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掌掴事件:一个关键细节,被全网忽略

高铁掌掴事件,很简单的一件事。
就是熊孩子踢椅背,前排的乘客被惹急了,回怼了几句,遭到熊孩子家长先动手,然后还了手。
警方认定互殴,坊间炸锅。此事发酵了好几天,法学专家罗翔突然站出来说,互殴认定不合法也不合理。罗翔这么一露脸,舆情迅速炸开了锅。然而,警方随即公开现场视频,实况似乎更像互殴,于是,让很多人原先支持罗翔的人不淡定了。

我曾经反对互殴认定。
罗翔出面后,我继续坚定反对互殴。
警方公开视频,我又一次全网搜索补充所见,最终依然坚定反对互殴认定。
根据网络关切,以及自己被批判的经历,我对整个视频的关键细节进行重新认真梳理,再次补充证明自己的观点,以供有兴趣的朋友继续探讨。
【1】
前排女士,被后排小孩踢椅背,她的第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小朋友,这样是不礼貌的,大人也不管一管。
这句话,是后续冲突的起因。咱得针对这个因,彻底搞明白是与非。
因为是小孩,前排女士才把话匣子引向监护人。“大人也不管一管”,这句话绝不是挑衅,而是提醒监护人该承担监护责任。
然而,后排孩子父母,不知好歹,马上怼了一句——你跟小孩子较什么劲?
如此一来二去,矛盾迅速升温。
我想说的是——
前排没人的时候,后排小孩的错误行为,就应该制止。后排父母不仅没有,而且纵容,一上来就缺失监护责任。
当前排有人落座并被滋扰后,小孩父母更应该第一时间纠正错误行为。可惜,依然没有承担监护责任。
当前排女士针对后排父母讲话时,后排父母刻意回避自身的监护责任,反而倒打一耙指责对方针对孩子是不对的。这是典型的避重就轻、强词夺理。
从事件的起因看,后排父母无礼在先、无视监护责任在先、纵容孩子犯错就是包庇自己的错误在先。
【2】
前因不是重点,动手才是关键。那就一段一段来琢磨。
双方吵起来之后,乘车长来了,站在过道中间。这时,前排女士脸朝前坐着,后排女士脸朝前站着。突然之间,后排女士反手扇了前排女士。要注意,这是当着乘车长的面!

乘车长,可以看做车厢最高行政长官,代表车厢最高公权。
当着她的面,直接动手,这是什么行为?这是无视公权的行为!这是逾越公权的行为!
后排女士敢于无视公权而做出侵害行为,那么,如果公权不在场,她有没有可能做出更加出格的事?我认为,这样的推理符合当时的情境,是合理而理性的。
在这种情况下,前排女士出于“防范对手进一步侵害”的目的,用左手回敬对手一巴掌,压制对手,是典型的正当防卫。我相信,关于第一巴掌,争议并不大。

【3】
第一巴掌打完了,要特别注意一个细节,乘车长是伸手阻挡双方的。现场视频显示,乘车长有隔离双方的意图。

这时,如果后排女士不动,维持态势不变,把矛盾交给乘车长,事态不至于进一步升级。
可惜,后排女士绕开了乘车长的手臂,为她自己腾挪出了空间。那么,进一步的侵害就有可能再次发生!这里才是本次冲突的关键一环。

设身处地想一想,一个敢于藐视公权的人,敢于无视监护责任的人,敢于包庇自身错误的人,敢于先动手的人,当她绕开了公权力的手,进一步施加侵害的主观故意,是有可能存在的。
前排女士再次出于“防范对手侵害”的目的,用右手第二次扇了对手一巴掌,我认为,依然符合正当防卫的法律要件。
判案,要从被害方的情绪逻辑上思考定性,这是一般规律。如果完全忽略细节,仅仅依据互扇巴掌定论互殴,未免过于草率而有违司法精神。
总之,本次事件,正对不正,清晰可辨。我坚定不移支持罗翔老师的现身说法。有不同意见的尽管来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