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了解黄河

2023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简报第一期:三下乡,了解黄河。
为了响应习总书记保护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和高质量发展的号召,我们积极组建了沿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践团。通过团队的协作我们可以更高效的完成时间活动。我们第一天先了解黄河。

黄河,是位于中国北方地区的大河,属世界长河之一,中国第二长河(也有称第二大河流)。黄河之“黄”,实为泥沙。古籍有载:“黄河斗水,泥居其七”。黄河泥沙九成来自黄土高原,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易蚀易散,每逢暴雨冲刷,则流失大量水土,奔入黄河。流域冬长夏短,冬夏温差悬殊,季节气温变化分明。流域降水量小,以旱地农业为主,冬干春旱,降水集中在夏秋七八月份。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约古宗列盆地,自西向东流经青海、四川、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及山东九个省份,最终在山东的垦利县流入渤海,干流全长5464公里,落差4480米,流域总面积79.5万平方公里。内蒙托克托县河口镇以上为黄河上游,这些地域多为山地;河口镇至河南郑州桃花峪为中游,桃花峪以下为下游,中下游区域多以平原、丘陵为主。由于河流中段流经黄土高原,因此加带大量泥沙,导致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
黄河被称为“母亲河”。早在远古时期,原始先民就生活、奋斗和繁衍在黄河、长江流域中原地区。在数千里的长江、黄河流域,由于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水温条件优越,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先民们便定居在这里。华夏文明初始阶段的夏、商、周三代以及后来的西汉、东汉、魏、晋、南北朝、隋、唐等几十个强大的王朝,其政治经济活动的核心地区也都在黄河、长江中下游一带;反映中华民族智慧的许多古代经典文化著作,也产生于这一地区;标志古代文化的科学技术、发明创造、城市建设、文学艺术等也同样产生在这里。
所以,黄河孕育了中华文明,黄河哺育了中华儿女,人们常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其意义就在这里。
在现代,我们通过建造水库、水电站的方式,让“母亲河“造福人民。比较著名的是小浪底水利枢纽,它位于河南省洛阳市。

“母亲河”造福我们,我们也要保护“母亲河”。继长江“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之后,中国的第二长河——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问题,2019年也被提上日程。中央明确,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同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一样,是重大国家战略。未来,黄河流域将推进实施一批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和建设工程,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并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2019年8月29日,最高检召开发布会通报了“携手清四乱、保护母亲河”专项行动情况。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副主任姚文广介绍,通过专项行动,已依法清理整治黄河河道内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等“四乱”问题7992个,清理非法占用河道4324公里。到2019年年8月12日,黄河实现连续20年不断流。2023年4月1日12时,黄河全域进入禁渔期。当日,农业农村部会同公安部联合在青海、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和山东等省区,同步举办中国渔政亮剑2023黄河禁渔专项执法行动启动活动。
保护母亲河不仅仅是保护河流,也是在保护我们自己的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