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古相思曲》——破局

2023-07-27 01:37 作者:漢留侯張良  | 我要投稿

       2023年7月26日凌晨5点,我追完了《古相思曲》这部剧,真是有意思啊,没有一丝丝防备且毫无悬念的,我中毒了。

       上一次中毒,是在2006年,《Fate stay night》。为了解毒,我为Saber写了一整本厚的笔记本,了以寄托。

        而这一次,我也想写些什么,犹豫了一天,写,不写......写?不写......写......不写......写!

        写:是作为一个旁观者。我不甘心这样的结局,对啊,剧如人生,很少会不经历遗憾,但是凭什么呢?现实的人生已经很艰难了,凭什么看在眼里的故事,仍是断舍离,不甘心呐!我,要为主角破局。

       不写:是作为一个客观者。深深的明白,沈不言是剧中历史的推动者,他每为陆鸢做一件似乎要改变历史的事,却恰恰在成就历史。这种无助感,是作为一个历史亲历者的无可奈何。所以,我无论想出千万种办法,最终也如沈不言一样,改变不了什么。

       本以为就这样放弃了,但是可恶的大数据啊,今天一整天,B站首页推得全是《古曲》的视频......甩都甩不掉,忘也忘不了。这哪是男女主的虐恋,明显是搞心态虐观众好吗!因此纠结至现在,决定还是写下这篇为主角破局的筹谋,算是了却这一小小的牵挂,达到自我和解画上句点。闲话到此,上干货!

       ——————————————————————————————————————

      若要为《古曲》的剧情破局,有两个基础难点绕不开:

      一,历史究竟可不可以改变。这关系到为陆鸢这个角色理论上实现解脱。

      二,逆向时空带来的一系列矛盾。这关系到沈不言和陆鸢这两人是否能终成眷属。

      先破第一点

      客观来说历史的确是改变不了的,正如沈不言为陆鸢做的一切,都恰恰成为了历史中的一部分。正因剧情的代入感太强,导致作为一个自由的旁观者,反而限制了我们不敢去假设历史应该有的诸多可能性。比如为什么我们看三国历史的时候,会不由自主的假设诸葛亮一伐没有启用马谡会不会成功;假设马谡不“违亮节度”,举动不“失宜”,会不会守住街亭从而吃掉整个陇西;假设关羽“威震华夏”的时候,孙权不背刺,而是趁着曹操东线空虚,继续打合肥、即便背刺了,糜芳士仁不叛变,会不会守住优势战局等等。我只能说,这部剧太厉害了,让观众代入了沈不言这个角色,先入为主的肯定了历史不能改变的设定,而“丧失”了对历史诸多可能性的构想,又或言之放弃了对历史诸多可能性的假设。

       综上,让我们思维回归正常,去假设:陆鸢怎样才能有效的在政治斗争漩涡中解脱。

       1、依照陆鸢的时间线(因为陆鸢的时间线是属于正常世界的时间轴)——她18岁邂逅的是一个通过逆向时间轴经历的一切而成功进化成“完全体”版的沈不言,正是这样的一个沈不言塑造了年轻时陆鸢的三观(从一个爱财弱小的姑娘到一个忧国忧民心系天下的大女主思想蜕变)和除了武功以外的博弈思维及生存技能。

       2、上述得出第一个结论:陆鸢必然会为了晟国的前途而走向朝堂,这是她已经形成的三观所决定的。

       3、根据上述结论,想要让一个注定要踏入朝局的陆鸢结局变好,变得不那么悲惨,那些个什么通过沈不言带陆鸢远走他乡、私奔之类的方式是不现实的,参照第三次穿越。因此,唯一的破局方式——政变(说了半天终于引出最终这一让我兴奋不已的重点了),直白点就是干掉李拥。

       4、政变:

       很遗憾,因为当今影视剧为了突出“权谋”属性,往往把政变打造成一个时间跨度很久、参与人数众多且动作复杂无比的工程。导致大多数的观众以为“政变”就是这么样子,就是这么高深莫测。其实认真去读史,你会发现真实历史上那些著名的“政变”案例,大多数往往就是四个字“简单粗暴”,没有太多的艺术空间。比如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决定先下手为强的时候,秦王府的班底都不全;比如北周武帝宇文邕杀宇文护,就是骗进宫一个棒槌锤死;比如康熙擒鳌拜,也是骗进宫然后群殴;比如北魏孝庄帝元子攸杀尔朱荣,还是骗进宫嘎掉。当然,也不是没有复杂的,如司马懿高平陵之变和慈溪的辛酉政变,已经算是筹谋比较深远的了。但总归的动作就主打“快刀斩乱麻”。

       再回头看看咱们女主的“元启之变”,从元启五年封后到十五年最终的政变,整整10年光阴,虽然最终还是成功除掉了李拥,但这不是我上述说的“有效政变”。为什么说这次政变虽然成功了但却是“无效”的,原因有两点:第一,当时的情况李拥已经是到了要携图叛逃的地步了。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他在朝中的势力已经远不及陆鸢,那请问这还能叫政变么?顶多算是陆鸢讨逆啊。第二,政变的结果,史书全是陆鸢的负面记载,还让陆鸢背了晟朝积贫积弱的锅。我就纳了闷了,上述我举例的政变有哪个是胜利者背锅?而且事实是李拥确实叛国!那有观众会说了,司马懿和慈溪也是负面多过正面呀。拜托,司马懿和慈溪的名声臭从不是因为政变本身,而是政变之后他俩的作为,一个是洛水放屁,出尔反尔信誉扫地;一个是让清朝从积弱变得更弱。

       而在我眼里,纵观剧情,陆鸢是可以发动一场在时间、空间、局势上都称得上是“有效”的政变,那就是——元启五年,入朝封后之时。
       (1)朝内局势:元启五年,虽然李拥矫诏把持朝政5年,但是从剧情里可以看出,很多老臣并不是全心全意站在李拥一党,最起码中间派居多。中间派就是可争取的力量,而陆鸢能从宫内顺利放出皇帝被刺的消息引起舆论,说明内廷陆鸢也有自己的势力,不是孤掌难鸣。

       (2)朝外局势:弟弟陆时,身份大将军。有精锐虎豹营的兵权,且带兵多年。即便在虎豹营以外,军中的威望也是极高。而陆时背刺,不影响陆鸢对虎豹营的控制(代理将军都是陆鸢心腹)。于私,陆时被暗杀,陆鸢手上有人证;于公,陆鸢姐弟收复失地,威望正盛。

          以上无论是内外,陆鸢的优势都大于李拥。但是,估计是为了剧情杀的缘故,本来剧集里也正在上演一场政变却被剧情硬生生的拉回到了李拥手里,被李拥反杀。即便如此即便如此!元启五年,是无论从时间、空间、局势上都对陆鸢极其有利的政变时机!

          5、实操:

          一、暗地安排沈不言走水路先行回京提前做准备。当然剧情里也是这么做的,但是剧情里只做了皇帝的工作,却没有做舆论基础——利用陆鸢姐弟收复失地,陆时为国牺牲博同情。

          二、虎豹营主力和代主将留守火烽堡,暗地安排副将领二百余亲信精锐分批次抄小路回京,为政变保驾。

          三、重点在陆鸢与李拥回京当日。这个时候就不要给李拥上朝答辩的机会,沈不言让皇帝直接下诏以叛国、刺杀陆时的罪名,让沈不言持皇帝圣旨、御牌将李拥就地捉拿。之前安排的二百虎豹营控制王城,加上原本就有的陆鸢在内外宫的势力,加上军队的威压暂时控制百官。不要在乎什么流程正义,这是政变!没有流程正义,只有结果正确!剧情里居然还让李拥上朝答辩,我只能说是剧情需要了,参考秦桧是怎么捉拿岳飞的,有给岳飞上朝大庭广众辩解的机会?更何况李拥是证据确凿,他经不起有司部门核查。

          四、政变善后。处理掉主首几人,其余党羽或宽罪、或除免职外不予多余追究(特别是和军队有牵连的人)可以起到短时间内消化政变影响稳定局势的作用。

          五、综上,政变涉及的主要人员只有陆鸢、沈不言、虎豹营主副二将和皇帝,可以达到最高级别的保密目的,参与人员越多越容易有泄密风险。按照此政变流程,成功率90%。剩下的那10%,已不是人力可顾及。

       是不是看起来很简单,觉得不可思议,事实就是这么简单。毕竟《古曲》里晟朝的局势本身就不复杂。甚至还有更简单的方法,只要主角团愿意,在火烽堡坐实了李拥刺杀陆时的事实后,直接选若干虎豹营亲信伺机暗杀李拥都行(注意我说的是伺机,比如找个理由让李拥单独出现见面等等等等,只要做事周密不牵连主角团就行)。

       政变,就是要最终将复杂的事情简单化形成最快速、最有效、让对手来不及反应的行动。

       元启五年啊元启五年,这年虽然陆时死了,局势严峻,但陆鸢依旧可以有很大的赢面挽回局势。

       元启五年若成功了,陆鸢便能早十年解脱苦海;

       元启五年若成功了,陆鸢和沈不言的结局会走向何方虽未可知,但也不会比十年后更糟;   

       元启五年若成功了,晟国能少十年的内耗,陆鸢又何必背负妖后之骂名?!

      以上就是我破的第一局点——陆鸢可以在有效的政治斗争漩涡中解脱!


       ——————————————————————————————————————


      如何破第二点:在逆向时空中,沈不言和陆鸢能否真正终成眷属?

      这个点,我费了半包烟,都没想出解法......

      真的就是无解的么?真的就在逆向时空中找不到一个两者共存的方法么?我想不出来,想不出来

      ......

     这个省略号,是一个小时,也是我自己跟自己的和解的过程:或许,只有陆鸢在政治斗争中解脱,才会激发无限的可能,哪怕这可能是我想不到的,但我相信,沈不言也会和自己和解,因为他一生的牵挂,就是陆鸢的自由和幸福。哪怕沈不言继续踏入历史的规律把玉佩交给18岁的陆鸢,完成这个历史的闭环,也不会有任何压力,也会是幸福的结束这段缘吧。


       罢了罢了......

       终究只一戏,
       黄粱上一觉。

       魂牵复梦萦,

       醉醒痴人笑。

       哈哈哈哈哈哈!好戏好戏!

      

 

《古相思曲》——破局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