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战略机遇期”落空,海康威视到底还能亏多久?
这一期,我们聊聊海康威视的财报。
要说安防头部企业,一哥的位置非海康威视莫属
公司号称“安防茅”,辉煌20年,市值一度突破6000亿,近两年开始被唱衰。
原因很简单,2022年财报公布后,出现21年来首次利润负增长,净资产收益率破20%;
盼着2023年拉升,中报也确实“扭亏为盈”、利润下滑收窄。
但是,整体营收、利润还是低于预期。
怎么,难道海康威视真的要跌落神坛,“好日子”到头了?
先不下结论,我们看公司基本面,再谈业务,最后是财报。
公司2001年成立、2010年上市,市值超3000亿,全球市占率24%、国内市占率36%,蝉联8年视频监控行业全球第一,“全球安防50强”榜单连续4年首位……
荣誉标签数不胜数,反正就是业内最强,没有之一。
主营业务是以视频为核心的智能物联网解决方案、大数据服务,
覆盖城管市政、教育、医疗、零售等10大行业、70多个子行业的300多个细分场景。打断一下,这么多子行业,做的过来吗?
产品包括软件系统、设备、模组、探测器四大类,简单来说,分三层,很全面。
靠着大而全的产品矩阵、服务能力,公司上市以来,年度营收始终稳中有增,增速都没低过10%。
2010年、2014年一度高达71%、60%。
直到2022年,营收增速跌到2%。
业务方面,因为公司背靠国资委,可以说民用安防、国防涉密两手抓,暴雷的可能性很低很低。
从公司的发展史来看,不能说纯靠G端红利,只能说政策红利,真香。
公司摄像头类的产品和服务占据了近80%营收,而近20年来,类似“天网工程”“平安城市”“雪亮工程”等政府项目,让海康威视遥遥领先市场。
当然,聪明的企业不能光靠卖摄像头。
从2020年起,海康威视已经明显开始向软硬一体化过渡,软件业务贡献大幅提升,大概能占营收的32%。
2022年,智能家居、机器人等创新业务也收获不错,在总营收占比超过18%。
再看研发情况,2022年,公司研发投入98亿,约占总营收的12%,同比增加19%,资本化费用为零。
所以整体来看,海康威视日子不会太差:一是靠着政策红利“上桌”,底盘足够大;
二是不仅限于吃红利业务,有远见、有创新业务不断试水,增长点未来可期。
不过,跌破20%的净资产收益率怎么回事?
这不得不说,当前的海康威视和宏观环境联系密切。在大环境普遍疲软的状态下,公司G端客户需求下滑十分明显。看几组数据。
2022年,销售费用约98亿,涨幅超过10亿;
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324亿,增加近50亿;
人力投入回报率83%,跌了大概40多个点,近5年最低;
毛利率42%、净利率16%,也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再加上一度60%的股价跌幅、4000多亿市值灰飞烟灭。
2022年,海康威视可真是压力山大。
从2023年的半年报看,这种压力有缓解但不多。
所以,第一个观点是,海康威视的传统业务增长遇到了天花板。依靠G端生意,不可能有大的改善。
现金流方面情况良好,2022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101亿。
同时,创新业务发展迅猛,2022年,智能家居、机器人、热成像等五大创新业务营收均超过10亿。
特别是,公司拆出的萤石网络在科创板上市,在智能家居和物联网领域规模不小,打开“第二增长曲线”。
但也不能盲目乐观,市场蛋糕就那么大,前有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巨头跨界物联网,后有以小米为代表的“软硬件”企业瓜分用户。
短时间靠创新业务恢复高增长显然不现实,海康威视该考虑如何稳住主营业务局面,平衡资源、人员的投入。
我们的第二个观点是,新业务增长太慢了,贡献有限。
如今AI大火,或许对海康威视来说,是一个不错的机会。但是,它能寻找到新的增长点吗,还是一个疑问。
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