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小辞典·外国哲学史部分》1.46 神学
【本文转载自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 仅供学习参考】
46、神学
一种宣扬神是最高存在、神权支配一切的宗教唯心主义学说。它是反动统治阶级用来保护宗教迷信,麻痹革命人民,反对社会变革,维护或复辟旧制度的思想工具,是唯物主义和科学的死敌。列宁指出:在现代,“任何捍卫和庇护神的观念的行为(甚至是最巧妙的、最善意的)都是庇护反动派的行为”。[1]
神学是奴隶社会阶级斗争的产物。在西欧,公元前五世纪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家苏格拉底曾从哲学上论证神的存在,鼓吹神学“目的论”。柏拉图最先使用“神学”这个名词,他用灵魂不死和神创造世界的宗教学说反对唯物主义。古罗马的斯多葛派、罗马帝国衰亡时期的新柏拉图主义都鼓吹“神是万物的本原”,宣扬“宇宙灵魂”,提倡神秘主义。这种谬论后来成为欧洲封建社会基督教神学的基础。教父哲学的主要代表奥古斯丁,首先提出哲学应当服务于神学。他利用新柏拉图主义来论证上帝创世的基督教教义,胡说只有上帝才能建立“幸福的天国”。
在中世纪,论证基督教教条的神学成为欧洲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恩格斯说:“中世纪把意识形态的其他一切形式 哲学、政治、法学,都合并到神学中的科目。”[2]哲学成了神学的婢女,一切都要按照神学原则办事。早期经院哲学的代表安瑟伦,继承和发展了奥古斯丁的神学。他第一个用本体论来论证“上帝的存在”,“上帝创世”和“来世报应”等教会信条,鼓吹知识是信仰的奴仆。十三世纪经院哲学即神学体系的集大成者,他的主要著作就叫《神学大全》。
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资产阶级唯心主义哲学家企图利用神学来对抗唯物主义和无产阶级运动。英国主教贝克莱用主观唯心主义“为了神的无上光荣”效劳。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莱布尼茨宣扬神是构成万物的最高单子,他用“神正论”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体系和“绝对观念”也是一种“神学的虚构”[3]。在帝国主义时代,“新托马斯主义”、“新经院哲学主义”等神学体系,都通过传播信仰主义对抗马克思主义,为垄断资产阶级的反动统治辩护。
我国商朝奴隶主阶级宣扬上帝主宰世界,是神学的开端。春秋战国时期,孔孟鼓吹的天命论,是古代宗教神学的发展。西汉儒家董仲舒集中了殷周以来的宗教迷信观念,鼓吹“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的目的论,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封建神学体系。东汉章帝时的《白虎通》是封建神学的集中体现,成为当时反动封建统治阶级的官方哲学。魏晋以后,门阀地主王弼等人提出的唯心主义本体论[4],是一种改头换面的神学。后来它同佛教神学结合起来,成为南北朝隋唐整个历史时期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宋朝的朱熹是唯心主义本体论的集大成者,他鼓吹的“理”和“太极”说,是一种荒谬的神学,为后来的一切反动派所利用。
有神学就有反对神学的斗争。在中外历史上,劳动人民和进步的思想家、科学家对神学进行了有力的批判和斗争。但是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他们都不能揭露神学的社会历史根源,因而也就不能彻底地批倒神学。只有到出现了大工业生产和近代无产阶级,产生了马克思主义以后,才真正敲响了神学的丧钟。
注:
[1] 《列宁全集》第三十五卷110页。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一卷349页。
[3] 《列宁选集》第二卷231页。
[4] 即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