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国家标准英文翻译英文版 GB/T 24475-2023 英文版 电梯远程报警系统

2023-07-19 16:11 作者:标准翻译网bzfyw  | 我要投稿

国家标准英文翻译英文版 GB/T 24475-2023 英文版 电梯远程报警系统

本文件按照GB/T 1J 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GB/T 24475—2009«电梯远程报警系统肽 与GB/T 24475—2009相比,除结构调整和 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 更改了术语“报警心确认”“接收装置x救援服务组织z传输器”的定义(见•勺1、3.2、3.8、丄9、 3.10),删除了术语、设备业主5供应商5报警系统的制造厂商心设备5维护组织”(见2009年版 的 3JU3.12.3.13,3.14.3.15);
b) 更改了报警终止的触发装置可接近性的要求丄E2009年版的4.1.2);
c) 更改了可充电式紧急电源的耍求(见LLL2009年版的tL3);
d) 更改「报警系统配置的视觉利听觉信号装置的要求(见43,5,2009年版的1丄4);
c)更改了报警过滤的要求(见4.1.6,2009年版的4.1^);
f) 更改了提供该电梯的识别数据要求〔见4.1.7-2009年版的4J.fi);
g) 更改了对语音设备的要求(见4丄8,2009年版的4/L7);
h) 更改了报警系统有效性和町靠性的要求(见121,2009年版的12 I)
i) 更改了电气接口的要求(见422,2009年版的422)
j) 更改了报警触发装置的位置要求(见423,2009年版的423);
k) 更改了报警装置可接近性的要求(见4.2.4,2009年版的1,2.4"
l) 删除了与报警系统一起提供的信息(见2009年版的5.1),
m) 更改了与电梯一起提供的信息(见5.〕.2009年版的3.2);

本文件规定了报警系统的报警触发和传输,使用和维护信息,以及在电梯使用前进行现场测试的 要求。
本文件描述了与电梯相关的重大危险、危险状态和危险事件,即「当电梯按预期使用以及在制造单 位合理预见的误用情况下』吏用者存在被困在轿厢和井道中的危险,
本文件适用于乘客电梯和载货电梯的报警系统。
本文件不适用于:
a)通信网络故障(见附录A),包括移动网络信号强度或类似情况寿
H)供电网络出现故障,造成该区域中的电梯同时发生困人的故障;
c)在其实施之前安装的电梯远程报警系统,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叫少的条款w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丁本文件;不注归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T 7024电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术语
GB/T 758^.1-2020 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 第1部分;乘客电梯和载货电梯(ISO 8100-1 : 2019, MOD)
GB/T 15706机械安全 设计通则 风险评估与风险减小
GB/T 30560—2014 电梯操作装置、信号及附件巾SO 4190-5:2006,MOD)
3术语和定义
GB/T 7024.GB/T 7588.1—2O2O和GB/T 1570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口
3.1
报警 alarm
介于被困人员按床报警触发装丼和完成救援之间的状态。
3.2
确 认 acknow ledgemen t
救援服务组织对报警装置收到报警的证实(应答)。
33
报警装置 浏Mm equipment
报警系统中能检测①!别、证实有效报警并启动双向通信的部分。
注:报警装置是电梯的一部分口
3.4
报警终止 end of alarm
由报警系统发给救援服务组织的信息■以通知被困的状态已经结束.
3.5
报警触发装置 alarm initiation device
供电梯使用者在被困情况下寻求外部帮助的装置,
注:书例乩附录A.
3.6
报警系统 ^larm system
由报警触发装置和报警装置组成口
注:示例见附录
3.7
人工响应 human response
ill救援服务组织的人员通过报警系统H接发岀的响应口
3.8
接收装置 reception equipment
在电梯之外能处理报警识别和双向通信的装置,
注h “在电梯之外”的示例,如救援服务组织。
注2=接收装覺示例见附录Ad
3.9
救援服务组织 rescue service
负责接收报警识别•并救援被困在电梯中的人员的组织。
注1:救援服•务纠织订为维护组织的-部分.
注2=教援服务组织运作的一般信息见附录匡
注3:救援服务组织駅例见附录A,
3.10
传输器 Iransmitter
双向通信系统中向接收装置发送和接收方音■数据的部分口
注;朮例见附录A.
4 安全要求和/或风险减小措施
4.1 通则
4丄1 基本要求
报警系统应符含本章的安全要求和/或风险减小措施口对于本文件未涉及的非重大的相关危险.报 警系统应根据GB/T 15706中的原则进行设计。
4丄2报警信息
报警装置应确保即使在进行维护时,通过4.L6所述报警过滤的完整报警识别(见4.L7)也应被发 送直至确认,
如果在确认之前发送失败,再次发送报警之前的延迟时间应减少至通信网络能满足的最小限度.
如果通信屮断.在确认后,报警装置不应妨碍再次发送.报警系统应能接收从救援服务组织发出的 通信信息直到报警终[丄
向传输器发送的报警识别不应延迟「报警过滤时除外。
在确认和报警终止之冋,不应对报警进行过滤,
如在确认后通信中断,报警装置应停止自动再发送.
4.1.3报警终止
应提供方法.能够表明从报警系统到救援服务组织的报警已被处理,且无人员被困在电梯中. 报警终止应从报警所属的电梯上触发。应使用钥匙才可接近报警终止的触发装置口 应能通过来自救援服务组织的信号取消报警状态。
4.1,4 紧急电源
即使在供电电源转换或发生故障时,任何报警也不应受阻或丢失.
当使用紧急电源时,如果该电源不能维持报警系统」E常「作I M包括I 5 min语胥通话),应自动将 该情况通知救援服务组织,并在设备上指示紧急电源失效’
如果传输器整合在报警系统内(如「GSM模块),关于紧急电源的要求也适用于传输器。
4.1-5电梯轿厢内的视听信号
报警系统应配置集成在轿厢操作面板内或上面的视觉和听觉信号装置、包括:
a) 当报警被验证为有效的报警(如:过滤结束之后)时,符合GB/T 30560-2014中表C.1序号1 的黄色图形信号应燃亮■廿至报警终止.
b) 当报警被验证为有效的报警(如:过滤结束之后)时,离声源1 m处的听觉信号应鸣响,直至建 立语音通信口该听觉信号的声压级为35 dB(A)〜65 dH(A),并可根据现场条件调节。不要 求该听觉信号连续口
c) 在语音通信期间,符合GEV「30560-2014中表C,1序号7的绿色图形信号应燃亮.
视觉和听觉信号的流程见图"
按压报警触发装置


开始语音通信 黄色图形信号燃亮 •昕觉信号 静音
绿色图形信号燃亮
语音她信结束
黄色图形倍号燃亮 •听觉信号 静音 绿色图形倍号熄灭

图1视觉和听觉信号流程图

4.L6报警过滤
应具冇使报警系统过滤不适当报警的措施。
当下列任一情况发生时,应能通过过滤不触发报警「
a) 轿厢处在开锁区域,旦轿门和层门完全打开:或者对于铉链层门,轿门完全打开且层门没有 上锁;
b) 轿厢运行中°
如果报警系统通过设置报警触发装置的最短触发时间来过滤误使用的报警触发-则该时间不应超 过3端
为了允许手动测试报警系统,当报警触发装置持续被按压超过设定时间时■不应对报警进行过滤心 该设定的时间应可调整,最大值为30 so
在維护和(或)修理过程中所触发的报警不应被过滤, 报警系统还应提供使用钥匙才可接近的方法启用或停用报警过滤口
4.1.7识别
报警系统应向救援服务组织提供该电梯的识别数据(包括测试时九
4.1,8 通信
在报警触发装置被触发后,在轿厢内无需进行其他操作。
在报警触发后,不能从轿厢内屮断双向通信°应始终可以在轿厢内再次触发报警•
为适应现场条件■语音通信设备的音量应可调节。 任何额外的声源(如:音乐、警铃)不应妨碍语音通信.
4,2技术要求
4.2.1有效性/可靠性
报警装置应能发送报警识别至另一个接收装置口
为了达到测试fl的,报警装置成能白动模拟报警输入信号(白动测试)并使用与报警相同的连接方 式与接收装置建立连接■至少何二天测试 次.
从自动测试失败后,4丄"规定的黄色和绿色图形信号在不退于1 h内,应开始交替闪烁(1 %熄 灭、1 5燃亮),表明自动测试失败・仃到连接成功.
在报警触发的情况下,报警期间图形信号的激活应按照4J.5中的要求正常执行匸
注:在轿厢内显小自动测试失败的丨丨的是通知使用单位需要釆取适当措施口
4.2.2 电气接口
报警系统与电梯电气安全装置之间的任何电气接口应符合GR/T 7588J-2020中5.10.3.2和
5.1 L2.L2的要求口
4.2.3报警触发装置
报警触发装置应安装在人员存在被困危险的轿厢、井道利轿顶等地方(见GB/T 7588J-2O2O中
5.2.1.6)0轿厢内的报警触发装置应设置在操纵盘上或其相邻区域,并位于轿厢地板上方850 mm〜
1 200 mma
4.2,4报警装置的可接近性
报警装置应安装在使用钥匙才可接近的位置。
4.2.5参数修改
应采用适当的方法(如'登录密码),对报警系统功能性参数的访问和修改进行保护
5使用信息
5.1与电梯一起提供的信息
电梯使用说明文件应提供下列信息:
a)保证电梯被连接至救援服务组织;
b)救援操作所需的信息(见5,2):
「)使报警装置始终保持在正常匸作条件,在任何时间与救援服务组织进行双向通信;
d)通过使用报警触发装置(手动测试),周期性地检查从救援服务组织发岀的语音响应;
3 报警系统使用信息,如:持续按压按钮超过3 5触发报警的提不;
f) 如果报警装置中包含拨号参数(如:电话号码等),说明如何更改这些参数;
g) 自动测试的功能说明寿
h) 如何辨识报警系统失效并立即与救援服务组织联系的信息(见4,2J)d
5.2提供给救援服务组织的信息
应向救援服务组织提供包括下列信息的说明文件:
a) 始终能建就双向通信,能够与被困人员建/持续联系,包括可定期地与他们进行通话.通知其 救援进展的情况;
b) 报警装置进行白动测试的周期s
c) 发岀报警的地址•包括电梯的位置;
d) 建筑物的管理组织.包括必要的救援服务的有效性(如:每21 h期间内的服务时冋”
e) 接近被困人员的方法;
f) 与进入建筑物并接近电梯有关的特殊危险Q
6安全要求和/或风险减小措施的验证
6.1通则
表丨列岀了第1章.第「,章和第7章屮描述的安全要求和/或风险减小措施的验证方法,
表1安全要求和/或风险减小措施的验证方法
条款/子条款 标题 目测“ 性能检査或试验” 测量’ 图样或计算护 使用信息’
4丄2 报警信息     
LL3 报警终止 V V   V
4.L4 紧急电源 V   V V
4.1.5 电梯轿厢内的视听信号 V 7   V
■1.L6 报警过滤  7   V
4.1.7 识别  V   V
4丄8 通信  V   V
4.2,1 有效性/可靠性    V V
1.2,2 电弋接口    V 
4.2,3 报警触发装置 V 7   
4.2.4 报警装置的川接近性 V    V
4,2,5 参数修改    V V
3.1 与电梯-起提供的信息     V
5,2 提供给救援服务组织的信息     V
表1安全要求和/或风险减小措施的验证方法(续)
条款/■子条款 标题 日测’ 性能检査或试验. 测垦。 图样或计算书u 使用信息「
7 标志 7    
』目测是通过对所提供的零部件的外观检查以验听要求的必要特征是否符合要求*
11性能检査或试验是验证所提供的部件是否按要求实现其功能.
*测量是通过使用仪器来收证是否满足要求會
”图样或计算是验旺零部件的设订-是否满足要求。
'使用信息是臆证相关要点是否包含在使用维护说明书或标志屮.

6.2检查和测试
6.2.1通则
电梯安装完成后•应对该电梯进行6.2,2〜6.2书规定的检查和测试,
6.2.2 报警
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报警测试:
h)持续按压轿厢内的报警触发装置超过30 s(见4J.6),发出报警;
b) 检测救援服务组织的响应丨
c) 检测救援服务组织的响应适合于现场条件口
6.2.3报警终止
按6,2,2进行测试,通过电梯发出报警终止,检查符合4.1.5日)的黄色图形信号被熄灭口
6.2.4 紧急电源
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紧急电源测试:
a) 切断供屯电源或模拟供电电源失效;
b) 根据6,2,2检査报警]
c) 重新连接供电屯源;
d) 切断或模拟紧急电源失效;
e) 检査设备上的紧急电源失效指示:
「)重新连接紧急电源。
6.2.5电梯轿厢内的信息
在按照622进行测试时,根据图1验证图形信号、视觉信号和语音通信口
6,2.6通信、报警过滤和识别
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通信、报警过滤和识别测试。
a)通信响应:
1) 电梯轿门和层门没有完全打开;
2) 按照L1.6规定的时间按压报警触发装置;
3) 报警发出;
4)检査响应仕
b) 过滤和直新启动报警「
1) 电梯轿门和层门没有完全打开.
2) 按照LL6规定的时间按压报警触发装置亍
3) 报警发出;
4) 检查响应;
5) 要求救援服务组织关闭语音通信;
6) 在报警终止前E新触发报警,并检査响应聆
c) 识别=
1) 电梯轿门和层门没有完全打开§
2) 中断与接收设备的通信'
3) 按4.L6规定的时间按圧报警触发装置;
4) 按照421检査图形信号,
7 标志
轿厢中至少应有下列标志:
a) 表明配置了永久连接至救援服务蛆织的报警系统;
b) 报警触发装置标志应为黄色,旦符合GB/T 30560-2014中表C.1的序号1的要求。

 

附录 A
(资料性)
电梯和救援服务组织之间典型的双向通信
图AJ给出了电梯和救援服务组织之间典型的双向通信口
标引序号说明:
1——救援服务组织;
2——现场?
3——报警系统:
I ——车文件的界限;
5 —接收装置;
6——一通信网络』
7 -传输器;
8——报警装置.
-报警触发裝置:
1。——电梯.
图A.1电梯和救援服务蛆织之间典型的双向通信

 

附录 B
(资料性)
救援服务组织运作的一般信息
B.1 总则
风险分析表明救援服务组织提供应急预案确保被困人员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得到解困口
救援服务组织进行风险评价,以确保其救援方法、组织姑构等均能提供充分的服务°
救援服务组织考虑设备所提供的所有说明文件和支持信息。
B.2-B.8是对救援服务组织如何开展匚作的指导意见,
注:国家法规对救援服务组织可能会有更严格的要求,
B.2运作
报警系统通过双向通信使被困人员与救援服务组织进行充分的联系。救援服务组织的装置能始终 提供服务,1L救援服务组织能快速响应报警口
如果并不要求电梯为使用者提供2I h服务,此吋救援保障可仅限于电梯的I作时间。
为了提高相关人员的安全性以及减小长时间被困的危险性,救援服务组织对整个救援过程(包括进 入建筑物)进行管理,跟踪和记录•以确保救援成功匸
B.3 响应时间
在正常情况下,救援服务组织确保在接收报警识别与救援服务组织的报警确认之间的时间不应超 过 5 irimo救援服务组织至少需具冇下列能力:
a) 对所连接的电梯进行管理的硬件能力(特别是有足够的通信手段);
b) 人力资源,特别当救援服务组织选择报警过滤功能无效时,
c) 经过培训能实施救援的人员;
d) 备用服务(见B6)。
在报警确认后,到现场进行「预的时间尽可能短,正常情况下(如无交通堵塞,不利的气候条件等) 不超过1 L
B.4识别
为缩短干预时间和提髙相关人员的安全性•救援服务绢织在接收到报警后能立即得到与救援有关 的资料,如:
a) 发山报警的地址■包括电梯的位置w
b) 电梯编号;
c) 接近被困人员的方法岳
d) 与进入建筑物以及接近电梯相关的风险和危险,
B.5通信
救援服务组织向报警系统发出确认并作出人工响应之前,核实报警的识别12完全旦正确地接收, 为了通知被困人员救援进展的情况'救援服务组织在任何时候可重新建立与被困人员的双向通信, 如果救援服务组织认为有必要(如十防止恐慌等),能定期与被困人员通话。
如果救援服务组织不能接收或处理报警,应有合适的资源提供备用服务.
B7测试
救援服务组织按照4JJ.L2J和5.1的要求对所冇门动测试和紧急电源的状态进行管理和控 制,并在测试失败时采取适当的措施。
B-8培训
按照5卫有关规定对负责处理报警的人员进行培训,并配备必要的工具陆特别注意报警装置的安 全复
按照GB/T 18775有关规定对负责救援的人员进行培训。
参考文献
1] GB/T 18775-2009电梯、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维修规范


国家标准英文翻译英文版 GB/T 24475-2023 英文版 电梯远程报警系统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