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辽河故事㉘丨茗香氤氲茶未凉

2022-05-30 18:38 作者:营口有礼从我做起  | 我要投稿

开栏话


衔山拥河向海,地理催生历史。


大辽河在营口向西注入渤海,这在中国较大的河流水系中是个特例。有史以来,营口都以积极拥抱以商业文明为代表的河海文化而别具一格。


城拥大辽河,依河而兴的城市向海发展,向海发展的城市因河灵动。站上新的时空节点,营口举起“河海文化”的望远镜,把河海文化的“根”和“魂”体现和贯穿于城市建设全过程,打造有品质、有温度、有活力、有灵魂的城市。


知其所来,方知所去。营口新闻传媒中心推出大型全媒体系列报道——《辽河故事》,邀您一同,在过往中细品属于未来的滋味。


近代营口,成为东北地区的水上门户,各地客商纷纷登陆,在大辽河岸边建货栈、开店铺,营口随之成为东北重要的商贸金融中心。


南北往来的商船,让松辽平原的粮食销往南方,也从南方带来当地的土特产和日用品,其中就包括茶叶。


营口的茶叶年吞吐量巨大,茶叶市场十分繁荣,全国各地的名茶由营口的茶栈代理销售。至此,营口作为近代东北茶叶集散地的商业历史就此展开……



茗叶飘香老码头


茶最初作为药用,后来发展为饮品。然而从古至今,中国的东北地区向来不产茶。


历史上,东北地区消费的茶叶都是从南方的安徽、浙江、福建等地海运抵达东北的港口,再行销至广袤的内陆地区。营口的茶叶贸易,兴盛于清朝乾隆年间。随着19世纪中叶以后的对外开埠,南北海上茶路更为热络。到了清朝末年,营口万顺魁、兴懋长、华泰昌、祥泰生、兴茂栈等五家本土茶商最具实力,来自安徽、浙江、江西等产茶地的茶商字号数不胜数、会集营口。



(码头工人正在将南方运来的茶叶卸货)


南北茶商在营口开设茶栈,每年的贸易规模达到一千万斤,以绿茶、红茶为大宗。烘青、毛峰、大方、龙井等品类绿茶可直接销售,也能与茉莉花、玉兰花、玳玳花、珠兰花拼合,窨制成各色花茶。


营口的茶栈共分三种类型:一是单纯经营茶叶;二是主营茶叶,兼营杂货;三是主营药材,兼营茶叶。茶栈的经营方式主要是代理销售和自营:南方的茶商收购茶叶后运至营口,委托茶栈代理销售;自营则是熟悉南方茶情的营口商人,直接在产地收购,烘制、窨制后发往营口。



一些“道行深厚”的茶栈,不仅是赚差价的中间商,还是融通流动资金的信用机构。客商遇到资金周转问题时,可以用茶货抵押,通融缓急。因为能为外地客商提供种种便利,茶栈深受欢迎。


往事如茶历浮沉


民国四年,也就是1915年,山东蓬莱商人在营口西大街路南开设茶栈,经理人叫刘世洪,字号为“泰顺祥”,为营口的茶货贸易增添了活力。


如今位于辽河老街终端路南的泰顺祥遗址,建于1929年。这是个营口城建史上浓墨重彩的年份——清末以来,西大街很狭窄。最宽处仅两丈多,民国中期,市政当局两度拓宽街区、整修道路,到1929年道路增宽一倍,使得路南的商业用房重新规划、重新建筑,如今老街上一大批代表性建筑都是那一年的产物。



(泰顺祥旧址)


新建的“泰顺祥”,两层青砖砌筑,洋门脸儿装饰、水泥罩面,传统建筑基础与西方“巴洛克”建筑艺术相融合,是当时自由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生机勃勃的一个缩影。


坐拥东北货物吞吐集散的大门,泰顺祥每年购销茶叶三万件,每件约120斤。茶栈内有仓库、旅舍,有负责贷款、汇兑的账房,南北客商在这里品茶歇脚、交流信息。泰顺祥的分号“泰顺同”也一并开了起来,紧邻远近闻名的“大屋子”“瑞昌成”,借其便利,在主营茶叶的同时,兼营药材与杂货。



(如今的泰顺祥内部依旧保留着旧时的装修风格)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千方百计侵占东北茶叶市场,强行推销日本茶。到了“七七事变”后,日本利用台湾茶排挤南方茶叶,加上关内外交通受阻、汇兑受限制,南方北上的茶货几乎绝迹,泰顺祥的销售额不及之前的三分之一。


与台湾茶的涌入相伴随的,是台湾茶的经营中心从营口转移到大连,营口作为东北茶货集散地的地位随之不复存在。在南方货源稀缺、日方机构垄断等多重困境下,营口茶栈到伪满后期已荡然无存,大宗茶叶在营口集散的景象就此落幕。


茶添新香声满楼


2012年10月6日,营口泰顺祥茶庄重新开业。老建筑修葺、老字号回归、老业态还原,共同促就了老曲新唱、老茶飘香的文化景观。

如今的泰顺祥,不再是销售茶叶的茶栈,而是颇具特色的休闲茶馆,更是营口曲艺的重要展演地。



茶馆内的装修不仅承袭了老字号风韵,古色古香,还为客人展示传统茶道、售卖传统“老八件”点心。从大碗茶到琥珀油茶面、四季特色茶……皆按传统工艺制作。



(春夏秋冬四季特色茶)


到了晚上,老茶馆就成了远近闻名的曲艺园子。出生在营口的评书表演艺术家单田芳在2015年、2016年两次来到这里——这也是他收第四十位弟子的地方,他在这里叮嘱后生晚辈“守住营口的曲艺阵地”。



泰顺祥网罗营口多位西河大鼓、快板、相声、评书艺人,每晚的上座率大多会超过七成。观众不仅有本地人,还有专门从大连、盘锦等城市来的曲艺迷。泰顺祥以“角儿好、茶好”的特点迎四方宾客,逐渐成为营口曲艺茶馆的文化品牌。


华灯初上,品大碗茶、赏传统曲艺,长袍马褂、妙语连珠,老腔调伴着叫好声从茶馆传出,百年辽河老街平添新活力。


百年之前,茗叶飘香老码头,见证一座城市商业史的兴衰;百年之后,茶添新香声满楼,诉说着一座城市的温润与包容。


如今的营口,犹如一座被茶汤滋养的城市,营口人的生活就在这份润泽与惬意中浸出品质、泡出味道……

辽河故事㉘丨茗香氤氲茶未凉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