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1983年全国首届烹饪大赛冠军刘敬贤参赛纪实(转载)

2023-03-18 20:34 作者:城故北199  | 我要投稿

旷古未有的烹饪大赛,1983年11月3日在北京庄严的人民大会堂开场了。在人民大会堂的上海厅,19位评审委员中有烹饪界权威人士,有大学教授。“末代皇帝”溥仪的弟弟溥杰,全国政协副主席荣毅仁,北京大学的著名历史学家王利器等也应邀担任了评审委员。

时钟指向下午3点整,刘敬贤按规定走入宴会厅厨房。他这个灶台前却冷冷清清,这正好使他心情平稳,操作自由,能聚精会神地琢磨如何做好参赛的四款菜。

他走到灶台前,两个灶眼吐出熊熊红火,“好火!”他暗暗叫好,心情振奋起来。但凭他的经验,火候过猛,不适宜于扒菜,于是他又从灶台的一侧找到两个炉圈分别放到两个灶眼上,这下子,火候适中了。

他的第一款菜是扒菜,“兰花熊掌”。他操起大勺,一招一式都精心对待。在规定每款菜操作时间的30分钟之内,他把“兰花熊掌”做好了。服务员看到盘子里的熊掌形状美、颜色红亮、肉质酥烂,再配上碧绿的油菜,真是锦上添花。“啊,真棒!”服务员是有眼力的,这熊掌胶质多,极易粘勺;肉质厚,很难做烂。她将菜肴端向上海厅,果然,在评审席上发出一阵啧啧声,这是评审桌上少见的强烈反应!不一会儿,从上海厅传出消息:“兰花熊掌一百分!”

100分!这是开赛以来的第一个满分。记者们飞快地查看菜单。哦,辽宁特一级厨师刘敬贤!

辽宁菜会受到评审委员们的青睐?这几乎叫人难以置信。

翻开菜谱,可见这样权威性评论:“我国黄河、长江、珠江流域的地方菜为三大系统,而以山东菜为黄河流域的代表,四川菜为长江流域的代表,广东菜为珠江流域的代表。”辽宁菜不见经传,算什么系?

此刻,像是突然转变方向的一股风,骤然间,有着最敏感神经的记者们,一下子来了个“战略性转移”,争先恐后拥到那非常冷落的辽宁赛区,拥向刘敬贤的灶台,把他团团围住。第一炮打响,刘敬贤感到更加得心应手,只见他双脚叉开,挺胸收腹,手眼配合,思想集中,目光注视着正在烹调的第二款菜——“红梅

出任新世界酒店中方副总经理鱼肚”。

第二款菜出勺了,这是刘敬贤考特一级厨师时做过的拿手好菜,是用辽宁原料做成的红白两色,甜甜和鲜香的双味菜。服务员一秒不差前来取菜,刘敬贤也一秒不差,交出刚刚完成的“大作”。信息反馈回来了,服务员传来评审席上的重要消息:“刘师傅盖了帽了!”

第三款菜是“凤腿鲜鲍”,它是刘敬贤创造的,以辽宁笋鸡和辽宁鲍鱼为主要原料的新菜式。鲍鱼居中,鸡腿围边,鲜香两味。别致的是在一只只金红的鸡腿上套上西餐用的粉色纸花,既美观又便于手拿,这是洋为中用在烹饪上的一种创造。它使评审委员们感到餐桌上吹来一股新风,他们叹服烹饪者的聪明才智和属于求新求美的创造精神。

第四款菜最为壮观了,端到餐桌上的是一只红铜菊花酒精锅,锅腔里火焰喷射。已被辽宁菜深深吸引的评审委员们,为表示对辽宁名师的尊敬并一睹风采,特请刘敬贤亲自到餐桌前揭锅盖。刘敬贤将锅盖麻利地取下,嗬!人们看见乳白色的汁汤在沸腾,黑色刺参在水里浮动,好似乌龙翻滚,笋鸡在滚汤轻摇,犹如白凤扑水。龙凤同戏,情趣不凡。“唱戏在腔,烹饪在汤”。评审委员尝一口这汤,鲜美可口,非同寻常。这就是轰动整个赛场的由刘敬贤创造的辽宁菜——游龙戏凤。

刘敬贤做完第四款菜的时间是17时整。这时,大赛赛场爆出了大冷门,刘敬贤的第一款菜获得比赛以来惟一一个满分,其他三款具得高分,一下子压倒群雄,跃居第一阶段的比赛诸名厨之首!

11月14日,在人民大会堂小礼堂隆重举行全国首届烹饪名师技术表演鉴定会闭幕式。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并在主席台就座。当主持会议的商业部副部长宣布闭幕式开始后,会序第一项就是宣布本次赛会荣获最佳厨师、最佳面点师、优秀厨师、优秀面点师的名单。此刻,会场上静极了,人们精神贯注地倾听着……

“最佳厨师十名:刘敬贤,辽宁省沈阳市鹿鸣春饭店副经理、特一级厨师……”

发奖了,刘敬贤第一个走上主席台,当他双手从商业部部长刘毅手中接过闪闪发亮的景泰蓝奖杯时,会场又响起了掌声,刘敬贤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他将奖杯举过头顶,不断地向人们摇动……

这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中国烹饪史上第一个烹饪冠军诞生了!







第二篇:

 1983年,北京,人民大会堂。第一届全国烹饪赛暨全国烹饪名师技术表演鉴定会正在这里举行。来自全国各省的83名厨师精英,个个跃跃欲试。其中有50年代就为毛主席、周总理等做饭的高望久师傅,有代表中国到德国莱比锡国际烹饪博览会上表演的北京丰泽园饭店特级厨师王义均……担任这次大赛评委的阵容也十分强大,有末代皇帝溥仪的弟弟溥杰、全国政协副主席荣毅仁、北京大学历史学家王利器,还有烹饪界权威人士、营养专家等。
    为公平起见,比赛用特殊的保密方法进行裁判。每人烧四个菜,由服务员交替穿插送到评委团面前。评分标准分为色、香、味、形等,满分为100分。如此壮观、权威的比赛,在中国历史上也是第一次。
    辽宁代表队以刘敬贤为首,共4名队员、1名助手。刘敬贤按比赛规则进入赛场。他走到灶台前点火,两个灶眼吐出熊熊火焰。“好火!”他暗自高兴,心情振奋起来。凭经验,火候过猛,不适宜做扒菜,于是他选择了两个炉圈分别放到两个灶眼上。这下子,火候适中,他的信心更强了。他操起大勺,一招一式都精心对待,不敢稍有含糊。在规定时间内,他的“兰花熊掌”做好了。当菜品端出去的时候,他的心情就紧张起来。他虽相信自己的技艺,但还是有一些担心。要知道,这是多高标准的评委团啊。不一会儿,从外面传来消息:“兰花熊掌”100分。
    100分!这可是大赛以来的第一个满分啊。这是谁的作品啊?各媒体记者纷纷挤到刘敬贤面前,拍照,采访,合影。
    后来,刘敬贤又专心制作了“红梅鱼肚”“凤腿鲜鲍”“游龙戏凤”三道菜,这三道菜品也得到高分。尤其是“游龙戏凤”,一上到评委们面前,嗬!只见乳白色的汁汤还在沸腾,黑色刺参在水里游动,好似乌龙翻滚;笋鸡在滚汤间轻摇,犹如白凤扑水,龙凤同嬉,情趣盎然。“唱戏在腔,烹饪在汤”,评委们一致认为,此汤鲜美可口,非同寻常。
    几天比赛下来,种种迹象表明,刘敬贤的总分可能名列前茅,可是高望久、王义均、常静等名厨的分数也很高啊。究竟花落谁家,都在等待着。日子一天一天过去,结果终于出来了: “刘敬贤第一名,大赛的状元,名列十佳优秀厨师之首!”

1983年全国首届烹饪大赛冠军刘敬贤参赛纪实(转载)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