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之约 Surface VS Ipad 三年深度surface用户的最终答案
片初
分镜1: 「2017年6月,搭载着7代i5的surface pro正式发布。2018年7月,我购买了它并对此使用了3年。而这,是iPad Air 4。」
分镜2: 「间隔三年的产品对比,也许有失公允。但,对于7年几乎不变的surface来讲,也算无可厚非。而在这长达七年的时间里,更为几乎不变的,就是这个银色外壳。银色塑料配上银色矩型logo,体现的是微软,这厚重的历史与厚重的机身,其厚度是ipad的1.5倍,其重量,更是来到了770g。」
分镜3: 「但,即便这样,它也有一个非常致命的优点。不会一掰就弯,而且还自带铰链,不用像 ipad 还得去买个smart cover,价格不菲。」
分镜4: 「当然这个铰链阻尼感很好,用了4年,也还是如初。配上surface pen 和 keyboard 一台完美的 PC+PAD 就好像呈现在了眼前。不过,还得除去它那高达九千的售价。而这,也是我想讨论。它真的值九千吗?它比 ipad 加电脑好吗?我们又真的需要它吗?」
片中
分镜5: 「手写笔的体验,一定是你纠结surface 和 ipad 的重要之处」
分镜6:
分镜7: 「它的流畅在于比apple pencil 更低的,笔迹延迟。它的舒适在于比applepencil 更为真实的,书写体验。如果把苹果的书写比作指甲在屏幕上滑动,那么surface pen 则更像,是用手指在屏幕上绘画一般,那种通过神经直接接触板面所带来的体验,和用指甲盖的顺滑,完全不同。」
分镜8: 「谈完延迟与触感,但手写笔体验还有重要的一点,那就是续航。」
分镜9: 「不同apple pencil 采用与机身磁吸的方式,对其进行供电。而surface pen 则用外接电池的策略,来维持笔的电量。从我使用体验上讲,相比苹果隔断时间不用,一想用,拿出pencil 却发现没电的窘境而言。surface pen 则完全不用担心笔没有电的情况 。我是一个高强度的笔记用户 ,即便如此 surface pen 所自带的原装电池也依旧让我使用了三年。」
分镜10: 「所以,单从手写笔硬件方面,微软早在8年前其实就做的很好,但想要作为平板,软件生态才是必不可少。」
分镜11: 「在笔记软件方面,微软有自家的头部软件one note。在阅读pdf文件上,也有自带的Drawboard 可下载。代办事项有micsorft to do。甚至还有ipad 没有的各种专业软件。从表面看起来还算一个完整的生态,但,以上提到的以及没提到的,都很难用。one note 作为微软当家笔记软件,到现在还无法做到高速同步,甚至稍微大点的笔记内容,直接同步失败。此外,pdf阅读器drawboard 也异常难用。古老的ui设计,超长的打开延迟,无法连页书写,卡到不行的橡皮等等等等,问题百出。而最关键的,这还是surface 上最好用的阅读器。
分镜12: 「软件部分就已经烂成这样 那还有更烂的吗?当然 系统的操控体验」
分镜13: 「显然微软自己也知道,原有的系统逻辑作为平板来讲并不适合。于是在win10发布的时候平板模式也随之而来。那么就要问了,这个平板模式它好用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侧边划出控制栏,上拉划出任务栏,点击任务图标进行切换,拖动软件也会自适应分屏,按住win跳到开始界面。如果你,也像我一样整理好了应用磁铁,那么恭喜,获得了这样一个还算整洁的界面。所有的一切都看起来还不错。但,如果要是长时间使用,就会发现,它还是那个微软,令人等待,令人惊喜,令人失望。侧边滑控制栏很好,就是动画实在太不流畅。任务栏拉动出现,也很理想,就是识别太不精准,经常拉个半天。下拉应用关闭也是鸡肋,能不卡死就算不错。而更离谱的一点就是我打开浏览器再打开微信,微信竟然直接出现在了浏览器上方,没有单独界面,这到底算哪门子的平板模式。唯一可圈可点的竟是这个开始界面,还算工整简洁。但这布局好的磁贴偶尔自动变大变小又是怎么回事。」
高潮
分镜14: 「如果,要我用两个字来形容surface 作为平板的体验的话,那一定是,蛋疼。surface 完全不行吗?也不是,还记得开始我们就说过,它是一台完整的pc,它能办到ipad办不到的任何事。」
分镜15: 「但,这一切。却是任意一台轻薄本,都能做到的。说到底,surface 的核心优势,在于它是一台二合一的 pc。而更为核心的优势,是这个7年不变的外壳,这个由银色塑料,加四个银色方框,所组成的银色矩阵。它代表的是micsorft ,更代表的,是win本中的小众、商业、和高端。或许,一台5千的电脑加ipad 更为实用。但,要失去的 是这个银色logo,是这台,在金融、法学、传媒以及轻工科类专业中大名鼎鼎的 surface pro。」
分镜16: 「它算不上失败的产品 但对我来讲也毫不成功」
分镜17: 「我是个理想主义者。当win11发布的时候,我也曾畅享过surface 的无限未来。类安卓的操作逻辑,原生调用android程序。最重要的,它还是一台完整的 pc平板。但,当我逐步看见,m1芯片在ipad上配置,macos 从big sur 到monterty 再到现在的ventura。苹果一直稳定,且高效的更新自己的想法。而反观微软,18年还在卖的surface pro 到现在居然都还不支持win11,发布会上所画出的大饼也不知还要延期多久。」
分镜18: 「而同样的场景早在10年前就已出现过。10年前随着surface 1 一起发布的是早已死去win 8。而5年前,随着surface 5 一起发布的,是win10,以及那个正在死去平板模式。而现在又到了下一个的5年。微软用它10年的情怀,消磨掉的是我的耐心。无限的bug、无限的延期、以及无限的10mm++的工艺。而我正用着这最后一代 MacBook pro 酷睿版进行着创作,转过头看了看旁边的14寸mac pro,我不禁陷入了沉思。不到一半的价格却是全方面的碾压,这2.5w又买来了什么?或许,只是自己对这长达12年来微软生活的最后情怀。
片尾
分镜19: 「所以,我早已给出了我的答案。重新介绍一下,这是ipad air4,我于20年11月购买,并对此使用至今。」
author@viennacacao 禁止相关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