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届毕业生自嘲:别否认!我们就是最惨毕业生
01当毕业遇上疫情
年初的时候,我满是憧憬,目标也是定了一个又一个,减肥、看书、论文、烹饪......
实际上:减肥不成、看书不成、论文不成、烹饪不成。
甚至还被老妈从早数落到晚,理由都不带重样的。从刚回家的“亲亲宝贝”变成了“什么时候开学。
家务已经不能维持我们那一点点微薄的亲情了,开学成了我最大的奢望。
现在瞧瞧,磨人的还不只是开学这一茬,国家线、复试线、offer、HR的回复、论文的进度、导师的反馈,想想哪个心里都是一阵寒意。
2020年已经过去1/2,送走了春天,夏天都来了,距离毕业的日子越来越近,自己未来的选择却充满着不确定。
02-别人的人生羡慕不来
每年到春招秋招毕业季就能从媒体上或者周围同学朋友口中听说哪个人搞了个什么,一年挣个几十上百万不成问题;
谁平时普普通通却拿了哪个大厂的offer,月薪一万+了;
还有谁做生意创业去了,手下已经管理了小几十个人;
就是普通的打工仔也是吃穿不愁,而我还在为毕业论文发愁。
别人的人生处处是机会,伸手一抬就能得到机会,在毕业关卡,如果不能得到一份满意的offer,以后处处落于人后。
然后我也满心欢喜的去各大求职网站寻一份工作,却发现四大招聘网站的现状是:
BOSS直拒、前程堪忧、失联招聘、58不行。
高校2020届毕业生就业困难重重,甚至在就业第一关上就出现了问题,简历投不出去!
网友吐槽:
“因为投简历无人回信,特地测试自己是不是停机了的2020届毕业生”
“投简历投的想吐,有人说今年投15份才能换来一次面试机会!害,太难了”
“网上投简历,基本信息个人履历填到想吐。”
网投简历的痛苦不少人都体验了一遭,投递,然后石沉大海;投递,面试又被拒;实习,仍然被拒绝......
所以越是这种时候越是要冷静,认真对待每一次投递、面试。
大学同专业的一个女孩子,还是室友,是无话不谈的小姐妹,在我忙着实习、做简历、面试的时候,她忙着考研初试,颇有那种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气场。
然而认真备考的她正好挂在了专业线上,如此信心满满却还是失败,复试科目相对而言又是没有把握的,估计也是复试无望。
不想二战的她开始了漫漫求职路,没有实习经历的她很难在短时间内找到合适的工作,之前聚餐的适合聊到工作的去向,她说“只要有公司要我我就干。”
昨天天在我正式第一天上班的时候她给我发了个信息,“有公司提出面试邀请了,求祝贺哈哈哈哈。”
然而没等我祝贺,她先给我发了信息说面试官问了两个问题就说不怎么合适。我一听这不就是直接拒绝嘛。
不过很多事情短期内都很难有结果,先从改变自己开始吧!
03-比等待更重要的是行动
1、提升职业能力
与其忙于拿到大厂offer,其实不如养精蓄锐、沉淀自己,等看到真正的希望后再去全力一搏。
而且大厂在目前情况下还是看学校、看学历的资历,普普通通的我们当然要在能力上狠下功夫。
2、规范自我认知
根据BOSS直聘研究院公布的数据,今年高校毕业生的平均薪资达6139元,非双一流的也达到了5838元。
在竞争激烈的应届生求职市场上,学生期望薪资居高不下,而企业的能力要求却是增多的。
3、广扩应聘渠道
首先就是企业官网,很多公司会将自己的招聘信息在官网发布,大家没事常逛逛;
还有一个就是熟知的第三方网站平台,智联招聘、BOSS直聘等等;
此外在微信公众号、知乎上也时常能看到招聘信息,像特定行业招聘的传媒招聘汇,地区招聘的北京招聘信息;
最后如果有在大厂的师兄师姐朋友,还能有机会得到内部消息、内推机会,成功的概率会更大。
04-路就在脚下,不会走而已
今年是一个特殊的毕业季:毕业生人数达874万,同比增加40万人,而且今年应届生春招求职人数同比增加56%,但是招聘需求却减少了22%。(数据来源于教育部5月12日新闻发布会)
市场、销售、研发、生产、服务、财务、人力、行政,岗位很多,需要我的却少。
今年如此艰难,引无数毕业生竞折腰!
这届毕业生惨吗?惨!毕竟是最难就业季。但是年年都是最难就业季,都最难了十多年了,而且似乎这个现象也不会那么快缓解。
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各大职业网站疯狂招人,但是不少公司却招不到人。
事业单位、机构扩招、国企扩招、教育市场、医疗市场,就是在疫情之下快递员外卖员都在招聘。
惨的只是那些能力层比较靠下的或者是信息闭塞的毕业生,毕竟大部分2020届毕业生早在去年秋招,已经将offer收入囊中。
对于剩下这部分毕业生,国家也出台了大量的优惠政策促进就业,包括考研扩招,提供更多工作岗位,甚至延长他们应届毕业生身份。
现在就是看脚步是不是能跟上,对于无准备的人是史上最难,而已经着手准备的人今年则是机遇。有什么理由说招聘市场不行呢!
归根结底,是人不行。史上最难,难的不是工作而是你自己而已,所以努力提升自己、沉淀自己吧,之后你会一往无前。
最后,希望同学们都能拿到off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