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没死透,就别救了”:牢笼下的我们,还能活多久?

2023-11-07 18:06 作者:半耳聆  | 我要投稿



最近的热搜真是没眼看啊!

#23岁女教师留遗书自杀#

#消失的课间十分钟#

今天更是逆天地出现一条“小学生走路也要戴头盔”的热搜。

10月31日,我们河南一位女教师跳楼了。

这个老师很年轻,才23岁。

在很多人眼里,“教师”就是个清闲工作,平时有周末,每年还有寒暑假,人人羡慕还来不及。

可谁也不曾想到,这个女教师自杀的原因,竟是工作压力太大。



“妈妈,对不起,我真的撑不住了……我喘不过气了”

“要是没有死透,也别救了,就把器官赠了吧!”

这是女孩在遗书里所写的。

据新闻报道说,她一个人打车离开学校,先是到了水库,发现水库里的水很少,最终,她打车去了社区,跳楼自尽。

也就是说,在原本有回头的机会里,她还是毅然决然地放弃了自己的生命。

我很难想象,

是怎样极致的灰心与绝望,能让一个人如此坚定地赴死?

是怎样痛彻心扉的经历,才能让一个人对人间如此没有留恋?

她前几天才过完23岁的生日,家里的气球还挂在墙上……

她在遗书中写:

我从来没想过,作为一个小学老师会这么的难,面对学校的工作,学校的活动,领导的检查,让我们这些没有培训过,就直接当班主任的毕业生像入了牢笼,每天都提着最后一口气上班。

什么时候老师才能只做教书育人的工作?不幸福的老师怎么能教出积极乐观的孩子呢?

我们不知道这位老师跳楼当晚发生了什么。

只知道,压垮人的,往往就是一根又一根不起眼的稻草,是隐藏的委屈,是积累的压抑,是瞬间的崩溃。



今年10月,顶端新闻针对郑州425名教师做了一份问卷调查。

84.24%教师认为,为批改学生作业,自己需要加班。

至于上班期间为什么没有时间批改作业,这些老师回答出奇一致。

“繁琐的行政工作”

大小会连轴转。

三天两头应对上级检查。

各种摸底排查填表格,拟写材料,等等。

总结一句话就是:“形式主义”太严重。

事件曝光到网络,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

我在的高中学校,新来一批大学生,来的时候光彩照人活泼开朗,第二个月脸色灰败,跟小呆子一样走路,真是折磨人


我老公当班主任,早上五点半起床,忙各种材料,晚上要忙到十一点左右,我实在想不通为什么老师可以忙成这样

家长们更是晒出了,学校给家长们布置的“形式主义”作业,看得人头皮发麻。

细心的话,我们会发现,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教书已经成了教师的副业。

而代替它成为主业的是每天打卡、开会,整理材料、应对各种检查、防火防骗防溺水、推广APP等等。



前几天,消失的课间十分钟的话题也冲上了热搜。

“7成学生课间不出教室。”

“校园空空荡荡。”

有学生说:

10分钟的课间休息时间,上门课拖堂2分钟,下门课提前2分钟。中间的时间连上厕所都来不及。就连在校园里跑,也要被扣分。

“可以喝水,在教室里,但是不大声,不能闹,被检查员抓到就惨了”

是不是看起来不可思议?

然而,你再看看,现在孩子的课程表也可壮观了,本来一周只有两节课的体育老师,也经常因为“生病”而被请假。

所以, 我突然就理解了,为什么前一段时间那么多孩子,挤爆“精神科”。

中科院心理就曾发布过一组数据:

小学阶段:抑郁检出率为10%—13%;

初中阶段:抑郁检出率为25%—30%;

高中阶段:抑郁检出率约38%。


之前,网上一位妈妈就曾爆料,自己儿子上高二,班上有50人,吃抗抑郁药的竟然有29个。

一边是课间被圈养连上厕所时间都没有的孩子,一边是忙的焦头烂额却“务不了正业”的老师,一边是辅导作业叫苦连天的家长!

似乎每个人都在忙,都在努力地达到一种平衡。可是,最终的结果是,

老师们抑郁了,孩子们厌学了,连带家长们也崩溃了。

我们似乎都被困到了一个笼子里,笼子有一个大大的进口,每天把人挤进去,咀嚼着人们一天的精神,等他们筋疲力尽了,再从一个小小的出口里,蜷缩着被吐出来。

挣不脱,逃不掉,依旧辛苦,依旧疲累。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们进入了一个无休止的死循环。

活着,就像是一个灾难。

我们看惯了太多父母,鸡娃鸡到孩子发疯的,恨不能把人生所有的筹码,都压在一个小小的肩膀上。

我们看惯了太多孩子,怕辜负父母的期待,恨不能一天到晚不吃不睡发疯学习的!

我无力去批判什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使命,但我想问的是:

如果孩子除了用功读书就别无选择,那他们以后的路会有多狭窄?

如果成绩是他们唯一的成就感来源,那他们的人生会有多枯燥?

如果从小就被剥夺其他的生活体验,那孩子长大了面对负面的人生经历,除了情绪崩溃号啕大哭之外还能干什么?

我们活着,在追求结果的外壳下,真正的主线任务,应该是寻找快乐呀!


我突然想起了前段时间被点赞227万的视频。

一个孩子在和妈妈谈论关于未来的对话里,儿子问:

“妈妈如果我考上清华呢?”“妈妈会为你骄傲。”

“如果我考上北大呢?”“妈妈也会很骄傲。”

“那我烤上地瓜呢?”

妈妈回答:

“如果你把地瓜烤的又香又甜又软又美味的话,我也会为你骄傲。”

每个孩子一出生,天然就有一个精神胚胎。

无论父母怎么「改造」,他最终还是想成为自己。

客观来说,为人父母并没有任何可以掌控生命的特权。

恰恰相反,正是为人父母,我们才需要时时刻刻地“克制”。

克制把自己的思想、要求强行灌输给孩子;

克制把情绪当作无形的暴力倾泄给孩子。

这个世界很卷,不是忙着卷别人,就是忙着卷自己。

与其焦虑,不如背上装满爱和希望的大口袋吧,

作为父母的我们,努力一点,上进一些,多懂得一些,

却又适时天真一些。

相比于逼迫孩子让他们耗尽一生,卷成并没有把握成为的“人上人”,无条件的爱与接纳,才是我们给TA们这一生最重要的礼物。

每个生命都有他独特的纹理和属于他的旅程。

没有哪一个生命比另一个生命更值得称赞。

愿你快乐!

好了,我是半耳聆,感谢关注。



“没死透,就别救了”:牢笼下的我们,还能活多久?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