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疯了,非要帮我写一篇文章!

◼️ 二十二年前,众人迫切地期待着关于数字智能化媒介能够创造出的具有进步主义光芒的未来,机器人与人工智能技术的概念逐渐从实验室的术语中四散而出,成为普通公众都被允许讨论两句的日常事物。毫无例外地,它也引发了类似斯皮尔伯格这样的文艺创作者的注意。在《人工智能》中,导演刻画了一个服务型机器人与人类主体表面相敬如宾实际却充满暴力、恐惧、冷漠和悲剧的故事,通过蒙太奇式的镜头拼接,主人公的逃亡生活情节,斯皮尔伯格向仍处在千禧年的世纪更迭与技术发展的兴奋状态中的众人抛出了这样一个骇人的问题:
◼️ “如果被人创造出来的机器工具有了自我意识,怎么办?”“它是人,还是机器,抑或者,它就是新物种。”
◼️ 不过,今天的话题讨论并不打算止步于这些老掉牙的伦理困境的思考,二十多年过去,人类已长时间地陷落在对自动化、智能化技术的崇拜,乃至于痴迷的状态中,因为这背后是从工业革命时期便开始的对大机器工业生产的顶礼膜拜,技术的进步与无需劳动力参与的自动化流水线生产被认为是时代革新与社会进步的表现,同时也预示着人类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升与精神、体力的解放,甚至关切到性别平等、世界大同等不同的意识形态说辞。如同望远镜打破了对宗教的渴望、时钟用分秒计算终结了人与自然的联系、印刷机开启了文化远洋与思想启蒙一样,技术正以积极的、科学的、开放的、美好的形式,加入人类社会,浸润于个体的生活之中。
◼️ 比如最简单的,今天的AI从我登上账号后台开始,就不断地向我发出邀请:AI写作,剩余体验字数:5000字。
◼️ 它似乎在试图告诉我,脑力劳动与精神思考,这样一隅此前被认为是人类最后一块无法被机器攻破的高等生物所独有的家园,正面对着如ChatGPT这样的智能技术的侵占——为什么我会使用这样消极的、负面的词语?它理应是对我个人写作活动的一种解放和自由才是?为什么我天然地认为,人工智能技术正在统治、控制,它在试图剥夺人类独有的思考活动?
◼️ 答案实际上再简单不过,因为现在的所有智能技术的目的并非是解放与赋予人类自由,相反,它不过是资本的傀儡,在剥夺、麻木、截除个体思考的空间与功能,它在让人类远离正确的道路,成为被淘汰、被统治的对象,它在垄断我们生存的这个社会,让所有河马街中的居民,不仅从外部控制的角度中无法进行有效的思考,更是从内在性的视角上,主动地放弃作为清醒的观察者的机会。
◼️ 二十二年后,如果我是斯皮尔伯格,我要拍的绝不是人类伦理与情感道德的困境,因为目前的当务之急,是人类即将无法确认:什么是伦理、什么是道德。技术的入侵路径从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样简单——创造出与人一样的个体,再开启一场和人类战争毫无二致的热兵器大战——作为智慧思想的产物,它们理解这样一个道理:
◼️ 想彻底打败人类,就为他/她们创作一个赫胥黎笔下毋需思考、主动保持微笑的「美丽新世界」。

🫧
05/11/Thu.
不断出现的弹窗,
让技术也变得焦虑和急躁。
@TuTouSuo™️
它真的疯了。我没开玩笑。
但很讽刺的一点是,哪怕我正在书写的这段文字是对它自身的讥讽与耻笑,自动识别文字输入的AI算法程序都在不厌其烦地向我询问:是否要通过AI助手帮助拓展、扩写这段素材。从这个角度上看,目前的算法程序仍然称不上高明,它还是简单依循着设定好的程式框架通过识别使用者的具体行为对其加以毫无感情或者是如乏善可陈的代糖饮料一样的礼貌和客气,邀请用户对它的服务进行体验。
当然,这并不是说它不会继续迭代和进化。
这好像是众人在谈人工智能技术时较常使用的一些术语:“自我进化”“自动迭代”,似乎在告知公众,科技的发展是某种无需外力演化即可自主进行的产物,和生物在自然环境中的适者生存毫无二致。乍一听起来,这样的逻辑竟让人有些许信服,包括媒介环境学派的保罗·莱文森也发表过类似的言论:媒介技术自有其规律和演化的方向,它所有的目的均是为了更趋向于人类传播,是作为前一种媒介的补偿物而诞生。
实际上,这样危险的说辞——没错,它的本质就是危险且令人担忧的——正在构建起一种错误、漏洞百出的认知图景,即刨除资本的推动与社会管理者的野心之后,把所有人类的危机与恐慌都堆叠、归因到是以“自动化进程自主进行发展”的媒介技术之上,以此遮蔽掉背后的“资本-技术”的双向合谋关系。
卢卡奇在谈到“物化”理论的时候着重强调了资本在当前隐匿的方式,即让公众无法洞察和知悉资本的生产与再生产的逻辑,也让其根本觉察不了劳动剥削与剩余价值累积的方式。因此所有的公众都会自然地接受商品货架上的明码标价,资本用理性的、公平的世界秩序搭建起了一个不容质疑的消费景观社会——奢侈品、消耗品、耐用物,没有一个东西不是商品,也没有任何一个商品不是在劳动剥削下生产出来的,但所有人都认为,商品就是商品,它没有背后的一系列活动,更不会去思考其所具有的劳动关系,因为公众认为:
商品是在市场中,由需求自发产生,又由需求自发定价与迭代的。
再举个例子,当所有人都谈内卷的时候,谈的大多不是资本与雇佣方、社会管理者的政策与资源分配问题,谈的是“同事卷”“同学卷”,我们将内卷的源头和矛盾点对准了和我们一样深陷内卷危机的同类身上,由此反而让真正的谋划者享受了渔翁之利。
这就是认为一样东西是「自然发生」的后果,它会让当事人难以知悉其内在真正的问题。
是谁、是哪一方、是怎样的行为,造就了如今的局面。
当我看到一个AI程序如此着急又焦虑地询问我是否需要使用扩写或缩写功能时,它反倒是将其背后依靠这一程序谋取利益,获得更多经济回报的所有者的迫切展露无疑:
使用这个软件,你的剩余可用字数还有3640字。

🫧
🗻 AI写的文章,让我感觉它在洗稿
🕳️ / TuTouSuo / 机器目前仍然无法替代人类
鉴于本I人实在是无法阻挡一个热情似火的销售人员,因此如下的一篇千字小作文孕育而生(为了不占用文章的字数,特地制作了一张图)。

乍一看确实蛮「唬人」的,每一个句子说得都是有鼻子有眼的,观点竟然也都在正确的轨迹中,还知道使用卢卡奇的物化理论、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理论等为自己的文章观点进行相应的补充,但仔细一看,有没有觉得它特别像一种文体:
会议发言稿。
就是看起来用了理论、说了相应的内容,但实际上什么都没说清楚,全都是泛泛而谈,理论也没深入地分析,用在正确的视角中。例如对文化工业伪个性的分析应该着重探讨其体现在哪些方面、同质化的内容出现在节目形式、明星人设、出圈营销手段等,而不是大而化地“下论断”。之所以我会说它像是一场毫无灵韵的洗稿创作,就是因为在这一千字文章生成之前,AI程序要求我用三百字,对这篇文章的内容进行描述:
「通过对《乘风破浪的姐姐》第四季进行分析,了解其节目背后的文化工业属性,包括同质化、商品化、伪个性与大众化,借此进行现代文化批判。文章中需要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是对芒果TV热播的《乘风破浪的姐姐》第四季作出适当的介绍;其次通过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理论,以及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对该电视节目进行分析,包括但不限于节目对女性主义的消费、对“大女主”角色的定义、对女性主义的商品化、对女性的凝视等内容;最后,指出《乘风破浪的姐姐》第四季始终没有跳脱出文化商品化的窠臼,只不过又是一种无聊的、肤浅的资本产物而已。」
这是提前给出的相应内容,实际上这个所谓的AI真的只是在做简单的「扩写」工作,将这三百字的内容缝合成了一千字,用废话套用废话,当了一次学术裁缝,欺骗一晃而过的眼睛。
写到这里,还是要劝一句,想要靠AI帮忙写作业、答题、考研的朋友可以省省心了,AI只能帮你写会议稿,官职越高它就越会写。
真正拥有灵韵的文章应该长这样:

人和机器的高下立判。
🗻 延伸得越多,人就会越麻木
🕳️ / TuTouSuo / 拒绝技术垄断的时代
尼尔·波兹曼在《技术垄断》中谈到,技术垄断时代的标签是福特发明装配线、“猴子审判”中生物进化论的胜利以及泰勒《科学管理原理》问世 。唯科学主义包括的自然科学方法可以用来研究人类行为;社会科学生成的原理可以用来在合情合理的基础上组织社会;科学可以用作是一个全面的信仰系统。
人沦为技术的难民,被技术的意识形态所操纵——文化到技术那里寻求自己的权威、去技术那得到满足,并接受技术的指令。
回到开头所谈到的技术控制中去,很显然,试图通过更加智能的技术写作形式入侵人类精神与思想领域的媒介正在改变众人最后一块被认为是机器难以涉足的领域——自由的艺术与文学创作。它所代表的意识形态规范,潜藏在这一行径背后的,是世界上已没有任何技术无法染指的部分,哪怕是高等碳基生物的思维,都能够被程序识别、破解,并写出更完整、更漂亮、更令人动容的内容,由此强化已有的社会观点:
技术、有效率的技术、能够推动着社会不断发展和前进的技术,将帮助人类建造出一个更加无暇的、先进的世界。
试想一下,当你要谈论与技术相关的词条时,脑子里可能会想到的是什么?
工具、中介、媒介。
所有的内容似乎都在说明,技术从不是主体,它永远是人类中心主义背后的附属品,是人类使用的对象,既不具有威胁力,也没有任何的攻击性,技术是中性的,是不具有任何天然的属性意义的。
但实际情况并非它所展示的这般简单。
技术并非人类所使用的工具,相反,人类的发展进程中无时无刻再适应技术,后者也始终通过其独有的特性与脾性筛选、淘汰掉那些与之不相符合的世人,如数字时代中的老年人。技术视这些群体为敝履,将他/她们毫不客气地甩在时代发展之后。
并且,借用麦克卢汉的说辞,任何一种技术均在表面上作为为人类有利、有用的中介物,实际上却在延伸人类感知、行动等能力的同时,果断地截除个人的相关部分,迫使长期观看电视的人变得对公共事件感到麻木,使用电脑的人失去了记忆力与生活的闲适感,广泛地、高频率地接触社交媒体的用户更加孤独。
技术从来不是中介,也不是所谓的自主发展的对象,它只是善于伪装,巧于遮蔽,使人掉以轻心又不设防备而已。
我想,这才是二十一世纪的第三个十年开端中,我们要拍的电影,要去揭示的,人工智能的本质。
🦋
* ᴳᴼᴼᴰ ᴺᴵᴳᴴᵀ *
☾˚‧º· ☾˚‧º·
「24届/春日基础班」
梳理重点内容
将理论落回生活

♡+♡=♡²
「2024/公开课/再建巴别塔」
FIRST THOUGHT
BEST THOUGHT
追逐独立,畅意自由

♡
「2024/TuTouSuo/全程班」
将真空理想连接现实
以理想入世对抗荒谬世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