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稿费】世界经济危机与历史大底

2023-08-26 11:50 作者:星话大白  | 我要投稿

这篇文章不做视频,但我觉得很重要,会对我过去3年很多观点进行总结分析。

另外,今天又到了月底提醒稿费的日子。

我不接软文广告,主要稳定收入就是靠读者的自愿赞赏,所以我是每月底会例行提醒一次稿费。

也不会频繁提醒,每个月就月底例行提醒一次,大家是否要赞赏,也是自愿原则,我不搞强制付费。

赞赏后也没有额外的付费内容,纯粹就是大家对我过去一个月文章的肯定。

今年因为增加了不少新读者,对我过往文章的情况不是太了解。

所以,今天文章我会对过去3年来,我对于“历史大底”,还有“世界经济危机”的观点,做一个梳理总结。

虽然有些啰嗦,文章也比较长,但也都是我的心里话。

(1)撕裂

今年我们网络舆论上,对于世界经济的态度,是比较撕裂的。

要么就是跟风美国媒体,大肆渲染美国经济已经摆脱衰退,甚至还有说美国经济已经处于过热状态。

要么对我们经济极度悲观,动辄就说我们经济要完了。

但世界经济危机不会厚此薄彼,不会我们经济要完,而美国经济就能过热。

当然,也不会说美国经济要完,而我们经济就能独善其身。

过去这3年,我一直强调,当前世界经济是高度全球化,如果爆发世界经济危机,谁也没办法独善其身。

所以,我虽然今年在分析国内经济形势的时候,是以心理按摩为主。

但我从来没有说我们经济很好,完全没问题。

我只是看不惯某些人一边吹捧美国经济,一边把我们经济说得马上要完一样。

我只是认为我们经济并没有那么糟糕,不代表我认为我们经济很好。

有些人总有些应激反应,看不得别人说美国经济不好,你一说美国经济不好,他马上就觉得你在说中国经济很好。

这是一种偷换概念。

作为一个4年前就在提醒世界经济危机风险的人,我怎么也不可能在这个时候去说经济很好。

但同时,我也不觉得我们经济已经糟糕到要完的程度。

德国制造业PMI只有39都还没完,日本连续22个月贸易逆差也还没完,我们自然也不可能完。

世界各国现在都到了比拼韧性的时候。

比拼韧性的意思就是,在世界各国经济都比较糟糕的时候,我们只要比别人好一些,就能多撑久一些,剩者为王。

这也是我为什么要去经常分析诸如欧洲、日本、英国、美国的经济糟糕。

我当然也知道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也不少,这是我过去几年已经分析过很多。

但要是其他国家比我们更糟糕,这并不是只有心理安慰,而是在这场世界经济危机里,我们就能比其他国家多撑久一些,这点是很重要的。

说白了,就是要熬。

所以,我是从4年前就开始提醒,未来几年可能要做好过“苦日子”的准备。

这其实更多就是一种预期管理。

(2)做好预期管理

我们只有做好预期管理,对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可能性有充分准备,这样如果真爆发世界经济危机,我们也会因为有提前准备,而降低损失,并且不容易患得患失,不容易一下子变得过度悲观。

而假如世界经济危机没有爆发,那自然皆大欢喜。

我也不希望出现世界经济危机,我也希望我们世界经济可以继续保持快速发展,这对我们都是有利。

但经济运行的周期规律,并不以我们主观意志为转移。

当前世界经济的运行,是明显进入到一个大周期切换的过程里。

面对这样的大周期切换,我们一定得做好预期管理,提高风险意识,才能增强我们抵御危机的能力和韧性。

反之,往往是对世界经济危机没有准备的人,特别是去年底对今年经济盲目乐观的人,往往会在今年因为巨大的心理落差,而一下子从盲目乐观,变成过度悲观。

现在美国是明显通过美联储激进加息作为号角,在对我们全面发起经济战、金融战、贸易战、科技战,这是全方位的超限战。

在当前“两军对垒”的关键时刻,士气自然是很重要的。

这也是我今年为什么要一直来跟大家做心理按摩,并去反驳那些刻意唱衰的声音。

但我也得强调一下。

我一直说的心理按摩,不是阿Q精神,不是报喜不报忧,而是做好预期管理,是丑话说在前头。

这是需要我们提前去正视风险,这样等风险爆发的时候,我们会因为有心理预期,就不容易悲观。

同时,好的预期管理,在下调短期预期的同时,会对长远经济的未来保持信心,而不是一味的看衰悲观。

这也是为什么,美联储不管怎么做预期管理,对于未来几年后的经济肯定是看好的,点阵图对于几年后的利率预期肯定是在2.5%。

大家一定要记住,我们做预期管理,不是为了看衰,不是为了悲观。

很多人做预期管理,容易变成“希望”变糟糕。

但实际上,我们是在希望经济变好的同时,做好应对经济变糟糕的准备。

这样,经济如果变好,我们也开心。

如果经济不好,我们也能有应对准备。

这会让我们不管经济变好,还是变化,都能处于一个理性、冷静的状态,而不是像网络舆论那样,动辄两极分化的极端情绪化状态。

我举个例子。

我们把拳头缩回来,是为了更有力的打出去,去抓住机会,强烈打击敌人。

而不是我们把拳头缩回来,变成打我们自己,这就本末倒置。

很多人说我现在怎么不说自己经济问题。

这是因为,我觉得现在舆论普遍唱衰的情况下,并不差我一个人去唱衰,反而缺我这样的人去跟大家做心理按摩。

不同阶段,要做不同的事情。

所以,我们做好预期管理,在对短期可能存在的风险高度重视的同时,也要对长远未来保持充足的信心。

这是我跟其他一些只会报喜不报忧的人最大区别。

因为我过去几年一直在提醒风险。

那么我现在自然有充足的底气,来跟大家做心理按摩。

这就好比,一个在股市里永远看多的人,在股市大跌后,还继续坚定看多,看似鼓舞士气,实际却会被骂得很惨。

因为他在股市狂热的时候,没有去提醒风险,反而忽悠人们进场,加码押注。

那么等股市下跌,人们再看他一味看多,自然会更加生气。

反之,如果一个人能在股市狂热的时候,去提前提醒风险,虽然这个时候,他需要承担巨大的压力,因为股市狂热的时候,人人都看涨,你去提醒风险,自然会被骂,别人要是因此踏空,就更加恨你。

但凡事有利有弊,等股市跌下来,跌到一个谷底时候,这时候你去做心理按摩,让大家不要恐慌,才更有底气,也比较不容易被骂。

这是我自己有亲身体会。

(3)教训

我最早是2019年8月,连续写了3篇万字长文,去跟大家系统性分析爆发世界经济危机的可能性。

后来,2020年3月,全球股市崩盘,当时让我一度以为世界经济危机爆发了。

当时我公众号才刚火,整个人也处于锋芒毕露的状态,过于自信,就十分笃定自己的判断。

不过2020年3月20日,美联储宣布无限印钞,当时我就低估了美联储无限印钞的决心,我当时怎么也没想到,美联储他怎么敢在两个月内,就直接扩表了3万亿美元。

但等我反应过来的时候,股市已经V上去。

那V上去后,风险已经加大了,我自然就不可能还去看多股市,只能继续提醒风险。

因为我知道美联储这样无限印钞是有强烈副作用的,未来必然会被反噬。

只不过,2020年7月股市狂热,我因为一直提醒风险,就被很多人骂,我的黑粉基本都是那个时候冒出来的。

这应该是我做自媒体5年来,最大的一次教训,我也一直作为一个反面例子,时不时就拿出来跟新读者剖析。

有些大V,通常只会说自己对的,自己预判错的,就视而不见,这种只是把自己塑造成神棍。

但我是反而会喜欢跟大家说一些我以前判断错的地方,吸取的一些教训。

这更多就是希望大家能多多独立思考,不要对别人盲信盲从。

这也是在不断给我自己提个醒,要戒骄戒躁,一定不能飘。

人一飘,准出事。

所以,我有时候感觉自己有点飘的时候,还会特意去看一些黑粉喷我的话,这样可以让我自己冷静一下。

我也只是一个普通人,虽然我一直努力去在文章里保持理性,但我也有自己的情绪,需要不断跟人性的弱点去斗争。

面对这个复杂的舆论场,我也是得如履薄冰,生怕不小心说错话,被人无限放大。我也怕有时候一不小心也会被带歪节奏。

所以,我是要不断的去自省,去看多方观点,来避免自己陷入信息茧房。

这也是我的文章,会给大家感觉比较理性,能比较平铺直叙,不那么情绪化的缘故。

人总是在不断总结和反思中成长。

2020年是我的起爆之年,也让我经历了两次飞到云端,又被砸回地上的教训。

但也是这些教训,让我现在更加沉稳,能让我更踏实的走得更远。

所以,在2021年1月,股市一路涨到3700点,当时市场最狂热的时候,我仍然顶着压力,写了好几篇万字长文,去跟大家提醒风险。

比如2021年1月13日的这篇文章。

当时这篇文章,我是很明确跟大家提醒白酒股、白马股的泡沫化风险,包括这种基金抱团的风险,同时我也没有只提醒风险,我也说了一些中字头大蓝筹存在严重低估的机会。

也就是局部泡沫化,但局部出现历史大底。

而随后这一两年里,很多白马股都是从高点出现腰斩的走势。

反倒是连续跌了好几年的中字头大蓝筹,过去两年走势都还不错,包括今年前几个月的中特估行情,但也让这些中字头大蓝筹,已经没有了低估机会,我已经不推荐这时候才进场。

包括整个2021年,我基本是从头到尾都在提醒美联储可能激进加息,货币周期会很快从超级宽松,变成超级紧缩周期。

这些观点,现在基本是应验了。

不过,过去这一年也有一些错判的地方,比方说,美股今年上半年的疯涨,确实是超出我的预期。

这也很正常,没有人能100%预判对未来,我有预判对的地方,自然也会有预判错的地方。

但至少,我觉得自己大方向上,目前来说还是对的。

我对于当前处于世界经济切换的大周期判断,包括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判断,现在回过头看,概率是在增大,而不是减小。

当然,除了判断方向之外,更难的还是精准把握爆发的时间点。

由于2020年的教训,我现在基本不会去猜底,也不会精确的说,哪个月会历史大底、是至暗时刻。

我是觉得,我自己既然没有100%把握,只是概率性预判,那就不要去把这些判断挂在嘴边,还是比较容易影响大家自主决策。

所以,我现在更多就只说宏观、只说方向,会更多去给大家多留一下独立思考的空间。

但如果到一些比较关键的时刻,我还是会第一时间去跟大家分析。

比方说去年4月底,还有去年10月底,A股两次跌破2900点的时候,我是都有去跟大家提醒机会。

只不过这个机会,我认为还不是太有把握,还不是历史大底,所以我顶多也只是建议大家可以考虑定投宽基指数基金,并不建议大家去重仓抄底。

(4)历史大底

我是一直跟大家强调,我是面向普通人写文章,我的读者很多是没炒股的,我需要为他们负责。

股市毕竟是一个高风险的地方,有八亏一平一盈定律,绝大多数人最终亏钱的概率更大。

所以,除非是有一个足够确定性的历史大底机会,我是不会轻易去建议普通人进场炒股。

哪怕有历史大底的机会,对普通人来说,也只是增加赚钱的概率,而非一定赚钱。

比方说,2018年在2449点进场的人,如果没能在2020年7月及时获利了结,甚至可能在2021年1月亏在3700点。

因为现在股市的个股数量太多,已经超过5000支股票,资金被严重稀释。

所以,我3年前就建议大家,别碰个股,要也只是定投宽基指数基金就好,比如沪深300。

A股个股数量太多,还有产业资本、大小非大量减持套现的问题,是我3年前就说过很多次了。

这种情况下,我自然不会轻易去号召大家抄底。

我觉得像前段时间,某个人高调入市,就是很不负责任的行为。

因为面向普通人,会影响到普通人的时候,一定要足够保守、足够谨慎,不能只说收益预期,而对风险丝毫不提。

股市是一个高风险的地方,进入股市不先考虑风险,而只考虑收益,这跟让人进场送钱是没啥区别。

所以,我希望大家要能理解我的谨慎。

老读者也都知道,我从3年前一直说要等历史大底,等到了现在。

我并没有让大家一定得陪我一起等,当然我也知道有不少人是陪我一起等,我很感激大家的信任,但我也希望大家是基于自己独立思考,做出这个决定。

等历史大底,并不是说历史大底一定会来,或者一定会在某个具体时间来。

我只能说,假如出现历史大底,我是会及时去第一时间跟大家提醒。

只不过,我一定要等到一个有足够确定性的机会,我才会去跟大家提醒历史大底,而不是像最近某个高调入市的人,去在半山腰就怂恿人进场炒股。

同样一件事情,在不同时间,不同空间去做,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

你在半山腰去号召人抄底,等跌到谷底,你会被人骂死。

这是作为公众作者的压力和责任。

这就要求我的足够保守谨慎,大家自己操作的时候,并不需要像我这么保守谨慎,如果觉得自己技术还不错,完全可以按照自己想法来。

我只能说,大多数没炒股的人,最好还是能多参考我的意见,毕竟我也是2007年就进入股市的老股民了,经验多少还是有一些。

我的谨慎保守,是适合绝大多数人普通人。

最近股市跌得比较惨,又有不少人跑来问我,历史大底是不是来了。

我的看法是,现在股市的风险,至少是比4月份3400点的位置,要低不少。

像沪深300指数,也都基本快跌回去年10月的低点。

我在去年10月建议大家可以考虑定投的时候,也有建议如果股市涨上去,可以先暂停定投,等股市跌下来,再继续定投。

这是为了避免股市在高位长期横盘的时候,在高位定投太多,把持仓成本提高太多。

所以,今年4月有人问我还能不能定投,我都是建议可以先暂停。

现在股市又跌下来,其实这个位置是可以考虑继续定投。

定投是比较适合在大的下跌周期里持续布局,这样等股市转入上涨周期,就可以长期持续定减,获利了结。

但定投有几个需要注意的点:

1、不要定投个股,因为现在个股暴雷太多,定投个股容易越跌越买,越买越死。

2、只能定投宽基指数基金,不要定投产业基金,因为现在产业基金经理水平参差不齐,所谓明星经理操作起来跟散户也没啥太大区别,波动太大。

3、定投一定要分大周期定投,比如把手里准备拿来定投的钱,分到起码两年的周期里定投。

假如你只定投两三个月,就把手里资金打光,那就不叫定投,成了梭哈。

4、某宝的程序化定投里,有一个“智能定投”选项,我建议最好是勾起来。那个智能定投的意思是,在指数高估的时候,会自动暂停定投,等指数下跌,转为低估的时候,才会继续暂停定投。

这样就可以避免我们在高位的时候,定投买入太多筹码。普通人如果区分不清楚如何判断指数高估低估,就可以把这个智能定投打勾,比较省事。

当然,如果你能判断股市高估、低估,可以自己手动控制,当股市涨太多时,就把定投暂停。等股市大跌一波后,再把定投开启。觉得涨到自己盈利目标,就持续定减,这样的操作模式,不能让你一夜暴富,但至少每年可以有一个稳定收益。

这波A股大跌,我也有及时去跟提醒风险。

我在8月3日,看到那篇很离谱的说,让居民通过股票基金赚到钱,来促消费。

我就实在忍不住,就在8月4日写了篇文章反驳“牛市促进消费”。

当时我在这篇文章里,是明确提到,“今年A股大概率也只有波段行情,没有所谓全面牛市行情。“

我甚至都直接说,“要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该获利了结的时候,就得及时获利了结,别贪,别总想着有牛市,省得老坐过山车。”

这对现在的我来说,基本是最极限的提醒了。

我是不可能按着大家的手去操作,提醒到这个程度,已经是到了我的极限。

总不能让我说,赶紧卖,那样万一股市当时又疯涨一波,我就得跟2020年那样,被人骂死。

我现在是尽量少不去涉及具体操作的提醒,只说大方向。

但该提醒的风险,通常到了关键节点,我还是会提醒。

但我并不能保证自己一定对,所以大家最好是能把我的风险提醒,当做保险丝,能在关键时候发挥作用就好,并不用完全按照我的看法去操作。

本月初,没有及时控制好仓位的人,我觉得现在也别恐慌割肉了。

虽然现在是市场开始恐慌的时候,但我反而就比较兴奋了。

我投资一个原则就是从不空仓,也不满仓。

我再看多股市,顶多80%仓位,我再看空股市,也会有20%的仓位。

这是为了避免自己错判的时候,会陷入完全被动的状态。

这是股市生存之道,要学会控制仓位,才能控制风险。

人都有错判的时候,我们总是习惯性的让自己操作符合自己预判对的时候,但我们真正操作的时候,也需要更多去考虑错判的风险。

去年A股在4月和10月,两次跌破3000点的时候,我都是把仓位从20%,加仓到30%。

然后在大盘涨回3400点的时候,我就又都减仓回20%。

我是打算,这次大盘如果又跌破3000点,我就继续加仓回30%。

所以,连我这样长期看空股市的人,都开始准备小比例进场,我觉得场内还在熬的人,至少不要在当前这个位置去恐慌割肉。

其实过去两年,A股这种波段行情,有一个比较确定性的操作,就是跌破3000点买,涨回3400点就获利了结。

你别考虑短时间的套牢,或者卖飞,只赚自己预期内的钱,不贪,那么至少是一个可以大概率赚钱的机会。

去年4月和10月,大盘两次跌破3000点,我虽然是建议大家可以考虑定投,但我也一直强调,这里还不是我认为有足够确定性的历史大底机会。

我去年也跟大家详细分析过,历史大底可能的形态是很多的,即有可能是一个足够低的尖底,也可能是一个足够漫长的磨底。

尖底,是用空间换时间。

磨底,就是用时间换空间。

所以,我在去年大盘两次跌破3000点的时候,都跟大家强调,要做好至少磨底两年的准备。

现在来看,这个判断也基本正确。

磨底的意思,并不是说大盘就跟一条心电图直线一样,完全没有波动。

而是指,大盘会在一个较大的空间范围内,来回波动震荡,这其实也是一种磨底的标准形态。

所以可以说,从去年4月份到现在,这1年半的时间里,大盘其实都在磨底周期里。

我个人是预期,在我们完成那件历史大事之前,A股整体会保持这种磨底+波段行情。

中间有可能会穿插一波直奔3700的中等规模行情,但不会在完成历史大事之前,去贸然发动所谓全面牛市。

只有完成历史大事之后,才会根据我们完成的情况,去有不同的概率出现全面的牛市行情。

在我们完成历史大事之前,我对A股的定位,更多是布局期,而非收获期。

大家如果能做好这个预期管理,那么在股市里可能就会比较游刃有余。

所以,你问我现在是不是要出现历史大底,我是不能给你一个肯定的回答。

我只能说,等历史大底走出来时,我会第一时间去跟大家提醒。

这个历史大底并不一定说空间有多低,更多还是需要时间慢慢熬出来。

虽然很多人说我只会看空股市,说我太悲观。

但我是一个骨子里很乐观的人,对于股市我也不是盲目看空。

比如,2018年10月,大盘跌破2500点的时候,我也是坚定喊出可以闭着眼睛抄底。

只有这样有足够确定性的历史大底机会,我才会这样喊。

我把拳头缩回来,是为了能更有力打出去。

所以我是一直在耐心等待一个有足够确定性的机会。

我也不确定我能不能等到,反正等不到我也不会有什么损失,要是等到了就出手。

我自己是一直还保持比较平和的心态去等。

现在虽然还没有到我认为的历史大底机会,但A股3000点以下,是我一直认为的低估值区间,至少机会要大于风险。

虽然我是不建议普通人当前进入股市,也不建议大家贸然重仓抄底,但至少还一直持有仓位的人,别在3000点以下割肉。

还是要做好预期管理,保持好平常心,等一波反弹行情后,再找机会控制好仓位。

我们需要明白,在投资这件事情上,我们更需要反其道而行之。

市场狂热的时候,就要更重视风险。

市场恐慌的时候,反而要去察觉机会。

所以我从2018年写文章以来,其中一个核心思路就是用理性思维,去给情绪化的舆论做中和。

环境狂热时,我就提示风险,泼冷水。

环境恐慌时,我给大家做心理按摩。

我倡导的是理性思考,重视风险。

做好预期管理,要能正视自身问题和风险的情况下,仍然对我们长远未来保持信心。

这样我们面对任何风险和问题,都能以比较冷静去应对。

理性平和的心态,才能帮助我们走得更长远。

现在的舆论十分情绪化,我觉得还是比较需要理性的声音来稍微中和一下。

对于股市、对于经济、对于疫情,我在分析各类话题的时候,基本都是秉持这个理念。

我认为这样才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实质性帮助,这也是我写文章的初心。

今天文章比较久违的写了一堆啰嗦话,但也都是我的心里话。

而且涉及到股市,我总得把话说全,不然总有人会曲解我的原意,并且自己误操作后,还会全怪到我头上。

所以,请大家理解我的啰嗦。

现在经济大环境不景气,我知道很多人也都在辛苦的熬。

但越是这样艰难时刻,我们越要团结,我们在熬的时候,一定不要让心中那团希望之火熄灭。

这样我们熬起来才有动力,并且一旦机会出现,才能及时把握住。

一个只会悲观的人,是很难把握住机会的。

但只会乐观,也容易忽视风险。

我们不要做只会乐观,或者只会悲观的人,要学会判断周期,顺应周期趋势,在不同的阶段,去合理变化悲观和乐观。

所以,要做好预期管理,重视短时间风险,但对长远未来要保持乐观。

我也希望能通过我的文章,去和大家一起坚守,一起熬过这个经济低谷周期。

现在经济不景气,大家每个月自愿赞赏也不用多,每个月1元即可,我也不想额外增加大家负担,这个讲究的还是聚沙成塔。

不过这里充电最低是只能2元,大家可以到“大白话时事”公众号,或者“星话大白”公众号,随便找一篇文章赞赏1元作为过去一个月的稿费。

在这里直接充电也可以,不过我建议苹果用户最好还是去公众号赞赏,因为充电会被扣30%苹果税。公众号赞赏不会被扣苹果税。

大家就相当于是每个月自愿赞赏1元,在我这里开通免广告版。在我这里看视频,保证不会视频看一半,突然插入广告,影响观看体验。也不会出现动态广告,给大家带来骚扰。

另外,我不搞强制付费,不赞赏也没事,能捧个人场,平时视频能帮我点赞投硬币,我就很感激。

过去这3年多,我都是靠这种读者自愿赞赏的模式,有比较稳定可观的收入,足够养活我一家人。

所以大家不用担心我不接广告,哪天做不下去。

不接广告这条路,至少我是走得通的。

虽然接广告确实可以赚更多,以我公众号的阅读量,我要是接广告,一个月起码能多十几万的收入。

但我更喜欢这样跟读者建立起良性循环,我自己认为这样的模式才能走得更长久,这样就不会依赖于资本,不用看广告商的脸色,能让我时刻记住,读者才是我的衣食父母,这样我才能保持初心,坚持写好文章和视频。

这也是我对自己的一种鞭策,连高额广告收入的诱惑,我都能拒绝,那么我自然就不容易被其他诱惑带歪。

也多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

本文作者:星话大白。

【稿费】世界经济危机与历史大底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