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没人愿意成为“被讨厌的大人”

2020-04-12 15:08 作者:新经典THINKINGDOM  | 我要投稿

1

“初恋” 不一定全是美好


初春,三月,城市的夜里流淌着纸醉金迷的光。

深夜电影散场后,一对年轻情侣走在街上,举止亲密。女生穿着漂亮的红色开衫,露出一抹百褶裙的灰,看似校服,裙摆却比学校规定的长度短了许多。两人走向车站,挥手作别,男生的眼神有些恋恋不舍。

突然,在检票口涌动的人潮之中,一个鲜明的红色身影逆着进站的方向不顾一切地冲了出来。男生仿佛也被吓了一大跳,女生于是勇敢地又向前一步。年轻的情侣耳语片刻,手拉着手,疾步离开车站。

西原庄一,远近闻名的修文馆高中棒球社社长,十七岁。

宫前由希子,棒球社经理,十七岁。

这就是一切悲剧的开始。

 

2

独一无二的成人仪式


“宫前由希子死于五月中旬的一个星期一。我得知此事时已经是第二天了。”

人物、时间、事件一应俱全,开篇暴击,毫无悬念。唯一能令读者产生好奇的就是,这个“我”到底是谁?

顺着西原庄一的第一人称视角往后读,读者不难发现,“我”既是“凶手”也是“受害者”,是“嫌疑人”的同时也是“调查者”。

直到一系列戏剧性的跌宕起伏过后,“我”终于摘掉了以上的任何一个标签,用一场独一无二的仪式告别青春、长大成人。带着和同级生们曾一起经历过的一切,成为我自己。

西原庄一身上折射出的,是东野圭吾理想中的少年形象。

《同级生》立体封

 

3

无知、无畏、无所顾忌


选择用第一人称的视角写作,同时给主角设定一个无法挽回的过失作为故事发生的前提,需要一定的勇气。从一开始,无路可退的“负罪感”就是主角最大的动机。

在《同级生》里,东野圭吾给读者预设了一道这样的难题。当情感与理智拉扯,当需要承担的责任和想要守护的对象矛盾冲突,你会发现自己进退两难,怎么做都是错,甚至连犹豫不决都会成为有心之人栽赃陷害的借口。

道德与本能、亲情与爱情、符合社会定义的循规蹈矩与试图挑战权威的愤懑不平……这样激烈的内心斗争,东野圭吾选择让它们在短时间内、在一个人身上,爆发。

在各式各样五花八门的案件里,我们已经见惯了成熟理智的“大人”。当然,他们会有弱点、会有软肋,但多数情况下都冷静自持、遇事镇定。这是我们理想中的对峙,两个聪明人之间的较量。

《同级生》实拍图

可《同级生》不是这样的,起码西原庄一不是。他聪明,但也冲动,一旦牵扯到感情就自乱阵脚。他的眼睛黑白分明,还没来得及习惯世事无常。面对所谓的“权威”一身反骨,也不懂什么利害,言谈举止之间透着一股“不太像日本人”的张扬与狂妄。

在一个本应逻辑分明的故事里,主角反而是最易冲动的人。正如同在一个本应逻辑分明的社会里,有这样一群十七岁的少年愿意为了心中的正义不顾前程、挺身而出。显而易见,东野圭吾并不喜欢按常理出牌。


4

东叔自评:最重要的转折点


在后记中,东野圭吾将《同级生》定义为“校园本格推理”。时隔多年,他又在自传中重新回顾这部作品,称本书是“写作生涯中最重要的转折点”,不再“只着重于诡计”,可能原因有二:

其一是在对人物心理细致入微的描写上。主角的内心挣扎贯穿始终,尤其在对由希子之死的反复自我反省中:

我试着回忆宫前由希子的一切,然而浮现在脑海里的不是她的话语,而是她柔滑的秀发和我掌心的触感。某种情愫立刻从身体深处涌出,随即化作泪水濡湿了我的眼眸。我一边为自己并非冷血动物而感到安心,一边对以为用这点泪水就可免罪的自己感到厌恶。【引用格式】

另外,从主角的感情线中不难看出作者后期较为成熟的《白夜行》《嫌疑人X的献身》等故事中核心元素的影子。也或许正是因为想把这些刚刚萌芽的创意全部安插在一个故事里,东野圭吾才会特地为本书写作后记,自述创作动机,坦言过程“非常辛苦”。

日剧《白夜行》剧照

其二则在于借西原庄一和同级生们的反抗所影射出的社会现实。以他的名义,东野圭吾控诉日本社会中过度的尊卑有序、呼吁集体主义下的个人自由,也将经济高速发展所带来的弊病映射到真实的生活中一一指摘。其中的很多怀疑与思考,或许当下的中国人也可借鉴。

 

5

十七岁,我们一起走过


如果给东野圭吾作品评一个“莫名其妙收尾”榜,个人认为《同级生》的名次会很靠前。

无论从感性还是理性的角度,在经历过这么多波折之后,一个正常到仿佛无事发生的结局实在令人难以接受:一连串命案终于真相大白,主角们的青春光明正大地散场。可真正应该受到谴责的当事人在球场上肆意奔跑,死去的配角们连姓名都不配出现。这让人不禁想问:凭什么?

可转念一想,又觉得这种莫须有的正义感有点好笑。凭什么故事的结局就不能是这样呢?成年人的世界当然不可能非黑即白、善恶有报——这才是我们习惯的真实,这才是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正常”。然而合上书的那一刻,仍不免为死去的由希子打抱不平:即使她的死毫无铺垫,即使从头到尾她都只活在众人的回忆里。

或许是主角的少年意气也传递到了读者心里,我们才会因结局倍感愤懑。

写作《同级生》的时候,东野本人已经跨入30代,自称中年大叔了,然而他在书中展现的却是一个如此纯粹的少年的形象。他笔下的西原庄一,天真又莽撞,一会儿患得患失、总想把真正喜欢的人小心藏好,一会儿又张扬自负、妄图博取全世界的关注。

当一个十七岁的男孩子知晓责任的重量大于情感、理智的判断先于本能,他终于发现,自己非但无法成为想象中的大英雄,甚至还会和其他人一样平凡地、软弱地、无可奈何地长大——

成为“被讨厌的大人”。

当那个曾经不知天高地厚的西原庄一在刑警的问询中败下阵来,不得不说出自己最不愿为人所知的秘密,他才发现,那一句“我的同级生”背后,是连自己都不曾察觉到的暗涌的情愫。

 

东野圭吾在难得一见的后记中写道:曾经我觉得大人们都是上了年纪的傻瓜,当岁月流逝,我成为“被讨厌的大人”,心中却不免感到寂寞。

《同级生》海报


刺猬的刺钝了,徒留一具空壳,只有和同级生们一起度过的时光依旧鲜活。

——那些因我而死的、愿为我而死的人,那些和我一起对抗世界的人,都是我的同级生。

《同级生》记录了一个少年成人前的摇摆与彷徨,这也很可能是他最后一次血淋淋的负隅顽抗。

 

*书籍信息

《同级生》是日本作家东野圭吾的长篇小说。

我和由希子交往,并不是因为喜欢。这到底是一种怎样的情感,我始终没弄明白。

一天放学后,由希子死于车祸,我断定老师就是帮凶。我在课堂上公开质问,所有人都骚动起来。无论何时,学生攻击老师都是可以提起兴致的上佳节目。

我陶醉其中,直到那个老师被发现死在学校里,我成了嫌疑人。

那些因我而死的、愿为我而死的人,那些和我一起对抗世界的人,都是我的同级生。

十七岁,我们一起走过。


没人愿意成为“被讨厌的大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