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玩手机不理人也算“家暴”?这种伤害,你受过吗?

2019-04-04 19:55 作者:英国报姐  | 我要投稿

手机对于我们来说,已然是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出行、购物、娱乐等等,都离不开它,正在看这篇文的你,当然也在抱着它。


但是,你知道沉迷手机,可能也会给家人带来精神伤害吗?


近日,广州市妇联和中级人民法院开展的法制宣讲活动中,就指出:

“夫妻中任何一人,一直盯着手机,不搭理另一半,又或者搬回父母家,长时间不和对方联系。这种长期不沟通、故意疏远,从而造成精神伤害的,就属于’冷暴力’现象。


尽管有人质疑,称这将家庭暴力的概念泛化了,但我们应该明白,冷漠和疏远,确实在伤害和消耗着家人之间的感情。

而当我们看到父母殴打女童,婴儿遭捂口鼻虐打等新闻时,会愤怒。看到仅仅是2019年的前三个月,葡萄牙就有11名妇女死于家暴时,会痛心。

却常常忽视一种持久且隐秘的伤害,它叫做精神虐待,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冷暴力。


对于家庭内精神虐待,一种较为常见的解释是,通过暗示威胁、语言攻击、骚扰、经济和性方面的控制等方式,达到用精神折磨、摧残对方的目的。


当然,目前的定义还比较多样,在有些情况下,还会将“忽视”单独拎出,作为和精神虐待并列的家庭暴力。


听起来很陌生吗?但似乎离我们并不远。

据报道,中国法学会的调查数据显示,精神虐待居三种家庭暴力形式之首,排在身体暴力和性暴力前面。

另一项2000多对夫妻参与的调查则表明,其中70%以上的家庭都有过或正处于不同程度的精神虐待。


你应该能看到,精神虐待,比暴力殴打,更普遍。

这个无处不在的恶魔,本应引起重视吧?可是,似乎它却因为常见,反而被容忍,反而被漠视。


只留下受害者沮丧,焦虑,抑郁,甚至还有一些人,为此走上极端的道路。

2018年9月,一条生命的陨灭,曾让人无数人痛惜。

上海女孩,沈某,她曾有“上海第一美女”之称,还参演过《家有喜事2009》等影片。

她写下了遗书,倾诉自己怀孕后,丈夫便很少和她交流,每天凌晨甚至天亮才回家。


并且丈夫和婆婆希望她辞职,拿“家庭孩子重要,还是工作重要”这样的问题质问她,于是,她只能辞了职。

但在家里换来的,也是各种指责和挖苦。

沈某说,这样的生活,给自己带来持续和沉重的压力。并且,连孩子也受到了伤害。


她也曾想要离婚,但是丈夫威胁她说,如果离婚打官司,他一定会抢孩子,而她不可能赢。

最后沈某发现自己的丈夫早已出轨,跟婆婆诉苦后,得到的答复是“他们只是朋友,你不要多想”、“为了孩子你要忍,离婚了孩子可怜”。

可忍耐换来的,是丈夫在她患有癌症后对她说:

“你管好带孩子,你带到带不动为止,你死了我会带的。”

“我不和你离婚,是为了给你收尸。”


沈某说:“我放弃了对他的信任,自然也放弃了爱。”

八年间,这样持续的冷漠和蔑视,以及小三逼宫和自己身患癌症,最终使得沈某从楼上一跃而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如果说,丈夫和婆婆的精神虐待,是沈某惨死的重要原因之一,那么还有很多人,正是因此,而走上毁灭他人和自我的不归路。

法制日报曾经报道过一起案件,一个陈娟(化名)的女子,出生在黑龙江拜泉县,嫁人、生子、做农活,她就这样生活着,一切显得顺理成章。

然而有一天,她察觉到自己的丈夫性情大变,不乐意说话,不愿意回应,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性生活,都刻意疏远自己。


而后她发现,丈夫出轨了。

但最开始,陈娟还是抱着期待丈夫能改变的心态,等待着他的回头。但忍耐总也换不来对方的觉悟,而这样被忽视着的痛苦,却让陈娟越来越难以忍受。

终于,那天晚上,陈娟等着丈夫回家,想着,哪怕能有一点改变呢?只要能改正错误,她都愿意原谅。但那天,她的丈夫喝醉了酒,回家倒头就睡,没有给她一句解释,就像以前的无数个夜晚一样。


陈娟的委屈和痛恨,使她丧失理智。她拿起了擀面杖,狠命锤向了那个最熟悉的陌生人。一下一下,断送了一条性命,也葬送了自己的一生。

像陈娟这样因受到冷暴力,而走上犯罪道路的,并不少见,南京一起凶杀案中,46岁的男主人和11岁的小孩均被害身亡,凶手就是这家女主人,她当场刺向自己的脖子、腹部、手腕,并在抢救回来后,多次自杀未遂。


时隔半年后,她坦白,称自己杀人的原因,就是受到家庭冷暴力。

像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

宁波一个小区,也曾有一名女子,杀死公公、砍伤丈夫,接受审讯时说,公公和丈夫一直瞧不起、打骂自己,绝望之中,她选择行凶泄愤。



在这样的案件中,他们由受害者,变成了加害人……

也正因为家庭冷暴力的普遍,以及严重的危害,很多国家已经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以反对冷暴力。


法国于2010年通过法律,将“心理暴力”纳入家暴范围,成为世界上首个立法禁止冷暴力的国家。

新西兰的反家庭暴力法案中,也将“不断羞辱家庭成员,或以控制其金钱、时间、与他人联系等,来控制他人生活”纳入考量范围。


2019年1月1日,爱尔兰的家暴新法正式生效,引起人们关注的就是,新法将亲密关系中的,情感、心理上的虐待,归为刑事犯罪。


其司法与平等部长弗拉纳根(CharlieFlanagan)发布声明表示,长期以来,家暴被简单定义为身体上的虐待,但是他们认识到,精神虐待带来的伤害,也一样严重。

并且他们规定,家暴受害者,可以申请安全保护令。


图:Charlie Flanagan

同时,家暴新法中还提出另一项重要规定:

在犯罪案件的审判中,受害者与犯罪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必须被视为判刑的一个加重因素,因为加害方辜负了在这段关系中的信任。


也就是说,如果是关系亲密的人犯罪,其罪行很有可能会往重了判。

新生事物总是伴随着质疑、面临着挑战,这些法案的推出也不例外。

譬如冷暴力作为一种主观感受,难以界定;取证和举证困难;对于“冷落、漠视”等,外界难以干预……


但让人受触动的是,一名爱尔兰安全组织成员接受采访时说道:“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因为我们终于,可以对我们所经受着的,有所应对。”

是的,毫无疑问,冷暴力是很多人正在经受着的,并且是极其隐蔽、难以寻求保护的。部分国家和地区的有法可依,已然是一种进步,是对家庭暴力和精神健康的重视。


当你在被孤立和边缘化的过程中痛苦不已时、面对着一室冷清,陷入抑郁的沼泽时、抑或是失去了对他人的信任,并不断自我厌恶时…

能被保护,能有正确方法以面对,总归是好的。

而我们,即便无意成为施暴者,平时也应该更加注意,面对爱我们的人,不要只是沉迷网络,不要以冷战为解决问题的对策。

当你对于那些问候爱答不理时,给他们造成的心理伤害,或许是你所未想到的。所以,请多一点沟通和交流吧,毕竟我们相伴的时间,都是有限的。


玩手机不理人也算“家暴”?这种伤害,你受过吗?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