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品牌建设现状与对策
农产品品牌建设现状与对策
农产品品牌是农产品的一种重要的市场形象,是对农产品品质、产地、特色、文化等多方面的综合评价。其对于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等各方面都有重要影响,比如能够增强消费者对品牌产品的忠诚度,同时能够帮助企业提升品牌知名度,增加企业品牌溢价空间,也可以帮助政府树立良好的公共形象,建立良好的市场信誉。因此,发展农产品品牌已经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农民增收效果明显,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其中,农产品品牌建设作为现代农业发展中重要的一环,在我国农业发展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因此,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研究与探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我国农产品品牌建设现状出发,分析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品牌数量多,但质量不高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产品种类繁多,具有品牌优势的农产品数量多,品牌数量在国际上名列前茅,但是农产品品牌的质量却不高。据农业农村部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有6000多个农业品牌获得了“三品一标”认证,但仅有1%获得“三品一标”认证的产品具有较高的质量。
区域公用品牌数量多,但特色不鲜明
以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为原则,通过政府引导和扶持、企业提升和管理、协会和中介组织服务以及社会广泛参与的方式,以公用品牌为核心,推动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截止到2019年底,我国已有300多个区域公用品牌,这些品牌不仅在农产品生产加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还具有很好的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但是从我国农产品品牌的现状来看,各区域公用品牌特色不明显,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
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推进缓慢
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是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基础,而目前我国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推进缓慢。比如:我国大多数地区还没有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导致农产品质量不稳定,不仅影响了农产品的质量和声誉,而且使消费者对产品缺乏信心。这就要求政府能够积极推动和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在农业标准体系制定、农业生产技术规范编制以及标准的推广应用等方面加大投入,为农产品品牌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此外,还需要加大政府扶持力度,鼓励和支持农业标准化组织进行标准化生产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工作。同时加强政府、企业、农户三方合作,共同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
农产品品牌推广力度不够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营销、移动社交、社群营销等在我国农产品品牌推广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在具体操作方面,仍然存在较大不足。
农产品品牌推广缺乏专业化的推广手段和渠道,对于一些知名品牌,尽管采取了电视广告、互联网广告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但总体效果并不好。另外,一些农产品的品牌知名度并不高,还需要进一步挖掘消费者对农产品的认知度与认同感。
对于农业品牌而言,营销是最重要的手段。农产品要想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知名度,就必须加强品牌营销。而目前我国农产品品牌营销推广不足主要表现为以下两方面:
政策支持与资金扶持力度不足
政府对于农产品品牌的培育和支持是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但目前我国政府相关的农产品品牌建设政策还不够完善,相关的扶持政策支持力度也有待加强。首先,政府在制定支持农产品品牌发展的政策时,缺乏具体明确、可操作化的实施细则。其次,缺乏完善的资金扶持政策,没有制定关于资金方面的奖励扶持政策,农业企业品牌建设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但很多情况下企业自身难以承担这些成本支出,导致企业品牌建设受到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