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乱年代,我爷爷的一段惊心动魄的经历
我总觉得,生活在动乱年代的老一辈人,都有很多令人啧啧称奇的经历。你们家的老人有讲过什么惊心动魄的故事吗?
我的爷爷生于1924年,在他十五六岁的时候,正值抗战时期。这天傍晚,他刚从学堂放学回来,走在乡间的小路上。那时候,交通不发达,从村子到学堂有六、七公里的路程,全靠走路。所以,我爷爷每天都是早早地挎上布包、提着一壶玉米粥就出门了。
夕阳西下,风吹树动,阳光把爷爷的影子拉得老长老长。爷爷一边哼着小曲儿,一边思考今天先生教的内容。行至一半,突然从旁边的土坡上跳下两个人影。
仔细一看,是两个身高跟爷爷相近的男人。只见他们穿着破洞的粗麻衣,光着脚,皮肤黝黑,身形消瘦。这可不就是两个农民的样子嘛。
可是,其中一人从身后慢慢地摸出了一把土铳。
土铳,在我们那里,就是以前的人自制的打鸟火器。精准度不高,距离稍远一点就难以击中目标,而且声音还特别响。往往是鸟没打中,反被巨大的响声吓跑了。
抢劫!这是爷爷的第一反应。可是,一个十五六岁的孩子,有什么好抢的。再说了,我爷爷当时穿的衣服,跟这两个人比起来也没好到哪里去啊。同样的破洞粗麻衣,脚上踩着的也是一双露出脚趾头的布鞋,无非就是肩上挎了一个装有书本的布包,鼓鼓的。
“把你包里的黄金拿出来!”拿着土铳的男人说道。紧接着,便缓慢地将土铳对准了我爷爷。
啥?黄金?哪来的黄金?爷爷被问得一愣一愣的。
“我说,把你布包里的黄金拿出来!”拿着土铳的男人不耐烦了。
“没有黄金,没有黄金。包里是我的书本,我刚从学堂回来。”爷爷摆了摆手,一时就慌了。
听到爷爷这么说,拿着土铳的男人并没有罢休,连忙示意身边的同伙去把我爷爷的布包抢过来。
看着同伙走过来,爷爷把装玉米粥的水壶丢在地上,然后两只手紧紧地抱着布包,又下意识地往后退了退。“你别动!把布包给我!”同伙大声喝到。
说罢,同伙便朝着我爷爷的方向扑来。同伙刚要伸手抢过布包,爷爷一转身,失手了。
见此情形,同伙恼怒,一脚便将爷爷踹翻在地,然后再扑到爷爷身上,生拉硬拽地扯下了布包。得手后,又往爷爷的脸上结结实实地招呼了一拳。
同伙抱着布包快速地跑向土铳男人。见状,土铳男人也开始往后跑。黄金到手,快撤!
可是,就在两人跑了没多远,突然听见一声“丢哪嘿”,随后又看见土铳男将爷爷的布包狠狠地摔在地上,里面的书本也掉了出来。不解气,又狠狠地踩了几脚。
此时的爷爷也缓慢地爬起身,揉了揉脸,拍了拍身上的灰尘。小声嘟囔到:“都说了是书本,你们非说是黄金。”
土铳男狠狠地啐了一口,突然目露凶光,转过身,举起土铳,没有一丝犹豫,朝着我爷爷的面门就是一发子弹。
“砰”一声,爷爷应声倒地。两名歹人见状,也不敢久留,往土坡上爬去,逃走了。
疼,撕心裂肺的疼!爷爷倒在地上,捂着伤口,疼得哇哇大叫。鲜血不住地从指缝中渗出。
万幸的是,土铳男离爷爷的距离较远,加上土铳的精准度本就不高,子弹只是打中了爷爷的下巴,捡了一条命!
血一直在流,地上的泥土也被血水染红。此时,更没有路人经过。怎么办?
爷爷只能挣扎着爬起身,把上衣脱了下来,卷成一团,死死地按压在伤口上。紧接着,又缓慢地朝前走去,捡起掉在地上的布包和书本,强忍着疼痛,一步一步地往村子的方向挪去。
不知过了多久,天已经黑下来,爷爷还没到家。
只是在这时候,前方来了几个人,为首的正是太爷爷。他见爷爷这么晚还没到家,就带着几个人寻了出来。没想到,真的是遇到事了。
看着爷爷那件被血水浸湿的衣服,太爷爷更外的心痛,一把将爷爷抱起,往家里跑去。
因此,在我印象中,爷爷的嘴巴有点歪,下巴处有一道长长的伤疤。这是那个动乱年代的一个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