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0分钟复习,期末抱佛脚必备

2023-06-27 22:04 作者:桜川今天道早安了吗  | 我要投稿


粗糙精简版


一含义: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 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哲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经典著作:两人共同:《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新莱茵报》

马克思:《资本论》《法兰西内战》《哥达纲领批判》

恩格斯:《反杜林论》《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整理出版《资本论二三卷》

鲜明特征:

1.科学性

2.革命性

3.实践性

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含义

1. 基本立场:是马克思主义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

2. 基本观点: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对人类思想成果和社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3. 基本方法: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上的指导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派别的划分和各派别的基本思想和代表人物

基本问题:存在和思维、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问题。

唯物主义:存在决定。思维

唯心主义:思维决定存在

 

可知论:认为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人的意识能够认识客观世界及其规律

不可知论:认为思维和存在没有同一性,人的意识不能或不能彻底认识客观世界及其规律。

 

唯物史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唯心史观: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辩证法: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形而上学:不承认………………

 

 

三物质观、运动观、时空观

1物质观

物质:不依赖于人类意识而存在并能为人类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

意识:意识是人闹得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统一: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2运动观

运动的含义: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

运动与静止: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的过程中又有某种相对的静止。

运动与物质的关系:二者不可分割,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

 

3时空观

时间的含义: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

特点:一维性,即一去不复返

空间的含义: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

特点:三维性

时空与物质运动的关系:物质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

 

4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意识统一于物质

人类社会也统一于物质

 

5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与发展的观点

联系的含义: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

联系的特点: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条件性

发展的含义:变化的基本趋势是发展,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

发展的实质: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6唯物辩证法的五对范畴:原因与结果、现象与本质、内容与形式、必然性与偶然性、现实性与可能性。

 

7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矛盾观)、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的矛盾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


质量互变规律

事物的联系和发展都采取两边和质变两种状态和形式。

辩证关系: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否定之否定规律(辩证否定观):

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旧质到新质的飞跃

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

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8、五大思维:战略思维能力、历史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底线思维能力

 

9实践观

实践的本质含义: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活动。

实践的基本特征:直接现实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真理的含义及其属性:价值评价的含义

真理的定义: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真理的属性:客观性、绝对性、相对性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的含义: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社会实践和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

社会存在的要素:物质生产方式、自认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社会意识的含义: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辩证统一

 

社会基本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共产主义的基本特性

(1)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

(2)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3)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

省流: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wu)

敲了好久键盘,看到这里了能点个赞吗?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0分钟复习,期末抱佛脚必备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