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小镇做题家的上岸之旅|北京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学硕)经验贴

2023-08-18 20:18 作者:文思不冻电影考研  | 我要投稿


写在前面

写在前面

同学们好!我是『电影研习社』的主理人:文思不冻

今天我们邀请到的是一位一战顺利小跨上岸北京师范大学的非艺考生、非艺术学类本科同学,有想要报考北师大,或是其他综合类大学的同学,可以来学习一下这位同学的经验。

经验贴正文

1. 基本信息

关于我与北师大

最初决定考北师大,是看到了北师大戏剧与影视学的学科评级,加上当时的一些个人原因想留在北京读书,北电、资料馆、艺研院这些地方的影视学科实力都很强,但对我这种非艺考生、非艺术学类本科的小镇做题家来讲跨度太大了。相对来说,北师更能提供给我综合性大学的平台、学历的提升和不错的学术氛围,以及离资料馆很近的地理位置!(虽然比不上资料馆的研究生,但骑车能10分钟到达已经很让人满意了。)

我本科在新闻学院,从新传到戏剧影视,跨考了,但又跨得不多。我的同学里戏文本科考研的很多,但跨考的也不少,本科学小语种、新传、哲学、汉语言、工商管理的都有,北师对此还是很包容的,所以跨考的同学也不必忧虑过多。

2.初试专业课分析

关于参考书怎么读

因为我是跨考,所以很多东西都是从零开始学的。北师戏剧与影视学考研的重点是电影史论,所以最先接触的是关于电影史的书籍。最初读书不要贪多,通史类的书籍选择一两本有权威性的书籍精读,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推荐李少白的中国电影史王宜文的世界电影史,港台电影史可以参考周星老师那本书中的港台部分,读完基本上就可以对中外电影史有一个了解了。

关于电影理论与批评的书,选择也很多,推荐戴锦华和陈晓云的两本。其实北师关于理论的考察,从真题来看,很少局限于细节,也不偏门,并非备考的难点。大纲上还有一块影视美学的内容,基本没有直接出过题,有时间的话针对性地去读史可扬老师的书,做到心中有数即可。

广电参考书选择就让人非常头大,因为读这些书的时候你会发现,哪怕作为教材,它们的内容也太老旧了,很难从中提取出对当下有价值的内容,所以如果你决定硬着头皮去读这些教材的话,建议抱着一颗寻找名词解释的心。至于简答和论述,还是建议根据真题拓展,多读一些期刊文章。

书是读不完的,我备考初期就经常在学校图书馆那几个J9xx开头的架子上扒拉,看到一本书就想把它吸收进脑子里,但能读的书太多了,如果时间充裕能多读书自然是好的,但时间不够,我只能把那些书放在初试之后。如果9月开学还在大量地、完本地去读参考书,显然就有点来不及了。

所以关于参考书,一定要有选择性地读,从中提取能被你吸收的内容,把书读薄了之后就可以只停留在自己的笔记上了。或者你不愿意自己做笔记,选择买别人整理好的笔记也可以,选择适合你的方式即可,因为不管是你的笔记还是别人的笔记,无非是这本参考书与另一本参考书的区别而已。

关于专题与论文

我备考时是读了大量的论文的,每当我遇到一个问题,无法从书中找到答案,也无法直接回答的时候,我就会去搜论文,但这样效率很低,而且要克服“羞耻心”——因为论文是别人的观点与成果,我却要把它拿来变成自己的考试答案。——还好后来我发现,那些论文我看了也记不住,就算想直接在考场借鉴也会不自觉改写得面目全非,担心纯属多余。(……)

言归正传,考研后期要进行专题复习,不管是电影还是广电都可以根据专题进行重新整理和分类。在我的分类上,大类会有综艺节目、纪录片、电视剧+网络剧、电影理论、电影与媒介、电影类型等等;再往下细分,综艺节目下可以有文化类节目、影视类节目、脱口秀、真人秀等等,电影与媒介会关注流媒体、媒介融合、跨媒介叙事等等话题,因为内容太多,在此就不展开了。总之,专题还是建议多花一些时间自己整理,如果很难形成自己体系,找到合适的论文从中寻找素材即可,广电方面也可以多看一些公众号文章。软件我用的是OneNote,笔记本的形式很好分类。

关于背书

关于基础知识的背诵,和读书读论文一样,贪多嚼不烂,所以背书的时候一定要自己搞清楚,哪些知识把它背到名词解释的程度就够了,而哪些知识需要准备一道简答题或者论述题的容量(这种能力可以通过拆解真题来训练,在下面的内容会提到)。如果实在担心,就把名词解释当成简答题背,简答题当成论述题背,但名词解释是绝对变不成论述题的。

我知道会有很多人直接拿考研机构准备好的资料来背,我考研的时候也买过资料。但对我而言,我很难直接拿着别人的东西去背,会有一种把自己的命运交给别人的不安全感。所以一直到9月、10月,我还在整理自己的背书资料,同时整理专题。但自己筛选资料真的挺痛苦的,一个话题可以不断延伸,这个时候只能自己调整心态,接受自己不可能把所有知识的边角都复习到。不过不同于基础知识,一些热点、专题的知识,理解并能够形成自己的答题话术更重要,倒是不用像背基础知识一样背很熟。

还有一点,为了减轻电影史的背书压力,能看的片子尽量看了吧,哪怕是一些不那么让人感兴趣的老片,北师还是会考中国电影史的经典片目的,比如《冰山上的来客》《马路天使》《桃李劫》都考过,与其反复背这些词条,不如直接看片子加深记忆。

关于如何有针对性地备考

就像英语的真题很重要一样,专业课的真题也很重要,因为它很可能会重复考察,所以我在备考的时候是重新整理了真题的。我会把高频考点和常见问法标注出来,以及按考查类型对真题进行分类,基本上整理完就能对出题风格和考点偏好有一些基础感知。举个例子,北师很喜欢考“发展型”的问题,比如武侠题材影视作品/抗战电影/历史剧/破案类型影视作品…的发展历程/现状/特点…,那么按类型谈发展就会是我在备考时着重关注的角度。

不过关于真题还有一点提醒是,不管你是从哪里收集到的真题,呈现在你面前的都和考场上的题目是有一些区别的。因为这些真题的来源是考生的回忆,往往会被遗漏细节。比如22年有一道题目是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的人物塑造和视听艺术特点,它是直接给你框定了答题范围的:人物塑造、视听艺术,但在有的真题整理那里这道题就只剩下简述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的创作特点了。还有简述电视谈话节目的发展这道题,其实我忘记这道题原本问的是不是新世纪以来电视谈话节目的发展了,但我印象里考场上见到的诸多题目都是包含细节的。但这个麻烦是无解的,可能到考试的时候你才会感觉到:怎么这个题目和我之前见到的真题感觉不太一样呢?所以我们只能在备考的时候准备充分一些,不仅要尽可能覆盖到各种专题,还要多准备一些思考问题的角度。



小镇做题家的上岸之旅|北京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学硕)经验贴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