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中原:河南古代文明瑰宝展
2018年7月8日上午,时隔八年之久,我再一次来到河南博物院。这里的大门前,建起了高架桥,使得曾经雄伟的博物馆,瞬间变得非常的不起眼。另外,过去建筑淡雅的蓝灰色,也被如今的土黄色取代,远远看去,不伦不类——
即将走进博物馆参观,才发现这里大门紧锁,原来正在进行封闭维修。在旁边的临时展厅中,举办以“大象中原”为主题的河南古代文明瑰宝展,集中展示了河南博物院收藏的珍贵文物,弥补了主要展厅关闭给大家带来的不便。
经过严格的安检,走进展厅那一刻,我瞬间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四周密不透风,到处人头攒动,每一个展柜前都挤满了游客,已经堪比陕西历史博物馆的拥挤程度了!这是什么原因呢?
据说,今年郑州“小升初”的考试题,以河南博物院的文物为主,让学生和家长们都惊呆了!于是,家长在暑假来临之际,带着孩子来到河南博物院,看看试题中的内容到底是什么答案?
因此,在拥挤的展厅中,每一个展柜周围,都可以看到家长和孩子的身影。亡羊补牢,为时不晚,经常走进博物馆,总是不会有错的——
河南简称为“豫”,相传与大象有关,也被称为“中州”或“中原”。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在漫长的历史岁月积淀中,成就了早期中原文明的大气象。
展览包括四个单元,分别为《文明曙光—原始社会时期》《定鼎中原—夏商周春秋战国时期》《有容乃大—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盛世繁华—隋唐宋元明清时期》,结合每个时期最重要的文物,展现了河南大地的古老文明。
1、文明曙光—原始社会时期
走进展厅之后,首先看到一枚旧石器时代早期的猿人牙齿化石(复制品),距今50万年,出土于南召县杏花山。1978年,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专家鉴定,定名为“南召猿人”,与北京周口店猿人的时代大体相当。
在展厅的角落里面,有一件彩绘鼓腹缸,出土于汝州市洪山庙村。1989年,考古工作者对这里进行发掘,出土了仰韶文化时期的大型瓮棺合葬墓,其规模之宏大,可谓全国之最。
2、定鼎中原—夏商周春秋战国时期
1980年,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铜爵,拉开青铜时代的序幕。这件不大的青铜酒器,器壁单薄,纹饰简单,有明显的早期铜器特点,被认为是夏代留下的遗物,中国最早的青铜容器之一。
作为一件承上启下的青铜装饰艺术品,商代前期的兽面纹提梁卣,被单独地陈列在展柜之中。1982年,它与著名的大方鼎等青铜器一起,出土于郑州市向阳回族食品厂窖藏,见证了这里作为王都的历史。
西周时期的兽形觥盖首,虽然仅存觥的上半部分,但是依然可以领略到西周青铜器的光彩。1986年8月,信阳市濒河港乡的农民,在河滩修建水坝的时候,发现一批青铜器,可惜被哄抢一空。最后,只收集到13件青铜器,就包括这一件兽形觥盖首。
1987年,平顶山应国墓地出土的“匍”雁形铜盉,见证了西周的邦交礼仪。器身为雁形,首与颈为流,器与盖相连,上立有一人。盖内有五行四十余字的铭文,记述了一位名叫“匍”的应国使者,赴邢国探访其国君邢公,并用邢公赐的铜料,制作了这件铜盉,以做纪念的史实。
1936年,出土于辉县琉璃阁甲墓的镶红铜龙纹铜扁壶,为春秋晚期代表性的青铜器。壶体呈椭圆形,颈部有一对环钮,装饰有象纹和鸟纹各一周。腹部有四个环钮,装饰着上、中、下三周龙纹,回首相顾,如蹑虚空。
3、有容乃大—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
进入两汉时期的展厅,首先看到一组东汉时期的鎏金动物,包括大象、牛和鹿,生动形象,惟妙惟肖,成为青铜时代最后的余辉。1974年,它们出土于偃师市寇店乡,这里是东汉帝陵的南兆域所在地。
南阳,古称宛,东汉被称为“南都”,仅次于首都洛阳的第二大都市。这里展出的卧姿红釉陶狗,出土于南阳市的东关窑厂,乃南阳地区的汉墓中常见的陪葬陶俑,体型巨大,生态生动,有别于其他地方。
河南地区的汉代文物,还有一个重要的门类,那就是画像砖。这里展示的一件偌大的画像砖,分别描绘了“拜谒”的情景和“二桃杀三士”的故事,为研究相关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图像资料。
与汉代画像砖的大气磅礴不同,南北朝时期的画像砖更加小巧精致。这里展出了一件南朝时期的绘彩天马画像砖,1958年出土于邓州市张村镇学庄村西南的一处刘宋墓地,色彩鲜艳,光亮如新。
4、盛世繁华—隋唐宋元明清时期
隋唐时期,洛阳作为东都,不仅是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大运河的南北枢纽。这里出土的各类仕女陶俑、唐三彩骆驼俑和铜镜等文物,反映了当时隋唐两朝的盛世气象,以及东西方文明交流的成果。
北宋时期,定都开封,市井生活逐渐繁荣起来。这里展出的一批北宋时期的杂居人物砖雕,1990年出土于温县西关的宋墓之中,展现了杂剧中的不同角色,平面浅浮雕,线条较粗糙。
元代的代表性文物,乃一件天蓝釉荷叶花口瓶,1976年出土于汝州市纸坊乡。在当时的民间,有这样的说法:“汝不盈尺”。也就是说,从古至今,汝瓷很难烧制出1尺以上的器物,这件花口瓶,高约53厘米,保存完好,非常珍贵!
在展厅的结尾处,摆放着一组明代的陶院落,由一座牌坊和三进院落组成。大门前分列着两排骑马俑,院内有九座悬山式平房,以及后方一座高大的堂楼,其间还有17个男俑和10个女俑。这套宅院出土于郏县的明墓之中,乃中国古代北方民居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