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分享生活”
零碎的整理,不见得有用。
和朋友聊过,对“分享生活”这一说法的审视——首先,这个说法,是鬼扯:发布者发着旅游视频、做饭视频、养宠视频,观众看着这些视频,仿佛亲历一般。但有个问题:发布者确实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但难道观众的感受力够强,以至于看个视频便可身临其境了?
有这个疑问,是因为我谈及分享时,往往是和别人共同做一件事,或给他我自己有的东西的一部分:分享零食(匀一部分给他吃)、分享照片(给他看)、分享心得(表达想法)......这些分享,无不是尝试让对方感受到自己所感受的,并且往往伴随着也让对方享受到自己所享受着的“好处”。
“分享生活”?
诸如旅行、做饭、购物、养宠,视频中的人呼吸到了深山老林的新鲜空气、体验了做饭的过程和吃饭、逛了街挑了自己喜欢的东西、和宠物有令他自己情绪波动的交互,而观众呢?观众只是看到了视频中的那个人,做了那些事。
所以在我看来,这根本不是分享,因此首先,我要把这个行为的外壳剥掉,换成更能体现它本来面目的——将“分享”换为“展示”。
后两个字——“生活”真的是生活吗?这些人,平日里真就如此生活?或许,但镜头下的生活,和镜头之外,一定是不同的。粗口、结合、不洁等禁忌,大多不会在镜头前展示。
所以“分享生活”,实际上是“展示上得了台面的生活片段”。回过头来,其实有一个词可以简短概括:表演生活。
到这里,我想可以开始进入这些人的出发点了。
利己:想被人夸外表、夸品位,或受人肯定,以笃定自己并不牢靠的生活信念,或接广告,而积累过程如前所述。
利他的:视频中包含菜谱和做法、旅行指南、好店推荐、观点探讨等,部分也可与上重合进行。
如果是后者,那采用表演生活这种方式简直就是多此一举。只有抱有前者及类似目的的情况,才需要采用这种欲盖弥彰的方式 。
当然也有些人,是为了给特定的人一些“交代”,好让人知道自己“过得还行”——这与利己并不冲突,并且同样令人唏嘘(这并不是个难转的弯,想想就能懂)。
到这里,我想我有充分的理由,来反对“分享生活”这种事了:不仅对行为本身,也对行为反映出的那些。
有这功夫,不如真真地深入体会自己的生活,看看它到底是何种模样——对发布者、对观众,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