑法-刑法分则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刑法分则知识。

第二步,根据《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诽谤罪的立案标准:(1)须有捏造某种事实的行为,即诽谤他人的内容完全是虚构的。(2)须有散布捏造事实的行为。所谓散布,就是在社会公开的扩散。(3)诽谤行为必须是针对特定的人进行的,但不一定要指名道姓,只要从诽谤的内容上知道被害人是谁,就可以构成诽谤罪。(4)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必须属于情节严重的才能构成本罪。由此可知,题中郎某、何某的行为构成诽谤罪。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

A项:根据《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A项排除。

B项:根据《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二)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四)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纠集他人多次实施前款行为,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处罚金。B项排除。

C项:我国刑法并未规定造谣罪。C项排除。

 

 

3.(单选)某外卖平台在其App首页上展示了“1折券”的宣传,但在专区推广的商家和代金券,价格并不是1折。此举属于:

A.不正当竞争违法行为

B.合法市场竞争行为

C.垄断竞争行为

D.合法商业宣传行为

【答案】A

【三级知识点】经济-微观经济-市场竞争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市场竞争知识。

第二步,根据《价格法》第十四条,经营者不得有下列不正当价格行为:(一)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损害其他经营者或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二)在依法降价处理鲜活商品、季节性商品、积压商品等商品外,为了排挤竞争对手或者独占市场,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倾销,扰乱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损害国家利益或者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三)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哄抬价格,推动商品价格过高上涨的;(四)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五)提供相同商品或者服务,对具有同等交易条件的其他经营者实行价格歧视;(六)采取抬高等级或者压低等级等手段收购、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变相提高或者压低价格;(七)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牟取暴利;(八)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其他不正当价格行为。题中“1折券”活动属于虚假宣传,是不正当竞争违法行为。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

垄断竞争是主要市场形式的一种,在经济学中的概念为:无限趋近于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垄断竞争的明显特征是:①市场中具有众多的生产者和消费者,而且消费者具有明显的偏好,商品与服务“非同质”;②市场的进入与退出完全自由的;③各生产者提供的众多商品是有差别,但并没有本质区别。是现实生活中最常见的存在形式。

 

 

4.(单选)从计税原理上说,增值税是对商品生产、流通、劳务服务中多个环节的(   )征收的一种流转税。

A.新增价值

B.商品价值

C.商品价值量

D.新增价格

【答案】A

【三级知识点】经济-宏观经济-其他(宏观经济)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宏观经济知识。

第二步,从计税原理上说,增值税是对商品生产、流通、劳务服务中多个环节的新增价值或商品的附加值征收的一种流转税。实行价外税,也就是由消费者负担,有增值才征税没增值不征税。我国也采用国际上的普遍采用的税款抵扣的办法,即根据销售商品或劳务的销售额,按规定的税率计算出销项税额,然后扣除取得该商品或劳务时所支付的增值税款,也就是进项税额,其差额就是增值部分应交的税额,这种计算方法体现了按增值因素计税的原则。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

B项:商品价值是商品与货币交换时,一定商品量交换货币的多少。单位商品量交换货币的多少是单位价值(单价),非单位数量交换货币的多少是总价值(总价)。B项排除。

C项:商品价值量是指商品价值的大小。它也可以从两方面去理解,一是单位商品价值量,二是商品价值总量。C项排除。

D项:新增价格为干扰选项,D项排除。

 

 

 

5.(单选) 2021年前4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11.62万亿元人民币,其中,出口6.32万亿元,进口5.3万亿元,形成贸易:

A.逆差

B.顺差

C.平衡

D.赤字

【答案】B

【三级知识点】经济-宏观经济-国际经济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国际经济知识。

第二步,贸易顺差亦称“贸易出超”,是指各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出口额大于进口额的现象,一般表明一国的对外贸易处于较为有利的地位。2021年前4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11.6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8.5%,比2019年同期增长21.8%。其中,出口6.32万亿元,同比增长33.8%,比2019年同期增长24.8%;进口5.3万亿元,同比增长22.7%,比2019年同期增长18.4%;贸易顺差1.02万亿元,同比增加149.7%。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

贸易逆差亦称“贸易入超”,是指各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进口额大于出口额的现象,一般表明一国的对外贸易处于较为不利的地位。

 

 

6.(单选)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目前我国制造业所面临的问题不包括:

A.产业基础和产业链依然薄弱

B.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

C.生产要素约束不断强化

D.国家政策的约束

【答案】D

【三级知识点】经济-宏观经济-其他(宏观经济)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宏观经济知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我国制造业所面临的问题①产业基础和产业链依然薄弱。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核心基础零部件和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的自给率还不够高;底层基础技术、基础工艺能力不足,能源资源消耗强度和污染物排放强度较高;产业链总体韧性不足,在产品品种结构、自主品牌培育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部分产业仍处于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中低端。②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制造业同质化布局现象较为突出,部分地区缺乏科学规划,存在重复建设、低水平竞争、局部产能过剩等问题。③要素约束不断强化。长期以来,我国制造业发展依赖于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十四五”时期资源环境约束将更加趋紧,亟需彻底摒弃粗放式发展方式。由此可知,国家政策的约束不是我国制造业面临的问题。

因此,选择D选项。


6月2日【常识下午茶】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