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德意志装甲骑兵的“豆蔻年华”:你以为我是拖拉机 其实我是微型老鼠哒!

2019-09-09 16:56 作者:阿纳贝尔丶卡多  | 我要投稿

本期文章其实从4月份开始就想写了,一直摸鱼就给忘了....算是对1级车系列的一个补完,之前还写过MS-1/T-18,想看的老爷可以查看历史文章。另外咱这个专栏吧,兴趣使然,用爱发电,不说文章多有意思,文笔妙笔生花那样,但反正只要您有耐心看完,那就肯定有收获。

本专栏所有文章均为本人(笔名:夜莺)原创,同时也为坦克世界旗下公众号供稿。
欢迎各位车长~


▲7.1版本的宣传图

各位车长老爷们好啊,小编今天先问车长们一个问题:刚加入游戏时,您选的是哪一系呢?面对这几台小“拖拉机”是如何抉择的呢?小编初入游戏时还是只有老三系,纠结了许久后还是选择了高大帅气的德系坦克,后来的故事嘛....

▲我叫城管

从游戏诞生到现在,德系高级车真正强势的版本可以说是微乎其微,高大的身躯非常容易拉火炮的仇恨不说,隐蔽还特别差。防御呢也好不到哪里去,宽大的裤裆被踹就会着火,比如曾经的“烈焰雄狮”狮式就让很多花了钱还不舒服的车长大呼坑爹。真要说最公平的时候,那也就是在“幼儿园”时代,大家都是小拖拉机的时候了。我们之前曾经介绍过苏系1级车MS-1的故事,今天则讲讲它的死对头“早期试验车”的逸闻~

VK.31“小拖拉机”

▲凡尔赛条约签订仪式

事情的开始还是要从坑爹的《凡尔赛条约》说起,德国是一战的战败国,我们在初中历史上就学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资本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全球霸权的帝国主义战争,其本质还是狗咬狗。打输了的同盟国自然会受到协约国的各种掠夺,德国损失了13.5%的领土与12.5%的人口,还丧失了所有的海外殖民地,以及16%的煤产地及半数的钢铁工业。并且,德国必须承担全部战争责任,承认对协约国平民犯罪,1921年赔偿金额确定为49.9亿英镑,即1320亿马克,差一点儿就“永世不得翻身”了。

▲“大拖拉机”

在军事上德国也受到了非常苛刻的限制:禁止实行义务兵役制,陆军规模被限制在10万人以下,还不得拥有坦克和重型火炮等进攻性武器,取消德军总参谋部,也不准进出口武器。然而德国人是绝对咽不下这口气的,魏玛共和国(1918-1933)时期德军就在偷偷研究坦克,并且在1928年以“大型拖拉机”的伪装代号开发出了一型试验车,可惜这个玩意的性能比较坑,在咱游戏里是个3级车叫“克虏伯试验车”,感兴趣的老爷们可以买一台开着试试。

▲和大拖拉机合影的装甲兵学员

“大型拖拉机”的技术理念其实来自游戏里的另外一台1级车——不过是英国车,就是那台1级中型坦克“维克斯MK.I”。德国人认为英国人率先把坦克投入实战,那必然在坦克技术方面有两把刷子,英国人搞啥我们就搞啥!在这个思想下开发出来的“大拖拉机”虽然外观上不太像维克斯MK.I,可是骨子里却是个彻头彻尾的步兵支援坦克:火炮口径大、身管短、主要发射高爆弹攻击堡垒和工事,和英国佬的所谓步兵坦克是一个套路。

在意识到只有步兵支援坦克还不够后,德国人马上于1928年3月份下发文件准备开发一台专精反坦克事业的坦克,伪装代号为“Kleinetraktor”意为小型拖拉机,这台车同时还被赋予了作为野战火炮牵引车的职责。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个“小型拖拉机”的项目是一战后德国坦克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没有这个计划,就没有后面的虎式黑豹虎王这一帮猛兽了。“小型拖拉机”项目在1928年5月26日的一次会议上,裂变为两个计划:①小型拖拉机,3吨级坦克,日后发展为1号坦克。②轻型拖拉机,就是我们熟悉的“早期试验车”。

克虏伯版本


莱茵金属版本

这个“轻型拖拉机”计划由当时德国国内的两家军工大厂承接:克虏伯与莱茵金属,两家公司坦克的大体布局都差不多,但是在悬挂机构上大有不同,这也就成为区分两个版本的重要标志,我们游戏内采用的是莱茵金属公司的1930年版本,后续他们还推出了改进的1933年版本。

车体

莱茵金属版本的出厂“证件照”

在轻型拖拉机这一方案上,两家公司都把乘员舱和炮塔后置而把发动机前置,这其实也是学习维克斯MK.I的成果,前置的发动机舱可以有效抵挡来自正面的炮弹伤害,即使坦克被打瘫痪了,也可以保证车组成员的生还概率,但问题是车体前面会像普通轿车一样留有一个巨大的进气格栅,即使用金属板挡住也起不了什么防护作用。

克虏伯版本的侧面照

克虏伯版本的坦克重8.7吨,长4.35米,宽2.37米,高2.35米,在尺寸上各方面都要比莱茵金属版本的坦克大了一点点,克虏伯制造出了2台样车,但是最终由于比较慢的制造速度,在这场比赛中败给了莱茵金属公司,因为克虏伯人家的主业是生产火炮,没太把“轻型拖拉机”项目当回事,我们还是以莱茵金属版本的为主

莱茵金属版本的正面照

作为一个相对年轻的企业,莱茵金属公司在这件事上更用心,他们为坦克设计了很多实用的细节,比如车体首上的发动机格栅可向两侧打开,便于对发动机进行维护保养。车体首下的散热器格栅也设置成了活动样式,在后面的样车上还安装了挡泥板和天线基座,在态度上就已经胜过了老牌大厂克虏伯公司。样车使用一台戴姆勒·奔驰提供的M36型6缸水冷汽油机,可以提供100马力的动力,足以使坦克最大速度达到30km/时。

▲拆掉首下进气格栅 关闭首上舱门的莱茵金属版本

这个“轻型拖拉机”上还有一点特别有趣,细心的老爷们可以发现,这台坦克的履带造型有点奇怪,和我们熟悉的其他坦克履带不同,它的设计者是年轻的海因里希·恩斯特·科涅普坎普,这位大爷出生于1895年,打过一战,参与过二战中几乎所有德国坦克装甲车辆的设计工作,二战后还在西德陆军里当豹1主战坦克计划的顾问。这个履带的特点是以硬化橡胶块为主体,连接框架则是金属,这样接触地面的主要是橡胶部分,不仅能减小噪音还能提高使用寿命。

周围增添框架形天线的样车

当然,作为一台只有8.96吨重的小车,“轻型拖拉机”的防御也不会很好,浑身一圈的装甲厚度基本在14-19mm左右,炮塔顶部装甲更是只有5mm的薄薄一层,而且在这个时期的德国装甲钢工艺也算是刚起步,因此不能确定该车使用了表面硬化技术。

乘员组

▲炮塔侧面与车位均有舱门

游戏里的早期试验车只有3个乘员,而实际上的轻型拖拉机上是有4个车组的,他们是:车长兼炮手,装填手,驾驶员与通讯兵,4个人挤在这么一台小车里是非常难受的,于是后期索性把电台和通讯兵全都给取消了,车长靠旗语和手势与其他坦克协同作战。

武器

▲3.7cm Pak 36反坦克炮

由于其设计任务为反坦克,所以“轻型拖拉机”的主武器为一门小口径、高初速的37mm KwK 36坦克炮,该炮算是Pak 36反坦克炮的车载版本,火炮倍径为45,可以使用普通被帽穿甲弹、钨芯穿甲弹和高爆弹。这门炮在二战早期使用的非常广泛,三号坦克早期型用的就是它,一定程度上“轻型拖拉机”已经拥有了40年代的火力(大雾,P-40和F-86火力还相同呢!)。

▲几种3.7cm炮弹

37mm KwK 36坦克炮使用37 x 249mm炮弹,发射658克重的PzGr.18穿甲弹时炮口初速745米/秒,在100米的距离上射击以30°角放置的均质钢装甲板时穿深达到34mm。在发射368克的PzGr.40硬芯穿甲弹时炮口初速1020米/秒,在100米的距离上射击以30°角放置的均质钢装甲板时穿深达到64mm。

▲炮塔右侧视角,可以看到37炮炮闩和MG13同轴机枪

这个数据在1930年已经是相当优秀了,可以非常有效的完成反坦克任务。至于游戏里那根20mm机关炮,则从来没安装过。

▲MG-13轻机枪

“轻型拖拉机”的副武器是一挺7.92mm的毛瑟MG-13轻机枪,它也是1号坦克和部分德国装甲车上的标配武器,我国在抗战中也曾使用过,篇幅所限,不多描述。

服役经历

▲ 未来的德国坦克兵们站在1933年“轻型拖拉机”上合影

1929-1933年苏联和德国是曾经有过一段蜜月期的,两国进行了深入的军事交流,因此为了掩人耳目,德国偷偷制造的坦克们也被送到苏联境内的喀山进行测试。在道路测试中“轻型拖拉机”行驶了超过1800千米,然而其操纵品质实在是太过地低劣,橡胶-金属履带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美好,小轮板簧悬挂系统也很差劲,苏联人饶有兴趣的参加了测试,但他们很快就发现德国人的这俩大小“拖拉机”根本就不如BT-2和T-26坦克。

▲其中一台拆掉战斗室改为训练车



▲开着兜风好快活

德国人自己也感到很尴尬,因此1932年回国后把其中一台试验车的炮塔和战斗室都拆掉了,改成了坦克兵学校的教学用具——从现存的照片来看,主要功能是带着新兵们兜风,体验一下全履带载具的味道。

▲另一台在1933年换装大直径负重轮、弹簧悬挂

而另外一台“轻型拖拉机”的改装则是因为德国人见识到了BT-2坦克,于是这台车被改成了大直径负重轮+弹簧悬挂,还换上了新的主动轮和从动轮。这台改装车的技术积累后来被用到了DW2坦克上,也算是不枉此生。

▲作为纪念碑的它


▲在营区里呆着

这台1933年型号“轻型拖拉机”最后的归宿和“大型拖拉机”一样,在装甲兵学校里作为纪念碑,默默地停在石头基座上。年轻的德国坦克学员们非常喜欢跟它们合影,就像我们上学时和校门合影一样。1945年德国战败后,它们全都被拆成了废铁而未能保留至今。

原创不易,喜欢的老爷们求个关注+转发~

德意志装甲骑兵的“豆蔻年华”:你以为我是拖拉机 其实我是微型老鼠哒!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