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或许没有选择的权力,但我们可以有判断好坏的能力

本文会尽量的理性分析,但不可避免的有笔者的个人看法。笔者其实没做什么严谨的考据,如有谬误请务必指出。

事件的梗概如图所示,没什么需要补充说明的。
先问一个问题:翻译的要求是什么?
我国清末新兴启蒙思想家严复在《天演论》中的“译例言”讲到:“译事三难:信、达、雅。”其中“信”排在第一位,可见其重要。“信”主要是指忠实原作的内容,不得随意篡改,歪曲,增减内容。连首位的“信”的要求都是如此,更不用说之后的“达”(通顺)和“雅”(美观)了。由此可见,翻译确实是个难事。在《宝可梦》中也是如此,宝可梦的名字多是日文和英文词汇的合成生造词,更需要考验翻译者的语言功底。
现在再来看这次的事件,这几只宝可梦的新旧译名翻译得如何?做到了“信达雅”么?
先来看谜拟Q:

前两字“谜拟”结合了音译和意译,确实是个不错的翻译。最后一字“Q”就显得有些突兀,因为在日语原文和其他语言里,谜拟Q的名字中都没有带“Q”。虽然“Q”有着不错的寓意,形象上也和谜拟Q一样拖着个尾巴,但是日语纯假名译成中文后多了个英文字母,总觉得有些怪怪的。再说新译名谜拟丘。神奇宝贝百科上目前没有谜拟丘的释义,但不难看出,“丘”是皮卡丘的末字(虽然谜拟丘的丘是キュ,皮卡丘的丘是チュウ,在日语中这两个读法完全不一样),同时也是英语cute的谐音,反倒是比“Q”更加忠实原意和符合形象设定。由此可见,“谜拟丘”似乎是比“谜拟Q”更加适合这只宝可梦。(其实日月刚发售的时候,笔者也曾疑惑为什么是“谜拟Q”而不是“谜拟丘”。)
但下面这俩位我就不敢恭维了:


多边兽一家将罗马数字的II(笔者不会打,见谅)改成数字2,是好事,因为日语原文和其他语言均是如此,既不改变原意,也和所有语言都保持了统一。但是加个“型”就不太对了,在中文里,数字2似乎也并不是没有“续作,升级作”的意思,各种电影电视剧的续作加个“2”,明显比加个“第二部”显得不那么累赘。在本来就比“多边兽II”要好的“多边兽2”后面硬加个“型”这不是画蛇添足么?
再说多边兽Z,“多边兽乙型”真的是我个人感觉非常非常非常糟糕的一个翻译。我们可以看到,日语原文和其他语言中都包含了“Z”这个字母,为什么中文新译名就不能沿用呢?中文里没有“Z”,难道日语韩文里就有了么?而且“乙型”又是什么翻译?开创了翻译新路子的象形翻译?某度搜索“乙型”出来的可都是病毒流感啊,为了长得像“Z”也不能这么翻译啊(虽然多边兽Z的设计理念确实有包含程序错误,可以引申出故障,网络病毒等含义)。翻译成“终型”也比这个“乙型”要好一些吧。信达雅三不沾也是厉害。不过也有的观点说,从多边兽一家命名理念看,““Z”是“2”的变体,象征着这种进化是种错误的变形,所以新译名采用“乙”和“2”表现出这种变形的意思(待考证)。这种说法看似有一定道理(可能翻译的人也是这么认为的),但“乙”和“2”都是第二位,淡化了“进化”这一在宝可梦中十分重要的理念。而且多边兽II在对战中一般都是携带“进化奇石”的啊,进化对它来说有多么重要不必多说了吧。
既然说到多边兽一家,相关的评论区里又有人在怀念起了旧译名3D龙,那就顺带提一手:

3D龙这个翻译来源于设计理念和外形,和小火马一家是一个思路:

但从日语原文和其他语言来看,3D龙既没有“3D”,从外形上看也不是中国龙西方龙恐龙,取原文“多边形”之意修改为多边兽,合情合理。小火马一家没有修改应该是没想到更合适的翻译,总不能叫“小漂亮马”吧,如果未来有一天能修改为更合适的译名,笔者也会欣然接受。
宝可梦中文请愿和中文化已经过去多年,当时官方中文译名首次披露时,那些有的熟悉有的不熟悉的译名,象征着这么多年来,我们中国爱好者和部分中文翻译总算是得到了承认。我们大家的心声通过我们的力量终于传递了出去,有了回报。但是现在,另一股力量却可以轻易地更改已有译名,让人心里不是那么好受。就像是我们用尽全力挥出的一拳,对方挥手扇了阵风就把我们吹了回来。但正如标题所说,虽然我们或许没有选择的权力,但我们可以有判断好坏的能力,因为没有人可以控制别人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