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猴子问:为何跳出三界?

2021-09-02 11:25 作者:坐着的马  | 我要投稿

早上听了一本书,叫《跳出大脑》,一开始不以为然,但是听过以后,呵呵,朋友买了一只珍珠鸟。

书是史蒂芬·c·海思所写,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主要讲的是人如何与自己的痛苦相处,逃避没有用处,积极面对才能解决痛苦,接着讲了几种积极面对的方法。比如解离,把痛苦的感受和自己的主体分离,将他想象成体外的一个实在的物体,当然,还有正念。现在西方心理学书籍里面提到正念和冥想,我已经丝毫不感到意外了。但是在西方人大肆赞叹这个古老的修炼技巧的时候,我身边的中国人却几乎很少愿意尝试的人,实在可惜。

最让我震撼的,是书最后讲到的一个隐喻,我不确定这个是樊登引用其他书本,还是本书提及,内容大概是这样:

每个人的人生都是在驾驶一辆公交车前行,我是司机,乘客是各种人生的经历,有些我很喜欢,想让他们坐在前排亲近,有些我很讨厌,想让他们坐在后面。但是这些讨厌的经历,有些并不听话,所以我为了让他们听话,就需要和他们妥协,协议大致如此:只要他们听话地呆在我看不见的地方,我就带他们去他们想去的地方。

安静。

绝对的安静。

为了不让自己看到自己内心的阴暗,我放弃了自己的自由。

这个隐喻并不是凭空捏造出来的“鸡汤故事”,它有着自洽的完整性。

如果感到奇怪,为什么我要做这种讨厌的协议?我难道傻吗?

想象一下自己内疚的,愧疚的,后悔的,感到耻辱的记忆……你可以将他们完全忘记吗?

当它们出现,我们难道不是束手无策吗?只要我们还是一个有基本道德观和羞耻心的人,就无法简单的“删掉”这些记忆,它们已经成为我们的一部分,那么在被它们折磨得筋疲力尽的时候,我们往往就会选择妥协。

这本书在最开始解释了一个现象:人站在高处的时候为什么会颤抖。猫就不会,因为猫不是语言的动物,而人是,语言动物意味着我们可以预料到未来的事情,并且在脑中变成语言,而语言是有力量的。

你站在高楼边,如果想:我可千万不能向前走啊,如果掉下去我就死了。

有趣的是,在这个想法里,恰恰包含着向前走的指向,轻易就会引发联想。

而身体对这个联想就会做出配合,它想要向前走。

好在这只是一种倾向,你的意识会控制身体往后,于是在这种角力下,你的身体就开始摇摆,这就是恐高引发的颤抖。

这个现象解释了,为什么在这个隐喻里,我们会乖乖带我们讨厌的对象,去他们想要去的地方,也许你并不想妥协,也许你想要对抗,可是因为我们是语言动物,只要他们的愿望出现,也就出现在我们脑海里,哪怕你对此深恶痛绝。

因为语言在否定一个事物的时候,出现的反而是这个事物。最经典的例子就是:不要想象一只大象。

所以,人如果收到了负面的影响,不能想:我要离这个负面的东西远一些。因为这么想的时候,我们脑中其实被这个负面的东西占据,这本书提出的很多办法,其实就是在和这些负面的东西拉开距离,然后把注意力集中在正面的东西上。用正面充满我们的生活,负面自然就没有立足之地。托尔斯泰说过:不做不必要的事情,就一定会做必要的事情。

但是如果不想那些负面,难道不算一种逃避?确实如此,不想不代表消失,所以书里面提了很多和痛苦解离的办法。这里就要提到另一个概念,就是真我。大概意思就是:我此时承受着痛苦,而不是,我是个痛苦的人。我是一个做了错事的人,而不是,我是个废物。

将痛苦和自己的自我分离,并不是在逃避,因为痛苦本来就不是我们一体的,只是因为我们是语言的动物,所以容易被各种错误的暗示和不准确的语言习惯,和发生在我们身上的负面“融合”。

而解离要做的,就是把你和这些负面的东西分开,先恢复你的自由身。

解离不是逃避错误,而是停止继续错下去。

弗洛伊德说:不解决问题,你就会成为问题。

荣格说:未经察觉的潜意识,就会成为命运。

而那些被拼命压抑的阴暗记忆,就是你自己塞进潜意识的命运。

以这对师徒的话作为结尾,希望大家保持真我。


猴子问:为何跳出三界?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