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大作文要怎么写(9)——「申论范文」不可盲目模仿(结尾篇)

全文字数|2.8千
阅读时间|10分钟
图片来源|网络
1.「虎头猪肚豹尾」中的「豹尾」
2.「申论大作文」学习越深入,写好结尾越难
3.「范文」分析,以及一个经典「豹尾」

一、「虎头猪肚豹尾」中的「豹尾」
继续分析申论大作文「结尾」的情况。关于文章结尾,早就有「虎头猪肚豹尾」(也叫「凤头猪肚豹尾」,含义近似)的技巧总结,该技巧对申论也是适用的。
简单来说,文章开头(也包括题目)要像老虎或凤凰的头那样气势雄伟,潇洒优雅;文章主干要像猪的肚子那样有充实饱满、内容丰富。
「虎头」「猪肚」两点较容易理解,但「文章结尾要像豹尾」需要结合豹本身的特征来理解,如图:

大部分哺乳动物的尾巴较短小甚至没有尾巴,但豹则完全不同。
豹尾粗壮有力,尾部花纹和身躯融为一体有略有区别,非常漂亮。同时,豹尾在奔跑的过程中还能协助身体保持平衡,可以说「存在感」极强。
申论的结尾也应当和「豹尾」一样有存在感,最好是用简短有力的句式概括全文,并引用一句名言后升华主题,做到「源于主干而高于主干」。

二、「申论大作文」学习越深入,写好结尾越难
学习「申论大作文」的写作有三个阶段。
刚接触时:主干部分写不出来,字数凑不够,东拉西扯才能写满1000字。
入门之后:题目难起,开头写不好,主干段落的第一句话(分论点)不够出彩。
深入学习后:结尾太难了!
三个阶段的学习感受不同和大家对「申论大作文」的理解密切相关。
刚接触时:大部分小伙伴是即不熟悉「给定资料」的风格,也不熟悉「申论大作文」的要求,主要是凭高考作文的底子和自己的理解来写,写出来的成品一般就是「高考作文Plus」。
当各位小伙伴拿着自己的作品和网上的「范文」对比时,自然感觉人家选题高大上、内容饱满,而自己写的各种东拼西凑言之无物,此时就发愁应当怎么往「猪肚」里填东西。
入门之后:大家逐渐发现,一个分论点也就200~300字,基本架构很容易掌握,如每个分论点开头用「排比」的方式提升观感,中间对「给定资料」内容进行总结,随后引用一句名人名言,并结合重要文献和自己认识阐述观点见解,抒发下感情,差不多字数就够了,甚至有时候还需要控制下自己的表达欲望,以免字数超了。
但大家学会了「填充猪肚」之后,就遇到了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规划提纲,理顺脉络」。考生需要通过让阅卷者「眼前一亮」的题目,「开门见山」的开头和「一针见血」的分论点提升文章的整体水平,让阅卷者认可其写作实力,从而给出不错的分数。
从阅卷的角度也很好理解「题目、开头、分论点」的重要性。一篇「申论大作文」的阅卷时间也就几十秒,阅卷老师肯定不会看得特别仔细,而是重点看「题目、开头,几个分论点首句」,顺便扫一眼主干内容,然后看完结尾就结束了。
由此克制,写好「虎头」和全文的框架比填充「猪肚」难得多,毕竟前者才是得分要点。
对于大部分考生来说,在逐渐熟悉「申论大作文」的写作技巧后,就要学习如何列提纲来规划全文走向,从而帮助阅卷者来快速理解自己在写什么。
为了提升卷面观感,往往憋出三个有文采、有排比感的分论点都特别难,就像贾岛「僧敲月下门」还是「僧推月下门」一样纠结。
深入学习后:此时我们「申论大作文」的写作目标已经从「获得不错的分数」向「获得高分」发展,已经可以写出「虎头」,并将「猪肚」填的饱满充实,但同时越来越感觉到写好「豹尾」实在太难了。
申论结尾的结构其实非常简单,基本都采取「总结+升华」的方式,有的引用名言,有的使用排比,但想要写的出彩,写的像豹子的尾巴那样夺人眼球,则需要花费很多功夫。
结尾是阅卷人最后看到的,在此之前已经看到了气势雄伟,潇洒优雅的「虎头」和充实饱满、内容丰富的「猪肚」,而结尾由于出场最晚,想要在简短有力的同时做到升华主题就已经很不容易了,想要像「豹尾」一样吸引阅卷人注意力则更是难上加难。即使对于申论老手,能花十几分钟琢磨出一个漂亮的结尾也很不容易了。

三、「范文」分析,以及一个经典「豹尾」
这里还是先看一下那篇「范文」的结尾:

和「题目」「开头」「主干」相比,这篇「范文」的结尾还算不错,有排比,也有一定文采,不过和「豹尾」的要求相比差距挺大的。
结尾第一句话有点不合时宜,既然题目强调点是「信心」「决心」,那「回顾历史」「展望未来」就有点「套模板总结」的感觉,和文章主题不是很相符。而整个结尾也只提到了「决心」,没有看到「信心」,这也算是个小问题。
大家在写结尾时还是要尽量引用重要文献,尤其是总书记的讲话。像「改革」这个主题是总书记讲话的重点,涉及「信心」「决心」的有很多,例如:
要拿出勇气和魄力,自觉运用改革思维谋划和推动工作,做到「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提高政治站位,勇于推进改革,敢于自我革命。越是任务重,困难大,越要知难而进,迎难而上。
要敢于接「烫手山芋」,坚持问题导向,哪里出现新问题,改革就跟进到哪里。
类似的话还有很多。如果本文的结尾把这几句话放上作为「升华」内容,那观感不比笼统地概括「回顾历史」「展望未来」强多了?
当然,想要写出「豹尾」,最好的方法就是研读「豹尾」。例如下面这段话: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站立在九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五千多年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十三亿多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无比广阔的时代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锐意进取,埋头苦干,为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三大历史任务,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继续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这段话可谓是最经典的「豹尾」了。「十九大报告」共有3万多字,收好尾难度特别高,但本段话举重若轻,整齐而不笨重,整体感受气势浑厚,铿锵有力,读完后畅快无比。
大家可以反复研读这段话,并尝试将类似结构应用在自己的「申论大作文」结尾处,只要能学到这段话1/10的精髓,写好「豹尾」就再也不是难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