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从万丰村到鲤鱼池:穿梭巴士与老长安厂的故事

2023-02-19 16:15 作者:山城地平线  | 我要投稿

前言

        提及重庆这座城市,很多人可能会想到魔幻地形或者江湖美食,俨然这些已经成为山城的城市关键词。然而对于重庆人来说,这种城市蕴含的文化和记忆远不止这些。

        作为三线建设和抗战大后方的重要城市,在特殊岁月里,重庆吸纳了来自全国各地的重要工厂。这些工厂中,绝大多数都与军工制造相关,借助闭塞的地形便在这座城市扎下根,这些工厂的家属区也便成为这座城市老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地形限制,在这些工业老区中,道路往往是非常狭窄陡峭的,但是人口又是密集的。对于公共交通来说是个难题。由于大型公交车往往无法通行,早期的民营中巴车和面包车成为主力担当。后来经过规范整治,公交公司便采购了适用于这些小路的穿梭巴士。这系列内容就是围绕工业老区窄路上的穿梭巴士线路,讲述关于这座城市工业老区的细节。

长安厂家属区内塔坪正街,636路小巧灵活的穿梭巴士
在去年三月中旬更换了海格新车的636路,堡坎上的老树也长出了新叶



坡顶的蓝色小公交

        从繁华的观音桥商圈,经过一个拐角上坡,路过几家颇具文艺气息的咖啡馆,三五分钟走到坡顶,便是另一番景象了。这里的路变得非常窄小但安静,树下有老人聊着天,楼梯房的老居民楼和身后高楼大厦形成鲜明对比。这里便是塔坪了,也就进入了长安厂家属区的范围。

        错落的巷子时不时穿出蓝色的小公交,在小心翼翼的拐过路口,又匆匆消失在树荫里。这便是在长安厂区巷子里的主角——636路公交车。

        这条线路最初东起长安厂家属区的黄泥村,西至江北区核心的观音桥商圈。后来为了方便停车起点站改至了五里店。这条线路途经的绝大多数地区都是在错综复杂的巷子里,贯穿了长安厂主要的家属区。虽然道路极其狭窄,但稳定的客流,使得这条线路班次并不少。

观音桥商圈的繁华与厂区的市井,仅此一坡之隔
停靠在兴塔路的636路
塔坪正街,正在拐过狭窄路口的迷你巴士


        和很多厂一样,长安厂家属区的小巷子在多年前也是由面包车解决出行,有规定的线路和涂装,票价一般是五毛起步。招手即停并且往往通宵运营。所使用的车辆是长安产的长安之星,重庆人也亲切的喊“长安车”,就像把奥拓出租车亲切的喊成“拓儿车”,好像重庆人真的很随意。

        后来,636路便诞生了,接替原先招手停的面包车。

        有时觉得幸运是在那个年代,能在如此窄的巷子里,没条件设站也强行设站,开行班次如此密的公交线路。虽然不及曾经的面包车招手停方便,也不能像面包车那样半通宵开到深夜。但至少,他是条不错的公交线路。

厂区大楼前经过的636路
鲤鱼池三村家属区老楼
曾经可能是小朋友最爱去的地方之一,百货经营部
梯坎定是重庆巷子里少不了的
家属区老楼



长安厂

        重庆的老工厂数量之多,可以说几乎每个区都有自己代表的大型工厂。而在江北区绝对地位的工厂无疑是长安厂。

        从现在的观音桥商圈外围,一直沿建新东路往东,直至五里店,均是长安老厂家属区的范围。在如今这跨越数个公交站的占地仍是很大一片的,而在当年对应的规模可想而知。

        相对来说,长安汽车应该更被人所知,在改革开放初期与铃木汽车的技术合作,经济耐用长安铃木便散布全国。而如今成为自主品牌的长安汽车,在国内乘用车市场仍有不错的地位。

        其实和大多数重庆老工厂一样,长安厂还承担着军工制造的任务。长安工业相对来说是些许“秘密”存在,甚至一些重庆人都不知道长安是军工企业。而其前身便是上海洋炮局,如今属于兵器装备旗下。

        这或许更能解释,长安厂的家属区为何如此大。

万丰二村的陡坡
万丰二村

梯坎——巷子里的捷径

当公路不在一楼时,廊桥边成了重庆老居民区特色
万丰二村



        而笔者身边很多同龄人也一样出自厂区家属区,对于这样的家属区的回忆真的十分熟悉。仿佛觉得,厂区家属区比起单纯老居民区的市井,好像生活在这里人彼此更加熟悉,大家总是讨论着同样的事情,也记得楼上楼下是哪个车间的同事,小时候的玩伴也是读着同一个厂区幼儿园。

        那时候重庆的工厂家属区,很多习惯以“村”命名。比如636路另一头连接的万丰村、工校村等等。

        顺便一提,老火锅必定重庆的老工厂家属区不可或缺的角色,长安厂也不例外。受人青睐的黄姐,老店便出自家属区的黄泥村。不过如今那里由于迟迟未改造,仿佛被城市遗忘的土地,格外陈旧。公交车在那段小路甚至难以会车。

拐角与厂区老火锅
拐角与厂区老火锅
这个坡度,也许用坐电梯来形容可能更贴切
这个坡度,也许用坐电梯来形容可能更贴切



黄泥村未改造的街景
636路最初的终点站附近的黄泥村老路


        几年前,长安厂的新厂区就已投入使用。老厂区早已不再承担生产制造的主力。由于紧邻繁华商圈,这些工业老区被逐步改造也将是城市发展必然的进程。而路网改造和客流变动必然也会对这些巷子里的公交产生影响。这些属于上世纪的城市记忆,也在慢慢消失。而在巷子里的小公交,可能是最后的见证者。

深夜行驶在小巷的636


图文 | 彭思源

编审 | 田金松


从万丰村到鲤鱼池:穿梭巴士与老长安厂的故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