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素时刻:中国饮食观念,五菜充实营养均衡饮食

2023-06-27 12:21 作者:喵你大爷爷  | 我要投稿


我们这一代中国人,饮食结构和习惯发生了巨大变化,现代潮流摧毁了传统,营养和元素逐渐取代了味道......

如今的我们几乎可以说是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怎么吃就怎么吃。一年四季都能吃到想吃的食物,甚至包括反季节的蔬果。同时,我们也食用着为了迎合市场需求而快速生产的家禽等各种食物。

然而,这样的饮食方式却导致许多人的健康出现了问题。

在日常饮食无法保证健康的情况下,很多人开始迷信保健品。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为了能够健康长寿,不惜花费大量金钱购买昂贵的保健品;上班族工作繁忙,无暇好好进餐,常常以保健品代替正餐,将其当作主要食物;甚至许多年轻人也沉迷于保健品,一天熬夜、大吃大喝,紧接着又大量摄入保健品,仅仅是为了获得一种心理安慰......

中国人饮食的滋味在这里发生了改变。

中医饮食营养学中有一条非常重要的理念:“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菜为充”。这是中国人的饮食观念。

为什么中医强调五谷为养?因为五谷是植物的种子,种子是植物的精华所在。根据中医饮食营养学的观点,植物不同部位所含的气和神是完全不同的,而最为精华的成分都蕴藏在种子之中。

因此,从中医饮食营养学的意义上来看,我们所说的吃饭实际上应该是吃种子,而其他的食物只是辅助品。

五果为助的意思是指水果在饮食中的角色是辅助和点缀,而不应将其作为主食。如果过度食用水果,会导致体内湿气过重,从而引发健康问题。但如果你偶尔忍不住想吃水果,应该如何处理呢?这时可以在食用水果后迅速吃一些姜来平衡。

姜具有辛热的性质,可以中和水果的寒凉特性,起到平衡作用。因此,如果你吃了较多水果后,可以适量食用姜来帮助调节体内的寒凉气质。这样可以减少潜在的不适,并更好地保持身体的平衡。

五菜作为充饥的替代品,仅在饥荒状态下使用,绝对不应作为主食。

此外,当我们摄入过多米饭时,蔬菜可以起到帮助消化的作用,这正是蔬菜的重要价值所在。在食用蔬菜时,务必确保焯熟或炒熟烹饪。

五味补五脏,中医有妙方

我们每天都要吃饭,但是你知道吗?不同的食物有不同的味道,而不同的味道又会对我们的五脏产生不同的作用。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人欲罢不能?为什么有人偏爱甜食,有人偏爱酸食,有人偏爱辣食?

让我们听听知名中医专家徐文兵老师是怎么说的,他会告诉我们五味的补泻原理,让我们对自己的饮食有更深的认识。

甘味包括甘、淡、甜三种,它主要是能够补养脾胃。如果你是那种肌肉瘦弱,嘴唇薄,胃口不好,吃了也不长肉的人,那么你就需要多吃一些甘味的食物。

咸味的食物,不仅能够滋润我们的肾脏,还能够补益我们的心脏。中医认为,心包经与汗液相通,汗液与血液同源。因此,如果我们出汗过多或者失血过多,就会损伤心脏的功能。咸味的食物可以帮助我们补充体内的水分和盐分,保护心脏的健康。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咸味食物都适合我们吃。比如坚果类的食物,虽然是咸味的,但是它们属于实性的食物,能够补肾和补脑。如果我们在吃坚果的时候加糖,就会破坏它们的功效。所以,吃坚果的时候最好加点儿盐,这样既能够增加咸味,又能够发挥坚果的作用。

辛味的食物,能够帮助我们舒展肝气,让郁怒变成愤怒,把它发泄出来。中医认为,“木曰曲直”,肝胆属木,喜欢条达、舒畅。辛味能够补肝气,使肝气得以散发、生长。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辛味食物都适合我们吃。辛味的食物还有泻脾胃的作用,如果我们总吃辛辣的东西,就会损伤脾胃的功能,导致消化不良、营养不足。所以,吃辛味的食物要适量,不能过多。另外,如果我们的脾胃有太多阴寒的东西,吃辛味的东西就刚好合适。辛味还能够宣肺,有利于呼吸道的健康。

酸味的食物,能够帮助我们补益肺、大肠,比如梨、乌梅、山茱萸等。中医认为,酸味能收、能涩,能够固表止汗、敛肺止咳、涩肠止泻。酸味还能泻肝胆,让我们的肝火降低,平和情绪。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酸味食物都适合我们吃。酸味的食物还有收敛心气、心神的作用,如果我们总吃酸的东西,就会让心气不舒畅,导致忧郁、抑郁。所以,吃酸味的食物要适宜,不能过多。另外,如果我们的肺阴虚,比如肺结核,就不要多吃辛味。辛味入大肠有燥的作用,吃多了就会耗伤津液。

苦味的食物,能够帮助我们补肾和膀胱,比如苦瓜、苦菜、牛蒡等。中医认为,苦味能清热、燥湿、健脾,能够排出多余的水分和热邪,对高热、便秘、胃下垂等都有好处。苦味还能泻心火,让我们的心情更平和。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苦味食物都适合我们吃。苦味的食物有寒温之分,如果我们的心火太旺,就应该吃点儿苦寒的食物;而如果我们的痰浊、阴寒太重,那就应该吃点儿苦温的食物。另外,如果我们的肾阳虚,比如四肢不温、小腹阴冷、女性痛经等,就不要多吃苦味。苦味入脾有燥的作用,吃多了就会耗伤阳气。

顺应时令饮食,人能活得轻松自在。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温热凉寒,伴随气温的变化,人体对季节的适应也在不断调整。中医注重与自然同步,追求“应季”饮食。随着季节变迁,我们应该选择当季的食材,跟随节令的脚步,从而保持身体的平衡和健康。那么,我们该如何合理饮食,与四季的节奏相融呢?

春天宜多食嫩芽、绿叶蔬菜。《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春天应“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应季节饮食,会对肝脏造成损害,压抑人体阳气的生成。

夏天炎热,人体容易出汗,流失盐分。因此,夏季饮食要注意摄入足够的盐分,口味可以适度偏咸。此外,夏季人体消化系统容易感到寒冷,因此应摄入温性的食物,避免食用过多冰镇食品。毕竟,在夏季,我们的体热主要集中在体表。

进入秋天,人体容易出现干燥的情况。此时,水果已经成熟,我们可以选择吃一些梨、苹果等水果,或者喝果汁,以起到滋阴和润燥的作用。与此不同的是,在春天时,并没有应季的水果可供选择,即使有水果,也可能带有一些不适合的气息。


到了冬天,我们应该选择适合的食物。与松鼠一样,我们可以吃一些实物食品。此外,在冬季,我们应该食用一些须根类的食物,例如土豆、红薯、萝卜等。事实上,从秋天开始,我们就可以晒制一些干菜,如葫芦干、豆角丝、茄子干、蘑菇干等。到了冬天,炖煮这些干菜的味道特别香。这些食物与我们现在常吃的反季节食物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顺应季节的饮食其实蕴含了深刻的道理——顺时而食。我们的饮食不仅涉及物质的摄入,还涉及能量的吸收,以及生长、收藏的能量和气息。

"素时刻五谷膳食粉"是以中国传统食疗养生理念为基础,在大量医学和药学典籍的指导下制定的,它追求五性五味相宜,不忌禁;并注重五色五方五行的和谐搭配。

同时结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我们严选了199种优质植物食材,其中包括22种籽种、19种坚果、13种花朵、19种菌藻、56种谷豆、70种果蔬六大类食材作为核心成分。这其中,有四十九种药食同源食材,完全满足了膳食指南中“人体需要每周至少摄入25种以上的食物,每天摄入充足的全谷物、蔬菜和水果”的要求。此外,我们严格按照国际标准中的“40种人体必需营养素和15种其他重要营养素”的合理配比,精选食材并科学搭配,实现了营养的均衡,为守护健康提供了保障。

在饮食方面,最高境界是达到怡悦的状态。当我们吃得好、吃得健康时,便能获得怡悦的福祉。正如曹操所说:“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素时刻:中国饮食观念,五菜充实营养均衡饮食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