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XanaduのRAAA比赛专栏(2W字警告)

2020-05-02 16:49 作者:R-Xanadu  | 我要投稿

个人比赛组织心得

配合1181号帖子

有过经验的也不妨来回复些,所有的讨论都会存在作为想办比赛的人的参考

越多经验的汇集,越多想法的累积与碰撞,我想更好的方法会从中脱颖而出

我也可能是疯了才会想发这个东西。总之要支持要同情都随意,甚至挑毛病都可以,言之有理即可

于是我终于把这憋出来了
因为两个月的时间让我感觉如果再继续低迷地改这改那,思索表达方式和内容,那这辈子都出不了稿了。


比赛这个活吧,说它难,好像还真不难,CET那样几乎一次当三次比赛用的还没有淘汰的,咱,也抗得下来。那么,一次小规模的,易操作的常规比赛,又是那么难吗?

但是说它很简单,随便来个人都能弄很好,又好像不是。

我遇到过将比赛日期与某大规模比赛日期定在同一天的。

我参加过拿3V3地图来打2V2比赛的

我见到过把比赛赛制弄错,败者组没有复活的

我获悉过面对迟到的选手,迟迟不判负的

我听说过有将既定的赛程直接提前的


然后我现在觉得办一个比赛的赛务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规划,一个是组织

规划的时候面临的我们用什么图,什么赛制,BO几等问题。要点在于会思考可能性,尤其如果是采用了什么非常规的规定或形式,考虑这些的可实现性和现在的精力是否能够执行出来,以及可能的风险和对应措施是极其重要的

组织的时候面临的就是记分,联系选手,跟进赛程,催录像,必要时还要判负,这些问题。要点在于应变能力,敢作敢当,当机立断。这里没有好好先生的位置,人道不是无穷无尽的妥协。比如有人萎了,该负的点了就得负

这两部分可以由同一人来完成,也可以由不同来完成。总之我认为一个赛务组,委员会什么的,根本不是必须的。分分钟摸鱼

有些东西,还是不要在出现了吧。比如,可悲的激情啊


核心规划(形式,赛制,地图)

其他规划(时间,报名,检录,文案)

规定阐释(杂项,录像,BUG)

提前准备(宣传,赛前准备)

当天组织(检录开始,制作赛程表,正式开始,其他)

比赛花样开发&讨论

新手赛话题



 

核心规划

比赛形式

1V1比赛

绝大多数比赛都是1V1的形式。比如过去的COT,EEC,现在的SS-NEKO,CMS

①其最为常见,最有章和历史可做参照。几乎所有内容都可以直接从其他帖子里照搬。这个就比较爽。

②出现情况时,需要做协调的程度最小。满打满算一次对局也就两个人受影响。

③非常容易在组织比赛之前就参与过类似的赛事。从而有一个简单基本的了解。

 

因而,1V1是最易于执行的对战比赛形式。这是从可行性上来讲的,另外

同时这样的对打不也正是最基本的实力对抗吗?

 

2V2比赛

少部分比赛是2V2的形式。比如718附带的2V2比赛

①举办得不多,因而探索和可用的借鉴都也不多

地图不太好选其一是没有多少历史可供参考,其二是22地图确实缺乏被验证为优质的地图。除非你想搞得是执政官比赛,那地图就完全不用担心。

③出现问题的可能更大些,毕竟一次牵涉至少4-6人,相应的发生可能性也更大了,而且关于队伍,成员之间需要交流,如果失联了也是挺麻烦一件事。

 

3V3比赛

非常少的比赛,尽管现在群批是一种很主流的玩法了。

①同样可以借鉴的经验也很有限

②难度是最大的,你还能找到一次牵涉人数更多的对局吗?平常群批1萎5的情况都不是没有。

③地图,稍有些问题,真的玩群批的人应该都很熟悉mag和鸭图了,但是随着对群批理解的不断发展,我目力所及,IBQ,CC,BR相对于HCSC来说还是不太受欢迎了现在。



我在这里,建议

第一次办比赛从单/双败淘汰制的1V1开始!最单纯的形式。

尤其没有参与过比赛组织的,那会很冒险,别太自信

慎重些,我是推荐稳着来的

 

 


比赛赛制

RA3比赛多数为简单的单败或者双败淘汰赛。

偶然会有些其他的比赛,使用较为特殊的赛制,比如EEC#V使用的就是小组阶段Round Robin,决赛阶段双败淘汰的双阶段赛制,而大部分的红警3比赛都是单阶段的。

了解各种比赛赛制在ra3组织里的特点,能帮助你更好地控制比赛的效果

 

RAAA曾经用过的,可以在challonge里描述出来的几个赛制有

单败淘汰制Single Elimination

参考赛DTH_G3



双败淘汰制Double Elimination

参考NEKO04



循环赛Round Robin

没有合适的赛程表例子,只作为双阶段比赛的第一阶段而出现过,就是两两之间通通交1-3(可设置)次手

可参考TEC2A中的小组阶段的  “每个” 小组



瑞士轮Swiss

参考lguu9jlt



简单理解成不完全的循环赛即可


最常见的单败及双败淘汰制

首先最直观上的区别就是

单败无败者组,而双败有

 

这一差异直接导致双败的赛程进展会比单败更冗长复杂些。上面那个例子应该也能看出来

但是正因为如此,双败中运气对实力的贡献,对名次的影响会被单败更小


来看这么一个单败的例子

最牛逼最能打的熊猫和负离子第一轮即相遇,两强相遇必萎其一


然后,负离子“理所当然”的垫底了

例子虽然极端,但是借最极端的例子可以将这个特点说明得最富冲击力

双败在一定程度能够削弱单败此种对局的影响。虽然不能完全,但是可以削弱运气的比重了

 

还常见一种超过xx人为单败,否则为双败的富有弹性的赛制。

在人少的时候通过更多的比赛来更精彩纷呈

人多的时候通过更少的比赛来减少拖沓

 

总之,具体地采用什么赛制,和你打红警是一样的,根据你的想法和现zhan况来判断

 

然后说句别的,我发现这里有个很奇怪的东西

。。。


循环赛

两两之间全都交手

几乎可以认为是将选手的实力与其名次完美匹配。

不过运用一点数学,可以算出来在这赛制下10个人要打多少个bo

所以几乎没有什么可执行性,太过于繁琐了

唯一露脸的只有在双阶段比赛里的小组阶段里了

4进2双阶段赛制下,小组阶段设置循环赛示例


 

还有这个选项,让两两之间交1,2,3次手的设置


瑞士轮

理解成一种不完全的循环赛制

你可以设置只打5轮6轮等,最低轮数由选手数量决定。其也没有淘汰,每轮选手之间两两匹配,且上一轮的战绩还会影响下一轮的分配。

过去的RAT-CET就是使用这中赛制,不过鉴于CET的列表还是有些人为的特殊操作,故不作为例子放出了


 

单/双阶段赛制

单阶段即为运用上述赛制中的任意一种,而双阶段则为运用其中两种,或者同一种使用两次,分为小组阶段和决赛阶段,所以叫双阶段。

参考TEC3

小组阶段

决赛阶段


如这里设置的那样,4进2,8进4,自己设置即可,上面的参考赛程表,在设置的时候是13进4。当然说明赛制的时候不是那么说明的。

然后到决赛阶段,出线的选手再进行一轮全新的战斗,就这么回事。

 

 

比赛地图

这里介绍地图的开发情况,先介绍事实上的情报如何。

1V1两类图

第一,就是官⑦有着其不可撼动的地位

不仅是必修场所。也几乎一直是比赛的地图。至少被证明能用的

当然还有一点就是官方加持。官方buff那确实是勇

虽然我觉得是否官方和其本身的质量并无关系,但是和玩家形成的习惯有关系

 

第二,一些曾被测试过但开发依然不够的

AZ冰点严寒,WV鲸鱼村等为代表的一批地图,都是玩家自制,并且在历史上的部分比赛也确实被用过,比如COT11,COT15等,但需要指出的是,不同比赛的地图,即便都叫WV,但也不尽相同,真的要聊的话版本是否相同都是问题

这当中似乎最受高手青睐的还是自由永夜LF,18年巅峰阵营赛还曾经用过

尽管如此,对其的开发和验证,也是不够的

问几个问题就知道了

你手上是否有这些图的最新版本?

你在这个版本上进行过多少局的战斗?

你对其的理解有多少?

玩家自制的地图超越官图完全是做得到的,鸭图取代MAG成为现在的群批常用图就是一个例子,且是事实。但是,目前来看,到现在为止

所有的这些玩家自制11图,


没有一个获得成功了

 

如果你真的认为验证只是随便抓两个人打个十几把就够了,那我们观念差异有点大,建议大路朝天各走一边。


2V2缺少优质地图

地图的原因导致2V2直接沦为偏娱乐性的了

这是有些遗憾的。

敌对旅馆和池塘派对是用得最多的22地图了。但是我所结识的高手玩家也并没有多喜欢这两张地图。你如果有点实力,那可以试着自己去分析一下这两张最常用的22地图究竟哪里做得很差

至于其他的地图呢,嗯,更差味道了,即便如此,也没有任何一张玩家自制的优秀地图替换掉HH和PP。所以,22比较神秘,如果让我来建议

我只能建议不用那些绝对垃圾的图

比如圆屋这种

 

3V3MAG+旧鸭图

官图唯一可以称得上竞技的但仍存诟病的MAG

然后是鸭图,HC,SC,PM,IBQ,BR,CC,也许以后SS图也会普及开,这里的SS我指的是新鸭图Spring Showdown

然后呢,随着对群批的理解的变化,这些地图的弱项也逐渐被指出,不过现在也依然不用太担心,这批图还是质量最好的,接受程度最高的,开发程度最全的


总结,11和33地图是类似的,已被证明是足够好用的,就是官⑦图和鸭图。其他地图,截止目前,开发程度远远不够。

22地图只需要不选极为垃圾的图即可。

 

至于,为什么开发程度会不够,这也是有原因的。我曾在这个问题上思考了很久,不过我想对急于办成比赛的人来说,这些没有什么用,所以这里不提。

我阐述这些事实,只是为了保证没人被逼逼忽悠了。对,没错,就是逼逼

这里我是一定要批评一下的。简直就是“忽悠”。

能忽悠不熟悉情况的人,也忽悠不了熟悉情况的人啊。而恰恰后者才是认可地图平衡的决定性力量。


我无法相信这样夸夸其谈是一个好习惯

新图的事不多提,一不切题,二我可能又能讲几千字甚至上万为什么是现在这个现状


总之,情报我都说了,

你想怎么规划那就不是我的事了。虽然我个人对新图的成功并不抱太大期望,但这和你无关

你的比赛,决定权最终还是在你就是了。事实我都告诉你了


在阐释地图情报的最后,请允许我说两句。就两句。既然这个专栏的目的是讲解raaa的比赛,不是地图,那么我思索的那些分析也就不便在这连篇累牍了

第一句是:“我觉得平衡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你得啃很久,啃很用力才能把它啃虽咽下去。而不是像吃果冻直接爽溜溜地入腹了。”

第二句是:“比起塞一堆地图给各层水平甚至偏中下水平的玩家断断续续地测试,组织高手围绕着一个地图持续测试,成功地可能性会高得多。我期望不高的原因相当程度上在于,现在的情况看起来比较倾向于前者。”



其他规划

比赛时间

一般的比赛,甚至是可以黑幕到检录时间也来报名的

还真不少有人到检录了才知道有比赛,然后火急火燎地来报名的。佛

当然,因为执行严格或者特殊需求而拦截报名,那自然也可,非常地可,非常合乎道理,虽然少了那么一丝人道。那是有一说一,这很有理


raaa比赛惯例都在晚上八点,七点半

这样的时间才正式开始,而正式开始之前的检录时间大概为赛前的半小时到一小时

 

必须要强调也就是

不要随随便便和别的比赛撞档期

 

确定比赛日期之前摸查一下其他可能的比赛。去问一些可能会办的比赛,比如这个月内裤杯啥时候弄啊,这是未雨绸缪的一环

这个东西么,虽然去问不是那么必要,更不要说不太熟悉的情况人可能都不知道去哪问。不过多掌握情报,自然有利于合理决策的产生

但是别人某些比赛通告都发出来还抢别人档期,这就是一件很2的事情,甚至还有和大型比赛抢档期的例子有过。

 

除非,比赛玩家群体确实没什么重叠,那同一时间办我觉得是可以理解的

具体例子是19年国庆的cet,虽有新手组中坚组的比赛同巅峰阵营赛同一日期,但,咱都安排好了,新手中坚下午打完自己的比赛,晚上看高手对决,给劲


 

不过,就算有冲了也能共存的理解,但最好肯定还是不撞日期


比赛报名

通常就是回复

第四届内裤杯
第二届决胜杯



也就是有不通常的

比如邀请制的

CCZD单位杯



又或使用收集表

EEC#V报名结果收集,原谅我好像把原收集表删了,只剩收集结果了



这样来看,就主要有

报名制邀请制两种

然后报名制里又以回复帖子为主要报名方式,邀请制显然比赛的对象几乎是主办方所特定的。


而收集表的报名方式可以让选手不得不将必要以及一些比赛特殊需要而必要的信息填写完整。(相应的做法下面还会再提到)


比赛检录

群功能就比较简单

群投票可以提供稍多的选项,方便赛务及早应付但是只让打80个字。


CMS检录在浩方因为疫情天天爆满的情况下及早发现需要挤房的玩家



提一哈收集表


EEC#V的检录。是不是可以多很多内容

(群投票的80字上限给爷爬)

(我可以花费更多的墨水去强调几个事项,同时我有一个细节,ID填完就提交可不行嗷,最下面还有一个必填项。我想大概能多一些对强调事项的注意,吧

毕竟选手看不到帖子里一些东西,即便你已经加粗加红了写在最需要查看的几个位置还是会没看见。(RTS玩家都有盲人的被动技能)

比赛文案


EEC#V序言


DTH#III序言


看吧? 吹逼

不过,当然有些东西还是可以有用的写进去的,比如EEC新手组的情况就在序言里有所提到

不过是来搞比赛的,不是来做阅读理解的,所以还是吹牛逼吧


顺带,也吐个槽

CTC: Commander Together Competition

COT: Clash Of Titans

CET: Combat Effectiveness Test

EEC: Everyone Electronic Cup

TEC: The Eternal Competition

怎么这么多C啊,E啊,T啊,有毒啊



规定阐释

这个模板里规定的阐释,是比较散的,我在以前的通行规定上又做了些改动,不过大体的思路还是一样的

平台默认都是浩方,但是选手视自己需要也会换平台

CNC电竞平台并没有列出,因为从情报来看不够可靠指只能塞10个人

当然作为组织比赛需要的话,你知道有个CNC电竞平台也不坏,至少面临卡比时多一个选择

然后RAT对战平台么,我觉得情况还不够明朗,所以不多说



就是如果一个禁止蜘蛛封重工的比赛,有人因为盲人没看见这条事项而用了,那严格执行规定只能判负了,如果人道一点也许还只是判当局无效。即可能的无意和蓄意的区别。


④这种争议比较大的,真的需要特别强调一下。



视角修改器

735帖子是一些讨论


然后人身攻击这个。我想说的就是吵架

有那么几次,打到一半就有人就要非要闹事,闹来有啥用,无非闹的这个人,反正要么乱发泄一顿结果还是继续打,要么乱发泄完一顿然后自己跑路了。那中间那发泄一大段时间对比赛有啥用不?


没有啊。




假设如图所示的那么极端,打得十分焦灼,那这种时候重赛未免效率偏低。



强调,失联。至于怎么样算影响赛程呢,就比如上面那种,圈里其中一个迟迟不到,他的对手愿意等也不行,必须给判了。

联系得上就好。至少来得及安排,失联那唯一的安排只能是等着判负了。

(如果赛程不急,这组其实是有多余的时间可以去等的,但超时本身是个违规行为,如此操作既预留了可能的等待时间,也限制了最长的等待时间。)

我认为十分有必要强调,迟到,联系不上,等等,就按规定来,也许可以和我写的不一样,但无论如何,因为优柔寡断,迟迟不判的事情,不应当出现。

因为优柔寡断,迟迟不判的事情,不应当出现。

这里没有什么可以多解释的,但是确又十分重要。太重要了。

通常以-1记分表示鸽子和弃权,被送上去的标0



录像问题


似乎从来没有听说过因为缺失录像而谎报战绩的情况发生过。

但是出现过,因为录像缺失,就去重打的想法,甚至怂恿他人重打的情况。

既然胜负已分,双方又都认可了这次的胜负,那又有什么在这多花时间的需要吗?你再打一局也复现不出原来的效果了。

虽然遗憾,但结果更重要。

如若发生什么违禁BUG出现了之类的事件需要来调查的,那么我们很高兴红警有一个最近的录像这么一个功能。就算你忘了点保存也不要紧。录像文件夹里一抓就是。

以及录像是双方都可以存的,有人想不存,那他怎么知道他的对手一定也不存呢,败者存录像帮胜者发的事情都是非常常见的了。

总之现在关于录像这个规定应该还是比较完善和合理的,

阿布之前也找我问过这个东西,我个人的观点应该可以通过这次谈话看出来


阿布
我听有人说CET比赛结果只要双方认可就不需要录像,是真的吗

FD
所有比赛都这样
录像实在丢了就丢了
但是不要理解成就是推荐不存录像
只是说实在忘存了那就忘存了,赶紧打

但既然双方都认可了这个结果,又何苦再来一场

又复制不出一样的


阿布
我觉得万一起了什么争端
录像可以作为查证的证据
比如某个人可能使用了禁用BUG之类的
或者代打了之类的
不都是要用录像来查的吗

FD
很明显这种时候需要被挨打的选手保存录像
直接就跳出来说了
最近的录像一抓就是
但是有时候就是连着把BO打完了
然后发现第一局没存

但是比如A已经认可自己输了,B也表示自己赢了
那不就完了
再打一波吧结果反过来怎么办,再打吗?还是原地开演?


阿布
就是说万一打的时候没发现但是后来发现了,然后没存是不是就没法查

就是觉得有录像更严谨一些

FD
那没办法
所以说录像是最好是要存的
但如果真的
真的
遗漏了
那确实没法
结果都承认了,重打就很2

总之你不要理解录像不需要了

而是要理解成如果   实在    没有,那就没有,赶紧打


阿布
很多比赛都有这句话吧“如果没有存录像,组织方有权要求重赛”
我看比赛贴

FD
关于录像的描述,最近很长一段时间都是    胜者有义务保存录像,否则除非有直播证据或者双方认可,不然败者有权要求无录像场次重赛。
我是不知道你去哪里看的
而关于组织方有权要求重赛的描述这种语序的表述多存在于   比赛房间不允许非解说员的人员OB,如有发现,赛务组有权要求重赛。

阿布
哦对
确实是这样
你还记不记得上次我说的在某个群举行的一个比赛
然后今天我问一个人要录像
他说没存
我说没存录像可以视为无效局
然后他说“只要双方认可就可以了,反正CET是这样的”

FD
我是不知道我来之前是什么样的
但是我开始弄的这两年一直是这么干的
也不会出现因此录像通通不存的事情
但是还是必须明确
不是不需要存而是如若实在丢了也不过分追究
这是不一样的理解
比赛规定已经趋于定势了



违禁BUG的问题

大部分BUG都还是有其归所,是被扔进白名单还是被扔进黑名单


但是还有些不太被提及的但是又确实有些影响的人为可操作BUG

为减少争议还是也明确一下




提前准备

宣传比赛

是不是很直接的想到公告这种东西。

不过我认为公告意义并不够大,单靠公告不能有效形成话题


如果人人都会看公告的话

就没有什么新人问:游戏在哪下啊?之类的问题了。


所以我认为十分有必要采取广泛的措施的

比如贯彻到平常水群

聊着聊着来一句邀请,可能不能直接拉到谁,但是我认为这比公告更容易形成话题,因为是直接制造了一个话题,运气够好说不定也加入这个话题的水群

比如:你打不打EEC#5

当然也有其他的,比如你去托一些关系,找一些影响力比较大的人给你宣传


赛前准备

+选手QQ

raaa的圈子已经很大程度上寄托于QQ上了,所以比赛报名也几乎都是清一色的ID+QQ

1可以拖懒狗们进比赛群

会有人注意不到比赛群的,相信我,你得去拖他一下

顺带提醒群名片和报名ID改到一致了没有

不加不改的,确实是他们自己负责

但,让选手更方便找人,那么自己也可以动手改一下

效果会更好,只要你有这个闲心去改,没有也无所谓


2喊人来检录了

好友就可以使用QQ电话

3去问一下现在打得怎么样了

跟进赛程


找解说员和拉赞助也是一环,不过乏话可陈




当天组织

检录开始

检录的常用方式和优化细节在【其他规划】里讲了。


其实检录的时间就可以直接开始录入选手了。

并不一定要等到检录差不多结束了才开始弄。

在检录的时候就开始录就有这么个好处,可以一直截图参与者界面发到比赛群里,如果有人检录了,但他不在参与者列表,那他就可以及时通知你了。虽然这个也不是必要操作就是了,你对自己的排查能力有自信就不需要啦

如果你要使用的话,再多给一条建议,使用全体禁言

(这是一个有时可以灵活利用的相当有效的工具,不过我个人比较怂所以几乎不用


所以,可以这么搞,当然也可以删减部分操作

7点-7点55 正常的检录时间,这段时间就开始添加参与者和编辑赛程表。同时对未检录的选手发送通知,甚至使用抖动或QQ电话这样激进的方式。(当然后续跟进赛程时做的联系就不能这么用,也许他们正比得焦灼呢)

7点55-8点 在比赛群开启全体禁言(这个功能其实非常有利于保持重要通知被看见,考虑一下何时可以使用),并将已录入赛程表的选手列表截图到群内, 同时强调一下注意事项

8点打乱选手开始赛事公布链接一气呵成(对的,我是比较建议正式开始再公布赛程表的,以免某些比较呆萌的选手拿着一份未完成的赛程表开始仰天长叹要一轮游或者暗自高兴不用一轮游了)

制作赛程表

在检录的时间里,赛程表也可以开始制作了,以便及时放出

网址是可以改的
必填项,不填不给你创建,但是对比赛本身其实没有什么用

同上
单败的话别忘了勾选
1-2 即胜者组线杀出的同败者组杀出复活玩家进行的总决赛中,前者可选择以1分领先进行一次BO7,或败者组复活的玩家需连续赢得两轮BO7才能夺冠。
1即直接一个bo7完赛
0的话,败者组就没有复活了,一条路打到结束
选1-2

设置完这些选项以后,就足够了,其他还有很多选项在raaa赛事的组织的传统和惯例中用不上也没必要用上


接下来就是添加参与者


建议在检录时间就开始准备选手名单了


添加完以后记得确认没有遗漏

主动(自己检查)和被动(发到群里)都可以考虑

前面双箭头是移动选手位置,编辑就是改ID(比赛开始以后依然可以修改),垃圾桶就是删除

如果不是使用那个“打乱种子选手”,那我认为十分有必要给出一个具体的,确定的分配选手的方式。不然难逃徇私之嫌

在这个问题上我是支持保证随机的,比较省事又没有啥争议


这些是可以点的

然后在对阵列表里,将标题改出BO数

(BO其实就是就是下面best of的缩写,所以其实真的要说下面才是设置BO数的地方)


然后会出现这样很好看的蓝色字体

不过会吧你本来只要填个4-3的比分
硬生生变成分别的填上四个1-0和三个0-1。所以我觉得不是很方便。



接下来要说一个事,还有些重要

自NEKO杯之后呢,决胜杯也采取了一个描述

(我后来查了一下应该是对以前用过的赛制描述的再利用比较准确)

内裤杯
决胜杯

所以我判断接下来这个有可能在raaa界继续推行下去的模式,

所以我这里要讲解一下

白色字体为challonge默认的半决赛决赛,与我们所要的位置并不同,所以改标题不仅需要改BO数,也需要标明内容

然后比赛的这一整天尤其在这个检录时间里,请准备面对以下问题,几乎没有一次是不出现类似的问题的

“赛程表在哪里啊?”

“几点开始啊?”

“BO几啊?”

“我对手是谁啊?”

“在哪检录啊?”


正式开始

公告放出赛程表,然后有问必答是自不必提的,

还有一项工作就是比赛直播间的宣传



关注常见的解说员和第一视角直播间,你就可以很快从b站动态里整理出全部的信息

直播间一多不就有排面吗?

再加点修饰语,比如顶尖苏联熊猫人第一视角,帝国高手风子第一视角,诸如此类,更有排面,而且这排面是实的


那么到这里结束呢,剩下的工作就清闲些多了,都有空去看看直播了。我自己也一直感觉检录的最后一段时间到刚开始这一段时间,是最忙的

接下来只要保持自己在其他人能马上联系到的状态就行,隔几分钟去群里看一眼,记个分,催个录像,解释些东西,一晚上就过去了。简单来说是这样啦。一般也不会有啥争议出现


部分选手使用马甲报名,你可以在参与者列表里,(标上他们的真ID)



其他

给建议。比如网络发生卡顿,有过几次比赛经验的玩家通常自己都能协商解决

但如果选手并不太了解如何解决这方面的问题,那么就需要组织方来给建议了

首先当然是能通过换平台(浩方,游侠,CNC电竞,CNC ONLINE),换网(比如无线换热点)之类的措施,如果能正常打那就最好了。这个程度选手也可以试着自己协商

有一说一,给高手办比赛非常省心,因为真的太了解了该怎么办了。省很多活

如果实在不行,协商又达不成一致

那么只能判其中一个负了

这时候就需要考虑平台ping值等因素了

同时收集其他人与他们对战的,尤其最好是当晚和他们打过的人的对局体验

以及自己亲身上阵测卡

都是判别网络卡比的手段,虽然鲜少使用就是了

有时会出现两边网都不差,ping值都正常,和其他人都不卡,但就这两个人在一起会卡,我们一般称这种神秘现象叫网络冲突,这是比较无奈的。只能最大程度试着协商了

我个人感觉大部分时候就算有比较明显的卡顿了,还是会有不少选手撑着打完...

所以这个帖子1034我不确信是否算一次有用的猜想



其他的感觉也乏善可陈,看不懂多读几遍就行照着做就行了。



比赛花样开发&讨论

想给比赛添点花样?

理解,不过可惜这方面我也了解不多。只能简单地分享情报或者评论两句。这部分内容也非常散。

比如我们先来看假面舞会,比起我随意胡讲,不如,



总之呢,较为简单的花样,如双阶段赛制

合适运用challonge就已经可以玩出一些花样了

比如我再提一下TEC#III原帖362

比赛小组赛分为2小组,小组赛双败制以及淘汰赛单败制,每一组晋级人数为4人,晋级后进入淘汰赛。

赛制是这样的,但是challonge看起来似乎并做不到把人员一分为2,于是某蛤(也就是那次的组织者)设置13进4,检录25人。虽然方式不那么直接,但是效果却达到了。

再比如EEC#V,

小组赛:BO3,共3轮,按4人一组分为A,B,C……小组(具体届时可查看赛程表)

当出现并列分数相同时,都可获得淘汰赛准入资格,未完成比赛或网络卡顿的,无法获得准入资格

 当一个小组不满4人时,1人情况由赛务核查网络情况,没有问题可以直接进入淘汰赛

2,3人的情况只有小组第一可以进入淘汰赛

失联超过限时直接判鸽

而challonge里的设置是我们做了两张仅用小组赛阶段的赛程表,同时都设置为双阶段比赛,小组4进2,Round Robin Once。而对于1,2,3人的情况则插入了人为的干预以确保对情况的应对

上面两例子就是依靠challonge做到的比较不常规的赛制。不得不说这个工具还挺好使的



当然也有一些规划的赛制,使用challonge不方便达成或者无法达成,那我们有时也会使用别的方式。常见的比如Xlsx表格手动排版

战队文化最后的辉煌——RCL#II


再比如每年的巅峰阵营对抗赛

每个阵营有7名选手

       由双方队长轮流选择4位选手进行bo3。队伍讨论决定首轮出场人选并分别通知赛务,由赛务公布。

      次轮胜者先选人并通知赛务公布,败者再选人。,第三轮选人规则同次轮。

       剩下的两名选手进行bo1比赛,

    再最后将由队长进行Bo5大战

    如果当轮某方选手不在场,则对手自动获胜

   无论是bo1,bo3还是bo5,都按照 胜局积2分,平局积1分,败局积0分计算


这些都是challonge无法达成的情况,这种时候使用其他方式反而容易得多

这方面花样是可以搞出来很多啦,不过最简单常规和经典的当然还是最基本的单败和双败了


分享一部分对内裤杯赛制修改的讨论,

FD
先是说明赛制
双阶段比赛

第一天打完小组阶段,

赛制1:round robin可以考虑(两两之间都要交手)
4进2的话bo5或3应该都可行
一小组人数再多的话就不太适合这种赛制了,需要考虑淘汰

实例就是EEC5那个模式,做参考足够了

赛制2:在小组阶段就单败淘汰制就,具体打几轮,那得具体看几进几

实例https://challonge.com/zh_CN/TEC3/groups
这个例子是13进4(要弄的话8进2,10进4,20进8都可以弄)做参考应该也够了

然后决赛阶段,出于尽快打完的考虑,使用单败最佳

然后,此类比赛实际参加人数可能20都不到,

在控制赛程的考虑下,最好是先确定小组阶段为几进几,再考虑bo数的调整

然后是那个直播分组的思路说明

思路一:14号晚上截止报名,然后截止就开始抽小组阶段的,四个人一组四个人一组抽
15号晚上检录没来得直接当鸽了,送别人进决赛阶段

思路二:15号七点半检录停止,七点半到八点现场四人一组四人一组抽

思路二其实展示分组过程的意义可以说几乎没有,分完直接开打了,和直接拿到随机打乱的淘汰赛程效果其实类似,采用思路二其实更像从最简单的淘汰中跳出来做一点简单的改变

思路一直录播分组过程的效果就可能显著,因为从分组结果出现到正式开打有相当的时间,就可以形成舆论话题。即便是看比赛的,都可能不自主地猜测一下赛程发展,出现预测各个分组晋级人选的讨论应该是不可避免的。


然后比较特殊的是把没检录的人也录进赛程,虽然可以通过类似eec5的方式,将卡比和鸽子直接抹杀。即便一小组人全部鸽光都不会影响赛程。但我还是有些担心鸽子量显性表现增加会不会不太好看。
@组织-决定屠杀逼逼 

逼逼 
我觉得 尽量简单的走
可以当天检录完毕 立刻关闭报名通道 开始直播抽签小组
已经检录来的还咕咕属于严重咕咕了
我比较担心的其实是
有时候分两天打
有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 第一天有空第二天咕咕的
每次都搞得很难看

FD
最简单那还是简单粗暴淘汰制
不过第二天没空这个属实拦不住

逼逼
这样如何
小组赛给排名
然后决赛按小组赛来人
意思是 比如 小组第一 第二天咕咕了
小组第二就可以上
这样会不会比较好

FD
那这样得做两张赛程表了,然后是各有一半
各用一半

逼逼
没,就比如
第一天小组赛 一组四人循环赛 就有积分排名了

FD
这个是有的

逼逼
然后第二天小组前二晋级 在决赛上需要第二个赛程表
第二个是单败淘汰了

FD
但是如果设置了4进2,系统自己就吃晋级的那两个


逼逼
然后其实抽签小组的时候就有随机过一次了
恩 两个独立的
抽签时候其实小组已经随机过一次了

FD
两张不同网址的赛程表

逼逼
所以第二个赛程表 根本不需要打乱
直接A组1 Vs B组2这样
避免小组赛对手重逢

FD
而且我没办法后续操作使得他看起来是一张

逼逼
没事,就两个地址就行
看报名人数吧
比如只有16个人报名
4组
出来就只要8个人
其实手排也排好了
因为你用系统无法中途换人

FD
那这个还是得下个规矩
不是随机打乱就得按一定规则排列,不然就是不公正的

逼逼
单败赛程特别容易搞
规则有
在小组打乱之前就有
我打个比方
ABCD四个字
四个组

FD
尤其是单败,排列非常重要,dth就是sq和哈伦,直接第三轮相遇,sq就直接萎了

逼逼
为了避免同组相遇
必然是
A1 C1     B1 D1     A2  C2     B2  D2
这样直到半决赛 小组对手都不会相遇
如果A1和A2任意一个人咕咕 A3就顶上

FD
那有E1 E2呢

逼逼
A3不在就A4顶上
E也按照规则放进去啊

FD
我数学比较菜
那就文案描述一下
再放例子

逼逼
然后分组可以反道走 倒过来写
这样小组轮空的 决赛必定不轮空
就是 随机抽签分组
然后按组名次给决赛赛程
因为小组已经随机过了
所以第二轮不需要重新打乱了
这样哪怕冠军亚军在小组相遇
到决赛的时候 他们也不会重新相遇
小组内循环赛其实是高效率防止偶然情况发生的
不然冠军亚军提前相遇的概率其实很高 哪怕是双败

FD
我说得是一个文案,他能具体规划到哪个人在哪个位置,而且在这个规矩下必不能出现第二种情况,否则公正的前提也一样站不住脚,小组晋级就先假设是4进2,那样确实会有A1-E2,但是A1-B1, C1-D1, A2-E1, B2-C2, D2-E2 照逼逼这么说应该是成立的吧,但同时 A1-C1,B1-D1,A2-E1,B2-D2,C2-E2,也是成立的,那这样看来还能再更多的枚举,所以就不能写得有操作空间,打乱多简单,我是真不太知道怎么确定下一个没有操作空间的方案,还得用语言描述他,然后再去确实地执行,我很方这个东西


帖子221是我很早时候对比赛摸索一个尝试思考,虽然用现在的眼光去,不得不说稚气未脱,但我后来自己再读一遍的时候才发现其中一部分思维曾被我用过了(然后当时这个计划根本没有人去执行,我也没有能力去执行),而我自己居然浑然不知,甚至忘了我写过这么一份东西,还是偶然间翻到的。


下面是我和Klsz的一段讨论,我个人觉得他是这个圈子对赛制最有研究的人。


KLsz
嗷对了,这个是单败淘汰赛中普遍认为最标准的一种 Seed 方式,就如何让有实力的选手能最后遇上

就如果我们已经预先了解了选手大概实力的话,按照这个标准来 Seeding 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我想

FD
这1-16是已经排了个序吗

KLsz
对的

FD
这个我不是很确定是否好用,因为这样就像是操控了半个比赛一样

KLsz
毕竟真实的那种比赛,通常根据以往的成绩以及观众的支持程度就基本可以排除一个序来了
我觉得我们也差不多有足够的数据来排序
操控比赛
其实并不会
因为所谓的「操控比赛」的意思,可能是指说没有办法让能力在进步的玩家在成绩上获得进步,是吧
但实际上,每一轮中,无法进入下一轮的最好的选手,是和真正进入下一轮的最差的选手打的
第 8 名和第 9 名打
如果第 9 名进步了,那他就可以进入八强
同理第 4 名也被安排和第 5 名打
如果第 5 名进入了,那他就可以进入四强
就,如果玩家的能力有进步的话,我们是会给予他方便,给予他一个水平相近的,最容易打败的对手的
你怎么想这个呢请问?
实际上如果我们换一种方法来想,你想想,如果我让第 9 的打第 1 的,第 10 的打第 2 的,那才叫真正的难以上分,因为后 8 名的人完全没有多少希望能进八强,他们遇到的对手都比他们强很多
相比之下,让第 9 的打第 8 的,让第 10 的打第 7 的,我觉得的确是一种更好的方法

FD
我觉得这更像一个[选拔]
确实,如果真的要操作的话,这个属实不错,最大程度,有啥实力拿啥名次

但是我[自己]还是不太接受这个东西
假设我是这么去操作的
对阵会按照我对这些人的认知去安排。认知不准可能不是问题,如果我压根不知道这人是谁,就不知道该怎么安排他。可能这问题也不大。随机摁个位置也能解决

我在想的是,这个模型解决了比如说5在第一轮就被1干掉的问题,但也产生了一些人本有机会多活一轮的人被  安排  了,然后提前被干掉的问题。

如果是随机的,没有操作,没有责任,没有非议

比如就说6,这个模型下他几乎不可能进4强,但是如果随机他就有那么个机会,说不定就捡个季军
我非常理解相比之下,如果真的发生了什么3在第一轮被1干掉这样的事情,那着实还是这个被随机干掉的3比这个被安排干掉的6是惨得多了

但,随机那不是 我 安排的,是系统干的,运气自然而然成了一大部分。
6会不会觉得,本来我是有机会前4拿钱拿名次的,但是被你给安排没了,你就是个暗箱
但是在随机的情况下,即便发生了那样的惨剧,
但是着实也是3运气不好,毕竟不是我安排他去送死的,他没有理由骂暗箱

我觉得随机惨剧就像是突然被花盆砸死,那实在是自己倒霉
安排悲剧就像是我把花盆扔了下去砸死了某人,这就是杀人啊
这让我觉得有点罪恶,所以,对不住,我现在还是不太接受这个东西

KLsz
嗷,请问你是学数学的吗?
或者有一点数学的基础知识吗请问
我大概推出了一个能用两个参数来描述所有的情况的图表了,只是不知道该不该用数学语言来表达给你

FD
高中数学,高考过后再也没有碰过数学到现在一年半了

KLsz
哈哈我数学也不好
拟合了半个下午拟合不出来一个可以用的函数

总之感觉我要推出一个结论好像还要一点点时间可能ww
我看我或许什么时候回复你吧
我仔细的研究了一下整体的情况,抱歉自己的数学不好,暂时没办法推出第二个参数的计算方式
不过你说的也是,要是纯随机的话,就没有责任了ww

FD
不过,可能CMS这样的挺合适的?
http://lanyi.altervista.org/nss/cms/

KLsz
抱歉我这边看不到赛程表哟
只看得到排名

FD
是这样的
今天晚上就有安排
853306458 要不要来看看
现成的排名 不过现在CMS的话倒是比较像循环赛制

KLsz
喔喔,这样
我看看……

FD
不对,我想了想也是比较nx,固定垫底那个和最高那个打,要是知道就没人敢来了,本来CMS就人少了

KLsz
是这样的
其实我昨天和今天想解决的就是这样的一个情况
我觉得可以用两个参数来概括所有的比赛的可能

FD
怕是没有用武之地了,,现在心态是那样的
要是哪个萌新知道自己第一轮必干熊猫
那一群人得跑路了

KLsz
第一个参数,就是比如说一个八强中,前四名和后四名能否平均分配到每组中去,这个就是你回复中提到的问题
比如说 1 vs 2, 3 vs 4, 5 vs 6, 7 vs 8 是这种模式的一个极端,1 vs 5, 2 vs 6, 3 vs 7, 4 vs 8 是这种模式的另一个极端

叫做这个参数的一种极端
口误
然后另一个参数,以 1 vs 8, 2 vs 7, 3 vs 6, 4 vs 5 作为一个极端,以 1 vs 5, 2 vs 6, 3 vs 7, 4 vs 8 作为另一个极端
这就相当于是在平面中,我用三个点规定了一个三角形
所有的比赛,都在这个三角形内
而这三个点就是三角形的顶点

就大概是这个情况
也就是说简单来说
如果上述的模型是正确的话,那么结论就是,首先 (0, 1) 这种以及 (1, 0) 这两个角是原理上不符合我们比赛的目的的
而 (0, 0) 这种虽然作为很多体育赛事的惯例,它的确是在单败淘汰赛最公平的一个可能,但是刚才如你所说,我们不能这样做
如果这个模型能做出来的话,我要做的事情,第一件事,判断这个「所有可能的平均」这种情况,是否在我们的接受范围内,我们的接受范围是多大
顺带一提 (0, 0) 虽然不能直接这样实行,但是 (0, 0) 这种情况却的确是在我们接受范围之内的
所以如果这个模型能做出来的话,我是希望比如说,我们把随机的范围从整个三角形,缩小为一个我们讨论协商觉得可以接受的范围,然后以后类似的比赛的时候,我们就要让我们的分组在这个接受的范围内
这样的话,我们可以在保留随机性、一些惊喜的同时,又保证整个赛程不要太过令人不悦


FD
我能看懂得好像就只有不走极端,,,,,

KLsz
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
因为随机有可能会随机到极端,所以我们需要一个可以衡量这到底是不是极端的一个方法
这就是这个模型的意义

FD
随机到极端的概率那还是太小了吧

KLsz
不啊,你不是才说我们 DTH#3 比赛随机的不好吗
对吧

FD
 我没说过啊
我是说的是单败太看运气

KLsz
啊?等我翻历史

FD
运气不好就很容易萎
我应该没有吧

KLsz
嗯嗯,这个倒是没错
不过我记得你说过好像 DTH#3 中有一个水平第一第二的人很早就遇上的情况来着
不管了

FD
这个我说过
就是SQ和熊猫
第三轮相遇
必萎其一
但这不是说随机不好啊

KLsz
不不不
我们可以随机
但是要避免这种情况嘛
就比如说他们要是四强遇上,这个我们觉得可以接受
但遇到太早的时候,我们会觉得,嗯,有点不太好的嘛

FD
这个和随机是冲突的吧

KLsz
不啊,并不冲突呀
我们只在一个能接受的范围内随机

FD
是有点可惜,但是有啥办法
哦,

KLsz
等我换个例子给你举……

FD
原来这个模型是说这个啊

KLsz
嗯嗯,是的呀
如果你明白的我的意思的话
就这个模型,可以衡量,这个比赛到底有多么糟糕
所以我们就定一个标准,这么糟糕以下的就太糟糕了
所以我们随机的时候,就知道,哎,太糟糕了不行不行,再随机一个
然后就知道,哎,这个看起来不错
这样

FD
那这个几乎要提取出来一整套可用的体系什么的了吧,,好像很难的样子

KLsz
不啊,两个参数我已经弄出来一个了
剩下一个参数还看我数学建模能力了
我不知道我半个月一个月
或许能凑出来剩下那个参数吧
因为我也不是学数学的

FD
我觉得会是些不少我无法快速理解的东西

KLsz
数学建模其实就只知道个概念
就只能瞎猫碰上死老鼠了
总之到时候的结论很简单
你就看到
糟糕系数 > 0.4 的就 OKay
就类似这样
啊呸,应该是糟糕系数 < 0.6 的就 OKay 才对
哈哈哈不管了,但大概最后就会出来一个这样的东西来着
特别是当情况不满 8 人 16 人的时候这种情况我还没有算
看起来会很复杂
哈哈哈不管那么多了
总之这次比赛大概是赶不上了
除非我能在今天莽出来第二个参数

FD
这个倒还好吧
NEKO要的是双败,,
应该不用   太    担心  那些东西把

KLsz
喔喔,双败应该就不担心
因为单败中我们可以一眼看到自己的位置,双败不行

FD
mwiht35q虽然还是可以极端出来,这个是我17年的时候弄的一场,选手就是按当时我们认为他的水平来分的,基本上半块都是能打,下半快都是比较不能打的
然后就出现了一还算能打的垫底了
不过
不用太 担心

KLsz
对,不用 太 担心
或者如果做出来了也可以顺带给双败用一用

FD
那样挺好

KLsz
但双败的参数就可以给的很大了
毕竟双败不用太担心

FD
不过也尽力而行吧,太难做就罢了

KLsz
反正我就当做自己的研究咯~
好久没弄数学手都生了
那我到时候尽量做一个简单的类似这样的吧

比赛形式上的创新多倾向于娱乐,比如带一个AI2V2这样的神秘娱乐赛

比赛地图上的创新,目的上娱乐和竞技都有,娱乐主要体现在用非常奇怪的地图上,而竞技的目的我只需要提醒你再去看一遍上文的地图部分再下决定




新手赛的问题

我接下来会花大量的笔墨来试着说明为什么我现在反对组织新手比赛

我完全可以理解为什么会特别想出这样的东西,因为我几年前也是非常执着于此物

即便比赛的帖子发出了,依然会有人问

有新手组吗?

确实,害怕被虐和不被虐怎么提升的争论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而圈内确实存在着过分的谦虚,装菜风气。尽管都理解大部分时候只是出于吹水,口嗨,聊天快乐而已。不过反正这里不多分析这个


我们是会发现对新手比赛的需求是未曾消弭的,并且现在新手,或者说水平不那么好的玩家,也会尝试着自己去组织。完全理解


但,当我认识到了此类比赛的问题之后,我认为这个就有些危险了

(RAT-CET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新手赛,字数限制,我就简单概况为计划中本来就没有赛前的临时审核)

我们不妨来看一些过去的新手比赛(仅新站建立之后)



悲惨的故事
TEC#II
FBR#II
CMS#I
EEC#V
VSC#I

既然是新人比赛嘛,那自然得都是新人比赛,或者至少大部分都是新人比赛。

不过无论如何,给出一个标准是十分必然的,对于区分,谁是新手,谁不是。

这似乎看起来也不难,过去NSS③以下统称新手,现在Rank直接有萌新和纯新两个Rank,


事情真有那么简单就好了


我希望以后任何人在试图做新手比赛之前

能多思考一下,你是否明白

名副其实的新手比赛的崇高目的背后

是如何的艰辛苦涩

如若要知难而上,那未尝不可,那是你的勇气


最大的难处,莫过于对水平的审核

放一套标准,十分简单,并且过去的NSS和现在的Rank,都具备了将抽象的水平一定程度具象化的效果

但是还有多少人记得,这个结果只供参考。不是我们谁不想将其表现得更为准确,而是因为本身,就无法完全避免主观因素的影响

687号帖评论摘要



先来说说过去的NSS

①鉴定员很多,并且各自阵营水平也不尽相同,甚至相差甚远


②区分不同水平上细致入微

另外还有0+,1+等,所以其实应当不止9级


③鉴定为直接对打形式

④结果当场给出


看起来是挺不错的,①保证了足够的工作人员和规模,②显示了结果的准确程度十分可信,③使用了最直接的方式进行工作,④使被鉴定者马上即知结果

看起来,那你可曾了解过更多的情报且深入的思考过?


也许过去十分不错的,我想应该是的

不过近两年,任何一个混圈的都知道了,NSS的活力显著降低


来看看那①,这两年越来越多的鉴定员其实并不干活(这其中其实也包括我),愚公的退坑更是当头一棒,我们现在如果聊到NSS为什么萎了,经常会有一个结论——愚公萎了

再看看②,真的有精力去做到这样细的状态吗?也许过去有吧

看看③,这个好像没啥说的,除了我自己不太喜欢这种约人的方式,看看鸽子就知道了,不过有一点可以说的是,对打完了,录像会存吗?几乎不会。鉴定群的群文件现在也不过才26个。然而当初建的时候NSS还算不上萎靡应该

然后是④,思考的时间是相对少些的,虽然应该是挺开心的,毕竟完事很快

以及,你可曾联系过①和②?


688帖评论摘要

我们得承认,玩家之间的水平是不尽相同的,即便是打得有来有回的玩家,其对某一个问题的理解也可能不同。不同时代的流行战术也有些区别

随之而来,你又是如何去理解NSS的9级图的呢?你和别人的理解有多相似呢?

那么这时候人多反而成了一种丢失精确的隐患,也许某种打法A觉得十分有问题,但是B就觉得挺正常


NSS说完了,现在我来开始说明一下RAT-Rank的局限部分

同样从特点开始,与上文4点对应

①鉴定员上,好吧,基本确实只有我一个人而已

尽管过去也接受过一些帮助,但是都杯水车薪且收效甚微。这一现象引发了我对于“如何才能把一个人当成事业伙伴的思考”,不过完全不切本次题义,不多发疯了


②区间大且少,只有5个区间,且只有3个被广泛使用

我想不出一个词可以把中坚,不然我也想改改这些称谓了,太逼逼了也

③采用录像进行延时鉴定



④延时回复结果


⑤几乎完整的档案记录


任何人都可以下载最新版查阅

每一个录像和比赛都是一个超链接


直接到②

我个人于687号帖子的评论摘要

与现在稍微有些区别,但大体差不多。

Rank只有五个区间,其中三个大区间,且都增添赛成绩作为第二参考指标

  • 现在如果要严谨的表达,我一定会说,发录像获取的rank是初步判断结果

    考虑到玩家彼此之间对战术理解的差异以及巧合还有走眼的可能性,只能说是初步判断。必须打CET获取同组胜率才能算是个最终结果

↑一样是评论摘要↑


再联系一下③

形成一个,有据可循的模式,也就是造就了⑤

你完全可以查到某人何年何月哪份录像获得了什么结果

(其实很早以前我就像愚公表达过了文案记录的观点,两次。)


我差不多可以说,对于我以前混圈理解出来的NSS弊端,我几乎都做了针对性的改动以形成现在这么一个状态

那,我的这个可以直接拿来就好用吗?



也没那么简单

我来举个例子,如果你弄个新手比赛,只要求Rank是纯新或萌新即可

那么你看上面这个人,他确实是Rank II,但是再一看,结果产自2018年12月

现在是什么时候?到我写下这篇专栏,都已经过去一年多了

也许他还是萌新,完全有可能

但他练了一年多,已经相当有水平了,至少是个Rank III, 有没有可能,当然有,一年时间完全足够一个人从什么都不会练到中规中矩了

另外也有个要点也确实值得我反复强调,主观因素从来是无法完全避免的



我花了不少笔墨,复述了等级制的一些内容,目的在于,尽可能说明

无论你采用了哪种级制,你都不要忘了,主观理解不同和时间流逝的影响



于是有人就想到了亲自复核这一方法,很好,非常好


但恐怕还没有那么简单

645曾向我说过有一次新手比赛即便采取了复核,然后依然还是挨骂了


以及我一次个人的亲身经历,就是那个浏览量一度空前绝后的TEC#II


太神秘了,这个浏览量怎么计,沉了还能涨


这是当时的措施

而我当时也确实联系了所有B组的人,来和我打,同时录像全都保存了在当时(现在好像是遗失了,不过当时是存了的)

但是回过头去看,我认为还是不行

这样做对那些边缘玩家依然十分不够

当我回去看了录像,我才肯定我错了,虽然谈不上离谱,但也是错了

只是打一下,还是不够的

也许正是因为这次事件,导致我对当面对战进行评定的方式有了不少的阴影


以及还有一个问题,就是

标准说法不变,但受主观等因素影响,被人为地不断放大了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我来举一个例子

比如一名玩家A,他正好确确实实就是③这水平,那么他是符合要求的,可以来参加的

然后这个时候出现了一位③+的玩家B,他们水平本身相差无几,随便换一张地图或者精神状态的萎靡与焕发,都可能直接抹消他们的差距。即便没有这些因素。他们依然能打得有来有回

那么B就要说了,“诶我跟A平常打得有来有回,凭什么他能去我不能去?”

好,如果你信了,放他进来了

那么此时另外一个水平④的玩家叫C,他也来问了,他和B打得也差不多,凭什么B能来他不能来。然后又放C进来了

这就是如何大门被人道地,难以察觉地放开了。而且实际情况中因为我一直强调主观理解的偏差,会导致情况更加难以琢磨


也许③④还是不够具象

那你就想象成,59分和61分,至少理科试卷上主观因素就少得多,分值和答案都写在那呢。也就差两分,也就是这两名学生本身水平相差无几,甚至可能根本一样,但是一个是及格,另一个是不及格。如果因他们确实水平相当而把61分当成不及格了,那下一次是不是62分也不及格了?

这样的问题也会在评级当中体现。就比如我现在正在做的工作,当我考虑到了这一层可能以后,工作就痛苦多了

所以那些,要上不上,要下不下的表现是最令我头疼不已的。于是对这些个在区间上徘徊的人,我就倾向于往低了给,直到情况已十分明朗


回到比赛的话题,我总觉得当年我所犯的错误就是这样产生的,以及我听闻CTC比赛中也有类似的情况发生,而且这种情况一旦发生

这还是新手比赛吗?

而且对于徘徊在边缘的玩家,去验证他们是放水复核才进来的,也是十分困难的,

可能根本就不是那样

谁是一直精神焕发的,谁又是一直精神萎靡的。最简单一个状态萎挺就能解释得通,那么又能拿什么证据说他是放水放进来的呢。我不知道

这就很有苦说不出了,我做了啊,我做了那么多工作了啊,每个人我都去复核了,所有东西我都保存着啊

但是别人谁管你的努力?

(我真的十分反对只要努力,就能怎么怎么样的观点,话说的真是太简单了,我切身的体会就是,努力不一定有回报,但成果一定建立在付出之上。别期望太多)

当然,你也可以展示出强硬姿态。我,就是做了检查的,我,就是认定他们是新手的。那也可以,至少能自圆其说


总之,到这里为止,对于如何确定水平,这一难度我可能讲得足够多了,这恰恰是一个名副其实新手比赛最大的难题



最大的,是的,也就是说还有其他的难题

比如说相对而言,新手们更容易对比赛一无所知

BAN图是什么,官⑦是什么,BO3是什么,类似这样的问题在新手中更为常见

BAN图把CE这个图BAN出来的事例都有过

如果以这样一批玩家来作主体进行比赛,那自然难度会稍高一些


然后还有一点十分重要

如果只是把新手,萌新,这些字眼作为噱头或者单纯的修饰词,那你可以当我上面说得完全没有意义。想咋搞咋搞

但如果你想办一个名副其实的新手比赛,那么你就该好好思考我说的话了,然后,祝你好运



在新手比赛这个话题结束的最后,我以我在EEC#V的尝试,名副其实的新手比赛

第一步,EEC#V的帖子里已经写明了,只有参加过CET新手组的玩家才有可能被邀请

于是打开当时最近数期的表格




局数打得不少的,还拥有较高胜率的,直接不要


第二步,查看录像

然后再去再看他们最近的录像,任何显示出水平不差的苗头的,或者有可能通过快速练习到达Rank III的,也都不要

可以看出,条件限制是相当多的。尽管参加CET的人数十分多。有资格的当时就划了这点,然后去除确实来不了,以及检录咕咕咕

最后参与比赛的只有6名玩家。EEC#V常规组收到报名八十多份,检录68人,投入两千多奖金,可谓是浩浩荡荡

然后EEC#V新手组。。。


如果B站不拦着我,何止2W,3W字都写得到







XanaduのRAAA比赛专栏(2W字警告)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