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31、抗日战争•敌后战场•冀东抗战•密云东部抗日根据地的开辟

2023-02-10 09:38 作者:162318-bai  | 我要投稿

密云东部地区,东靠雾灵山脉,西临潮河,南邻平谷顺义,北靠万里长城。此地山环水绕,土地肥沃。早在1933年长城抗战失利以后,就沦为日伪之手,人民随即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 1938年6月8日,第四纵队约5000人分两路由平西斋堂出发,挺进冀东。邓华率三十一、三十三大队经延庆、滦平自白马关进入密云,先后攻克下营伪警察分所和冯家峪伪税务分局。宋时轮率三十四大队和独立营经昌平、滦平由四合堂地区进入密云。为控制平西与冀东的联系地带,在密云、滦平、昌平之间,以滦平秋场、大地为中心,留下邓典龙、钟辉琨率领的挺进大队开展游击活动,并建立昌(平)滦(平)密(云)联合县,张书砚任县长,刘国梁任中共昌滦密工作委员会主任。12日,四纵主力跨过石匣至小营之间的平古铁路,渡过潮河,抵达密云东田各庄、上下金山及北庄附近。 四纵计划先在冀东西部的密云、平谷、蓟县一带站稳脚跟,再逐渐向东南发展。因此,首先在密云地区展开攻势。6月15日,烧毁程各庄木桥。17日,三十四大队攻克密云镇罗营伪警分所。同日,另一部攻克墙子路伪警分所。6月下旬,四纵在密云县镇罗营建起密(云)平(谷)蓟(县)联合县政府,下设财粮、教育等科,王树梅任县长。县政府建立后,宣传抗日,为部队筹粮筹款。又改编镇罗营、大华山一带民团,成立抗日游击队,密云上镇的马维駜任队长,在密云东部和平谷、顺义一带开展游击活动。 四纵还派出工作人员在密云县大城子、镇罗营一带建立抗日村政权。在聂家峪成立抗日中心村,辖方耳峪、后厂、蔡家峪等自然村,委任王洪臣为中心村村长,并成立村抗日救国会。这是密云县建立最早的抗日基层政权和群众团体组织,建立后未及开展工作,即因部队离去而自行解散。 6月下旬,四纵主力在密平蓟地区粉碎伪满军几个团的围攻。23日晚,三十四大队击溃进至兴隆九神庙之敌,歼敌90余人,并与三十三大队联合击退进至兴隆六道河之敌。三十四大队一部奔袭吉家营、新城子,攻克曹家路伪警分所,另一部破坏了古北口至承德和兴隆的公路,四纵独立营袭扰石匣、古北口。7月初,伪满军又沿公路追至红梅寺、曹家路、新城子一线,对四纵发起第二次围攻。因雾灵山周围人烟稀少,给养难筹,四纵决定留独立营在雾灵山区坚持游击活动,三十四大队南返密平蓟地区,三十一、三十三大队向迁遵兴地区挺进。 四纵所到之处,纪律严明,爱护百姓。密云人民第一次见到待人和蔼、买卖公平、吃饭付钱的军队,第一次见到不欺民、不抢掠还能主动帮助驻地民众干活的军队,因此到处集会欢迎。许多村民主动为部队烧水、做饭、带路、照料伤员、提供情报。石匣商会避开日伪送出400双鞋袜慰劳四纵。很多青年要求参军,冯家峪、曹家路、新城子、太师屯、北庄、大城子等地都有青年加入八路军,特别是具有光荣斗争传统的驻马庄和白塔村,参军青年达80余人。 7月下旬,四纵政治部主任伍晋南率领三十六大队和骑兵大队由平西出发挺进冀东,中途奉命暂留在昌滦密开辟地区,建立平西通往冀东的走廊,配合县政府开展群众工作。经月余,工作已达密云西部的白道峪、牛盆峪、对大峪、大水峪、河防口、石片、交界河及昌平、滦平等县部分地区,在一些村庄建起抗日救国会和群众抗日武装。9月上旬,伪满军6个团围攻昌滦密。三十六大队和骑兵大队予敌一定杀伤后冲出包围,伍晋南率主力渡过潮河进入雾灵山区,有两个连因和主力失掉联系未能撤出,仍在昌滦密坚持战斗。10月初,伪满军又以两个团的兵力对昌滦密发起第二次围攻。县政府和未及撤走的部队被敌人包围在滦平八道河附近,他们连夜冲出包围,奉命东渡潮河,回归主力。昌滦密联合县随之撤销。 八路军四纵挺进冀东,极大地振奋了冀东人民,一场声势浩大的抗日暴动随之兴起。7月6日开始,在中共冀东党组织领导下,滦县港北村和迁安县岩口村首先举起抗日武装暴动大旗,暴动浪涛迅疾席卷冀东。密云也是参加暴动县份之一。密云东部大城子和镇罗营等地民众揭竿而起,在四纵支持下,纷纷组建和参加游击队,到7月底,密平蓟联合县地区的游击队已达2000余人。他们捣毁伪政权组织,镇压汉奸特务,配合八路军攻打伪军伪警察据点,相当活跃。密云四顶山区有一支由果玉春带领的游杂武装,这时也打起“抗日救国队”旗号,参加到暴动浪潮中,队伍也扩大到100余人,成为密云东部实力较强的一支暴动队伍。 7月下旬,冀东抗日暴动达到高潮。暴动中诞生的冀东抗日联军已经发展到39个总队约7万余人,四纵和冀东抗联一度攻克兴隆、乐亭、平谷、蓟县、迁安、卢龙、玉田等县城,歼灭大量日伪军,冀东伪组织体系被摧毁。8月,四纵和冀东抗日联军在遵化县铁厂胜利会师,议定成立冀察热宁军区,下设5个军分区,领导冀东抗日武装斗争。9月下旬,日本关东军大批入关镇压冀东暴动。冀东抗联各部各自为战,终因缺乏统一指挥和武器装备差、战斗训练不足而遭受重大损失。密云上镇马维駜游击队在程各庄南山与兴隆开来的大批日军遭遇,游击队员与敌英勇战斗,部分队员牺牲,其余队员溃散,队长马维駜回家隐藏。10月8日,中共四纵党委、河北省委、冀热边特委和冀东抗联主要负责人在丰润县联合召开九间房会议,作出四纵和冀东抗联撤至平西整训的决定。“这个决定是不正确的。它不符合中共中央和八路军总部关于要坚持创造冀热察边抗日根据地的指示精神。由于对敌人进攻的形势估计过于严重,忽视自己的有利条件,因而未能更好地保持起义胜利的成果。” 10月中旬,西撤开始。三十六大队为掩护主力西撤,北出雾灵山,进逼承德。四纵主力分三路西撤经过密云县,冀东抗联部队浩浩荡荡尾随其后。潮、白河和平古铁路是西撤途中最大障碍,日军紧紧封锁两河一路,阻挡抗日队伍西行。四纵宋时轮部先行跨过平古铁路,渡过潮白河回到平西。邓华部和抗联高志远部的5000人渡过潮河越过平古铁路后,在白河畔遭到日伪军拦击,双方激战整日,邓华部抢渡白河,高志远部仅1000余人渡过白河随四纵开赴平西,余皆溃散。抗联后续部队则被敌阻截于潮河以东,多数被打散。轰轰烈烈的冀东大暴动遭受严重挫折。四纵建立的密平蓟联合县政府也随部队西撤而撤销。四纵留下3个支队坚持冀东抗日斗争,其中第三支队由三十四大队二营营长单德贵任队长,二营教导员赵立业任政委,坚持战斗在密云、兴隆、平谷、蓟县交界地区。 冀东大暴动,是全民族抗战开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规模最大的人民武装起义,它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殖民统治,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政治影响,振奋了人民的抗日精神,为以后建立冀东敌后抗日根据地奠定基础。密云人民在八路军四纵支持下,积极参加暴动,组建抗日游击队,第一次直接参加到抗日武装斗争中,初步了解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和政策,认识了英勇抗日的八路军,这对以后开辟密云东西部抗日根据地具有重要影响。冀东暴动虽然受挫,但密云人民抗日信念已经树立,他们不仅继续支持八路军第三支队在密云东部坚持抗日游击活动,而且采取各种斗争形式自发反抗日伪统治。对家河地区武装抗税斗争就是声势较大的一个例子。 对家河地区1933年就被日本侵略者强行划入伪满洲国,在日伪统治下,劳动果实几乎全被夺走,人民早已不堪忍受。1938年底,伪满警察又要每户交税款50元,人们抗拒不交,伪警察随即逮捕了对家河领头抗税的王永丰等人。当晚,对家河、冷风甸、化石峪等村青壮年自发行动,持猎枪、刀矛攻打庙梁子伪警察所,将王永丰等救回。以后,他们把村内老弱妇孺送到关里,购买枪械,建立武装,公开武装抗捐抗税。他们依靠群众支持,凭借险峻山势,坚持斗争长达年余。1940年,八路军十团开辟丰滦密抗日根据地,这支抗税队伍全部参加丰滦密白河游击队,从而汇入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斗争洪流之中。 奉命留在密、兴、平、蓟地区坚持游击战争的八路军四纵第三支队,下辖3个大队和由地方游击队合编而成的两个营,另辖几支地方游击队。支队长单德贵带领1个大队和2个营,以密云鱼子山为中心,在密云东南部和平谷北部、顺义东部一带山区开展游击活动。政委赵立业带领2个大队和特务连以雾灵山为中心,在密云新城子、曹家路一带和兴隆西部山区开展游击活动。 三支队面临着非常严酷的斗争环境。冀东暴动受挫后,日伪对冀东人民进行残酷镇压。他们修补公路、增设据点,采取“清剿”与围困相结合战术,妄图将坚持抗日的冀东八路军和游击队彻底消灭。在三支队活动地区,日伪大肆搜剿八路军,并对雾灵山、鱼子山等山地实行军事封锁。日伪加大对“两河一路”的封锁,各车站都增加日军守备力量和铁路警察,日军铁道装甲车增加往返巡逻次数,潮白河各渡口都有日伪军监守盘查,以图彻底切断冀东抗日武装和平西根据地的联系。 伪密云县政府也扩充伪警备队,伪县长张鸿宾亲任队长,疯狂搜捕抗联失散战士和八路军伤员。1940年2月1日,密云伪警备队从上镇将在家潜伏的原游击队长马维駜抓捕,押至密云县城。马维駜在监狱中历尽酷刑,宁死不屈,后被押送到锦州杀害。伪密云县政府以防“赤乱”为借口,强行收缴民间枪支,全县计有400余支民枪被收走。为加强地方控制,日伪扩充汉奸特务组织“新民会”,新成立宰相庄等20余处乡分会,并在县城成立新民妇女会。强制推行所谓村乡联防,令各村成立“反共自卫团”,强迫15~45岁青壮年参加,每日巡逻放哨。实行住宿登记和行人检查,并经常封锁村庄,挨户搜查。 在这种环境下,三支队的活动受到极大限制,面临严重困难。但是,三支队依靠人民支持和掩护,顽强坚持游击战争。为与上级保持联系,三支队在密云县潮河东岸建立庄头峪、艾洼等几个交通站,负责接送平西与冀东的过往人员。庄头峪村赵文会成为密云县最早的交通员之一。 1938年11月,鱼子山反动地主发动叛乱,带领保甲民团强缴游击队员枪支,并配合日伪军将三支队一部围困在东长峪至苏子峪方圆不足15公里的山区。经多日激战,部队仅剩不到200人,情况危急。政委赵立业闻讯,立即率一大队和特务连等由雾灵山出发救援,里应外合打破敌人围困。三支队又乘势攻入鱼子山,将叛乱武装击溃,收缴步枪200余支,惩办首恶,稳定住局势。当地青年和遣散的游击队员纷纷投奔三支队,除补充原一、二、三大队外,又增建了四、五大队。 1939年1月,日本关东军再次入关,“扫荡”密云、兴隆、平谷一带山区。三支队决定全部由鱼子山转移到雾灵山。赵立业率一、二、三大队转移途中至狗背岭被日军包围。他们坚守山头,三面抗击敌人,从清晨打到天黑,双方均有重大伤亡。夜间,一、二、三大队主力突围转入雾灵山区,赵立业带特务连返回南水峪接应四、五大队。不料四、五大队已分散潜伏,赵立业部复被围困在南水峪、鱼子山一带山上,数次突围不成,遂以排为单位,分成小股利用山地与敌周旋。时值隆冬,冰雪封山,战士衣服单薄破烂,爬冰卧雪,多数被冻伤。2月18日下午,日军将赵立业带领的1个排包围在狗背岭山,战士们据守山顶,多次击退敌人进攻,坚守到天黑。夜间,他们推下巨石,跟在滚石后面冲出包围。在这样艰苦环境中,干部战士团结一心毫不动摇,连续坚持45天,终于挫败日军“围剿”。日军撤走后,赵立业把分散游击的特务连集中起来,数日内就拔掉镇罗营、南水峪等7个日伪军临时据点,捣毁周边将军关、独乐河等伪警察所,恢复了鱼子山地区秩序。 三支队为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对密云东部游杂队伍做了大量争取改造工作。密东原有多股游杂队伍,其中人数较多的有果玉春部、门长春部和赵德辉部。果玉春部参加过冀东大暴动,因此三支队首先做争取果玉春工作。经多次登门动员,晓以大义,1939年春,果玉春同意加入八路军。他的队伍只有100余人,编为三支队二营,果玉春任营长。收编后,二营仍在密云四顶山区开展游击活动。 1939年8月,为接应冀东部队和干部到平西受训,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派遣第三十六大队和一批随行干部由平西出发,再入冀东。部队从密云祖各庄渡过潮河,第二天,在八家庄将前来偷袭的石匣伪警防队击溃,歼敌90余人。月底,随军来到密云的李满盈奉命到三支队二营任教导员,另有12名工作人员被派入门长春队伍做争取工作。9月,三支队决定跟随三十六大队回平西整训,但果玉春不愿离开,将通知扣压,二营未能同行,单独留在密东地区。 1940年6月,经过整训的八路军第三支队返回密云东部地区,继续坚持抗日斗争。7月14日,三支队一部在上庄头峪伏击塘子据点出扰之敌,毙日军2人,俘伪警备队20余人。8月,三大队在密云飞地侉子营将前来“讨伐”的密云伪警备队50余人全部俘获。经过夏季战斗,三支队发展到600余人。三支队同时加强对二营的改造工作。果玉春虽然加入八路军,但不愿接受八路军纪律约束,不肯与教导员李满盈合作,甚至公开阻挠李满盈按照党的政治工作原则对二营战士进行教育改造。屡经训诫,不思悔改,继续纵容属下骚扰百姓,胡作非为,且与日伪暗中勾结。 8月,三支队果断采取行动,在白龙潭逮捕处决果玉春及其几名亲信,二营编入三大队。不久,三大队又在清水河川剿灭早已暗中投靠日伪、长期为非作歹的游杂武装赵德辉部,赵德辉只身逃进石匣城,公开事敌(1945年被国民党政府逮捕后以汉奸罪判处死刑)。至此,长期为害一方的密东地区游杂武装被彻底肃清,民心大快。11月,第三支队奉命编入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第十三团,继续战斗在密云、兴隆、平谷、蓟县等冀东西部地区,直至抗战胜利。 潮河以东地区,根据1940年元旦中共冀东区党分委阁老湾会议决定,4月,以蓟县盘山和密云鱼子山两块游击区为基础,成立蓟(县)平(谷)密(云)联合县、联合县所属西北办事外开始以鱼子山为中心发动群众,组建抗日村政权和基层党组织。1940年11月,蓟平密联合县已发展到200多个村庄,遂扩建为两个联合县。南部为蓟宝三联合县;北部以原西北办事外为基础,成立了平(谷)密(云)兴(隆)联合县。平密兴最初下设三个区,镇罗营及其以北之密云河东地区为三区。 1941年春,平密兴三区区长王裕民带领部分干部和武装进入密云清水河川、安达木河川建政,同年冬,在密云的潮河以东、兴隆的大小黄岩以西、滦平的安达木河川以南、平谷的镇罗营石河以北的广大地区普遍建立抗日基层政权和群众组织。1942年11月,河东平密兴改名为平(谷)三(河)密(云)联合县。 1943年7月,平三密联合县一分为二,南部成立平三蓟联合县,北部以密云河东地区为主成立了承(德)兴(隆)密(云)联合县,承兴密联合导以要录作为中心,包括密云东部,兴隆西部和承德县东南部地区,承兴密联合县一直坚持到抗战胜利,大岭保存了承兴密联合县政府遗址。 1943年12日19日,承兴密联合县政府在庄头峪被敌人包围,县公安队,义勇队共58名指战员不幸牺牲在四笔顶山地区。 密云东部地区成为承兴密联合县的核心区,成为坚强的抗日堡垒,与潮河对岸的平北丰滦密抗日根据地常有往来,相互配合,对平古铁路,京密公路等主要交通干线展开破袭战斗,把敌人搅的日夜不得安宁。 密云抗日根据地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第一,迟滞了日伪东北、华北的交通运输,牵制了大量敌军。根据地军民经常破坏平古铁路,对平古路构成了直接的、长期的、巨大的威胁,极大地制约了伪满洲国和伪华北的交通运输。为了保障交通运输,日伪抽调大批兵力驻守这条交通运输线,最多时,仅密云具至顺义之间的常驻日伪军就达1万人以上。这就有效地牵制了敌人的兵力,减轻了冀东西部和平北西北部其他根据地的压力,因而起到了支援其他抗日战场的作用。 第二,建立了连接冀东、平北、平西的交通走廊。日伪为了切断冀东、平西抗日根据地的联系,建立了潮河、白河,平古路“两河一路”封锁线,使两块根据地各自为战,无法相互策应。尤其是翼东,因难以和在平西的翼热察区党委及八路军翼热察挺进军总部取得联系,几乎是在失去上级领导情况下孤立作战。密云根据地的建立,像一座横跨在敌人封锁线上的钢铁桥梁,把平西、平北、冀东根据地紧紧联系在一起,相互配合,相互支撑。 第三,为我军收复伪满失地,抢占东北提供了前进基地。密云根据地建立在伪满与伪华北统治区的接合部上。又扼守着东北与华北的重要关门古北口,成为八路军挺进伪满收复失地的一个重要的前进阵地。抗日战争胜利后党中央及时作出了抢占东北,建立东北解放区的战略决策,派遣10余万大军,10万干部挺进东北,其中部分人员是从密云地区开进东北的。当时,中国85%的重工业在东北,同时东北沃野千里,是中国的粮仓,得东北者得天下。密云根据地为中国革命胜利发挥了特殊的重要作用。

31、抗日战争•敌后战场•冀东抗战•密云东部抗日根据地的开辟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